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工作與生活失衡? 6 個跡象亮出警訊了

每個人都會在工作中經歷壓力時期,當工作項目堆積如山,經常把工作帶回家已成為常態時,或許是時候重新評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並做出改變以避免工作倦怠。

六個跡象要注意 首先平衡工作與生活

根據克理夫蘭醫學中心,心理學家艾米·沙利文博士 (Amy Sullivan),出現6 個跡象表明工作與生活失衡了。

1. 不再照顧自己的身體

開始熬夜或難以入睡,或是整天坐著不運動、購買速食或根本不吃東西,開始不再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即便有不舒服,也不會特別去看醫生。

2. 心理健康正在走下坡路

如果有焦慮、抑鬱、憤怒或煩躁的跡象時,甚至感到不安的情緒波動或是浮起輕生念頭,都要注意你的心理健康正在走下坡。

3. 開始覺得不在乎了

如果你覺得工作不再有意義,感覺不到與同事或客戶的聯繫。

4. 認為自己無能為力

無論做什麼都感覺不夠,工作質量受到影響,總是擔心工作表現,害怕各種變數的發生。

5. 工作和家庭間沒有明確的界限

隨著工時越來越長,必須全天候待命接收電話、電子郵件,不能隨意休假。

6. 常感到孤獨

儘管有人在身邊與你通過電子方式連繫,但不再有時間或精力與家人或朋友進行有意義的互動。

切換生活工作模式 照顧好自己健康

如有上述跡象,請不要擔心,沙利文博士提供了四項技巧,幫助你恢復平衡。

-工作斷開連接:記得要「放下電話」、「不需要全天候待命」,或是不斷查看和回復短信和電子郵件來增加壓力,不僅難以與家人聯繫,並對睡眠產生負面影響。

-工作效率更高:工作專注於一項任務,並繼續努力直到完成。不要嘗試同時處理多項任務,並盡可能關閉電子郵件或手機,以盡量減少干擾。

-優先照顧自己:保留運動的時間,讓這些事情在日程安排中不要任意更動。

-獲得專業幫助:壓力會影響心理健康,請不要猶豫,有難題不妨與心理治療師交談。

沙利文博士強調,最重要的是必須先照顧好自己。儘管在努力工作受到重視,但不必讓工作佔據生活。

減肥失敗非自制力不足 名醫曝殘酷真相

過去只要遇到長假,鬆懈了多數人的壓力,假期結束後平均都增加3至5公斤,而防疫宅在家,你變胖了嗎?對照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全球肥胖年報,台灣為東亞最胖第一名,且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有過重及肥胖問題,亦即BMI大於24。

每4個過重及肥胖者 三餐幾乎外食為主

減重是多數人終其一生的課題。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暨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院長劉燦宏醫師表示,根據最新公布的「台灣過重及肥胖行為」市調,近九成BMI大於24的人,自覺最近一次的減重結果失敗,且多數人採取的減重方式為自行運動或自行控制飲食、代餐、看中醫吃中藥或埋線、或購買成藥減肥等,卻僅有一成四會尋求專業團隊協助,包含至減重門診就醫、諮詢營養師及健身教練等。

另外,每四個過重及肥胖者就有三位幾乎天天都外食,可想而知,因無法控制熱量攝取,減重成果也大打折扣。

了解身體荷爾蒙運作 有助於打破復胖惡性循環

大眾對於肥胖存有刻板印象,認為是自制力不足,缺乏意志力導致減重失敗,其實,減重並不是只靠意志力就可達成。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榮譽理事長暨敦仁診所院長蕭敦仁醫師說明,事實上,研究顯示減重時,飢餓荷爾蒙與飽足荷爾蒙的變化會使得身體傾向於攝取更多的熱量,而這樣的變化會持續一段時間,這或許是每10個減重者中,有8人最終又會復胖回原來體重的部分原因。

肥胖併發症風險多 3方面著手降體重

肥胖不只成因複雜,更會悄悄帶來其他病症纏身,如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退化性關節炎、第二型糖尿病、13種癌症等,甚至有更高的風險在感染新冠肺炎時會變成重症。只要體重減輕5%以上,可降低相關併發症風險的程度。

蕭敦仁強調,長期健康的減重須從「飲食、運動、行為治療」三方面著手,包含如何聰明飲食,而非刻意戒除某類食物; 養成運動習慣,增肌減脂,維持減重成果; 而行為改變則是聚焦在體重管理的心理層面,如:找出經常吃零食或非飢餓飲食背後的心理原因,有助於改善這類型過量進食造成的體重增加。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長時間久坐肩頸緊繃? 中醫「小扁針」有效治療

65歲鄭先生,長期低頭滑手機使用電腦,數年前開始頸部僵硬,抬頭及低頭困難,頸部肌肉壓痛,連帶肩關節也緊繃,屈伸活動受限,時常頭暈頭痛,晚上難入眠,也睡得不安穩,導致白天疲累不堪而影響正常生活,就醫發現肩關節周圍軟組織沾黏,經每週施以一次小扁針療法,搭配服用舒筋活絡的科學中藥,三週後肩頸部緊繃痠痛明顯改善

生活型態緊繃 中醫屬於勞損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骨傷科主任任東輝指出,這種因長期生活緊張、姿勢不良和氣血筋骨活動失調而引起的慢性頑固性痠痛,在中醫屬於勞損的範圍。當人體因為長期姿勢不良,過度使用肌肉,或者因扭拉傷、跌倒撞傷,以致於人體各處肌肉韌帶損傷,造成急、慢性發炎,導致微細血管及組織液滲出。

當人體來不及將這些液體吸收回去時,就會造成局部的軟組織沾黏,這些沾黏的地方,就會因為氣血阻塞不通而痠痛,嚴重時則會造成關節活動困難,如:五十肩、網球肘、下背痛、膝關節炎等。

小針刀治療法 疏通氣血關節

任東輝主任解釋,小針刀鬆解術就是直接鬆解沾黏處,疏通氣血,恢復關節運動功能,但需注意,如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者、懷孕或是凝血功能不全等民眾,需由醫師評估是否適合小針刀療法;小扁針(又叫小針刀)是將一般針灸針的針尖改為寬度0.45mm的扁形刀刃,融合「針」與「刀」兩者特色及優點,利用手法於特定部位進行軟組織的鬆解和治療。

衛生福利部認定安全有效 這些症狀可治療

衛生福利部所認定小針刀是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方法。任東輝主任指出,可以治療坐骨神經痛、腰痠背痛、手腳麻木、膏肓痛、五十肩、網球肘、高爾夫球肘、關節炎、各種筋骨痠痛新傷、舊傷、西醫建議開刀治療或長期治療但效果不佳之痠痛,皆可做小針刀鬆解術。

睡眠不佳危害大 提高癡呆症和早逝機率

睡眠不佳危害大!美國世界睡眠協會稱,睡眠不足正威脅著世界上多達45%的人口的健康。根據美國《睡眠研究雜誌》一項研究發現睡眠不佳與癡呆症和早逝有關聯。

好的睡眠超重要 睡眠不佳傷身

根據美國《睡眠研究雜誌》,分析了健康和老化趨勢研究數據,該研究每年對6,376名受試者來研究入睡困難與夜間頻繁醒來對癡呆和死亡風險之影響。這項研究調查 2011 年至 2018 年之間的數據,關注多數晚上或幾乎每晚都有睡眠問題的人,追蹤每個人在整個八年中的總體睡眠困難情況。

根據研究發現,大多數晚上難以入睡的人因任何原因過早死亡的風險增加了約 44%,而經常在夜間醒來並努力重新入睡的人則有更高的風險,因任何原因過早死亡的風險增加了 56%;至於經常難以入睡的人患癡呆症的風險增加了 49%,而常在夜間醒來並難以入睡者患癡呆症的風險增加了 39%。

研究作者、哈佛醫學院醫學講師麗貝卡·羅賓斯(Rebecca Robbins)表示,這些結果有助現有的知識,睡眠在每晚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降低長期神經認知能力和死亡的風險。

晚上難入睡嗎? 睡前兩小時放鬆

目前無法治癒老人癡呆症,但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降低風險。專家說,像是戒菸、適量飲酒、均衡飲食、運動、保持精神活躍、控制血壓和膽固醇是保持大腦和身體健康的極好方法,還可以通過訓練大腦獲得更好的睡眠來。因此建議在睡前盡量不看電視、手機或其他藍光電子設備,睡前至少一到兩個小時先放鬆舒緩。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