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糖尿病控制不佳? 中醫針灸助降血糖

張先生31歲的男性,工作是上班族,體型高大壯碩微胖,4年前因為疲倦乏力嚴重,檢查後發現居然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平常空腹血糖大多200mg/dl以上,糖化血色素也高達10%以上。患者不願意服用中藥,因此純粹只以針灸治療,持續至今年4月為止,空腹血糖都可以控制在120-145 mg/dl之間,糖化血色素也都可以保持在7%以下。

糖尿病盛行率超過11% 列10大死因之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針灸科主任蔡曜鍵指出,國衛院於2019年統計的資料,我國糖尿病盛行率已經超過11%,患者人數已經超過230萬人,糖尿病成為不可忽視的疾病,更長期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一。

針灸氣血調節 改善胰島素阻抗

針灸原理是利用刺激穴位的方式,來達到全身氣血調節,通過「得氣」方式將信息傳遞到相應的臟腑,通過經絡調整,起到讓臟腑恢復良性循環的效果,數據顯示,針灸可以很好的調節空腹及餐後血糖作用,搭配眼針及耳針針刺療法,更能夠良好地調節交感和副交感神經之間的平衡,使身體調節血糖的狀態趨於正常,改善胰島素阻抗的問題。

定期追蹤 勿擅自停藥

蔡曜鍵主任也特別指出,糖尿病是複雜性慢性疾病,患者應定期治療與追蹤,維持良好生活型態及正確飲食方式,是改善自己血糖的不二法門,血糖平穩後,可在醫師指導下逐漸減低藥量,絕不可自行貿然停藥,也勿聽信偏方,治療方式也請由專業的醫師診斷並採用合適的治療方式為宜。

胃食道逆流反覆發作? 中醫親授「日常預防秘訣」

臨床上常見患者抱怨為什麼胃食道逆流常常反覆發作?已按規定服用藥物,也配合飲食控制,但胃食道逆流的不適症狀老是陰魂不散。

火燒心最常見 這些器官易被胃酸逆流刺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陳重嘉說,當胃部內容物反流回食道,酸性食糜造成胸口灼熱,甚至食道有異物感、吞嚥困難,打嗝、胸痛、夜咳等種種不舒服,即俗稱「火燒心」的胃食道逆流症狀;一般來說,最容易被胃酸逆流刺激的器官是除了食道外,還有食道上面的口腔、鼻腔、氣管等。

暴飲暴食耗氣傷陰 嗜食肥甘厚味易發炎

陳重嘉主治醫師表示,飲食失節包含飲食習慣和飲食種類。暴飲暴食、嗜食肥甘厚味致使濕熱內生,損傷脾胃之氣、耗損胃陰,導致中焦氣機升降失調,胃氣上逆,則噯氣泛酸,脘腹痞滿。

綜合中西醫觀點,暴飲暴食會使腹內壓升高,腸胃蠕動費力,消化液分泌不及,造成消化不良,即所謂耗氣傷陰;而食用甜食及高脂食物(如油炸物、辛辣性食物)則會使下食道括約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鬆弛,造成胃或十二指腸內容物逆流,又逆流物本身會損傷食道黏膜、反覆刺激下食道括約肌(LES)而產生發炎現象,亦會使食道管腔清除率下降,即所謂氣機升降失調。

生活壓力影響身心 長時間易致亞健康

總之,在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的環境下,陳重嘉主治醫師指出,如何自我調適放鬆心情、紓解壓力是現代人想要擁有身心健康的重要課題。長時間處在壓力、心情鬱悶情況下,易使身體陷入亞健康狀態;而亞健康的種種症狀(包括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反覆發作)是身體發出的預警訊號,如果不主動調整,時間久了就會轉化成疾病。

新冠疫情仍嚴峻 實證醫學證實:中醫「三伏貼」可調節免疫系統

台灣與全世界仍面臨新冠肺炎嚴峻的挑戰,在尚未找到有效並可廣泛運用於所有人的療法下,目前大多只能透過症狀與支持性療法等待病患自己好轉,因而有些人開始轉而尋求中醫的輔助治療。

「疫病」流行期間  中藥材新解方

新冠病毒屬中醫「疫病」的範疇,自古以來,中醫在面對疫病的治療上已累積了豐富的經驗,過去SARS期間,也有許多透過中醫藥來預防及治療的臨床案例。面對新冠肺炎上,透過結合傳統中醫的智慧與現代化科學研究後,中醫藥也漸漸嶄露他的一席之地。

相關研究顯示,金銀花、紫蘇葉、薄荷、甘草等中藥能夠抑制新冠病毒之活性;「臺灣清冠一號」由黃芩、魚腥草、北板藍根等10種中藥材所組成,能夠有效改善「無症狀期」、「輕症期」患者的病症,避免惡化轉為重症或危重症,並能幫助恢復期肺功能的康復;許多國內外的研究也證明,在現階段的治療方針下,結合中醫藥作為輔助治療,對於病患的治療成效上有著加分的效果。

中藥溫和調理 穴位加強順通

除中藥外,中醫還有許多方法可用於幫助提升防護力,如「三伏貼」正是其中之一。三伏貼療法屬中醫外治法中的「穴位敷貼療法」。實證醫學證實,三伏貼可誘發局部免疫反應,進而達到調節整體免疫系統功能的效果,對於過敏性鼻炎、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部疾病之療效尤其顯著。

三伏貼時節到 治過敏增體魄

「三伏貼」可用於治療易感冒體質、慢性支氣管炎、蕁蔴疹、異位性皮膚炎,小兒遺尿、四肢冰冷、消化功能紊亂(容易腹瀉)等疾病。例如:呼吸道在中醫中屬「肺」之範疇,肺主氣衛外,與免疫力、防護力有很大的關係。

「肺氣虛」的人通常有易神疲乏力、反覆咳嗽流清涕、容易感冒,甚至一感冒就會容易造成肺炎等表現,可以透過三伏貼敷貼於特定俞穴,可以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邪之功效。

居家防疫避免肌少症 坐姿訓練6式天天做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週應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對於身體活動量不足且體能差的長者除醫學診斷上應注意的身體活動禁忌外,以增加日常性活動為優先,像是練習從坐姿到站姿所需的肌力及移動時所需的平衡力,以減少身體活動時可能發生跌倒的情形。

長者居家運動 留意身體狀況以策安全

國民健康署提供6式坐姿訓練長者肌力、肌耐力的運動,讓長者於日常生活可隨時運用。運動前,除先留意身體的狀況外,坐在穩固的椅子上讓自己隨時可抓握;若坐在輪椅上,請將輪椅煞車鎖上、腳踏板收起來避免滑動,並穿上鞋子,讓雙腳踩在地上擺正踏穩,以策安全。

6式坐姿訓練肌力 如有不適勿勉強

此外,運動時,坐好讓身體稍微前傾不靠椅背。每次動作維持3-5秒,重複做10-12次。每個動作可以做3組,過程當中如果感到疲憊可以休息一下或補充水分後再做,千萬不要勉強自己。

一、往上伸懶腰:雙手交叉掌心朝上,若肩膀不會疼痛,可再稍微向上伸展,以舒展上肢進行暖身。

二、左右彎個腰:一手高舉過頭向對側彎,彎腰伸展腰部肌肉。

三、雙手梳梳頭:雙手摸頭,雙肘打開,練習完成生活自理的梳洗動作。

四、坐姿抬起腿:雙腳左右輪流屈膝抬腳,訓練大腿肌耐力,並維持軀幹穩定。

五、轉體抬個腿:雙手放在頭後方,身體轉向一側,抬高同側大腿,腳盡量抬高,讓膝蓋碰到手肘,作可訓練肩膀關節活動、軀幹肌耐力、下肢肌力。

六、雙手畫圈圈:雙手放置於椅子兩側,兩手握拳,同時畫圈,模擬推輪椅的動作,訓練手臂及肩膀活動,這動作可讓失能者增加自理移行的能力。

運動強度已不痛為原則 注意空氣通風、補充水分

國民健康署呼籲,防疫期間長者在家運動的強度,以不疼痛為原則,體能提升後再逐漸增加活動的類型、強度及次數;注意運動空間通風,出汗後保暖及適時補充水分,維持動態生活,以減少疾病的發生,並延緩身體功能的退化。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