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睡得好運動不能少 運動習慣幫助你好入眠

想要睡得好,運動不可少!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調查指出,有運動者與不鍛鍊者相比,有運動的人,他們獲得更優質的睡眠品質,顯示運動可能會幫助你獲得充足的睡眠,從而提高健康水平。

運動間接改善睡眠 緩解白天的困倦

經常運動有很多好處,包括降低患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改善身體機能以及提高生活質量。鍛煉也可以使某些群體受益。例如,參加常規活動的孕婦不太可能增加過多的體重或容易出現產後抑鬱症,甚至是平常有在運動的老年人在跌倒時受傷的風險較低。對於某些人來說,還可以降低對安眠藥的依賴。

運動次數較少者 容易有睡眠障礙

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一項調查,總共了55至 84歲的成年人。探討了成年人的睡眠和運動習慣。在該調查受訪者中,約 52% 的人表示他們每週運動至少 3 次以上,睡眠質量較佳,24% 的人表示他們每週小於不到一次,後者的受訪者往往睡眠質量較差,常有難以入睡和保持睡眠,並被診斷出患有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或不寧腿綜合徵等睡眠障礙。

勞動與運動不相同 未必能緩解睡眠問題

運動和睡眠之間存在重要的關聯,日常運動可能會幫助你睡得更好。但是,千萬別將把勞動當成運動,兩者不相同,因為涉及體力勞動的工作可能無法為睡眠問題提供同樣的緩解功能。原因是,許多繁重的工作往往會導致肌肉骨骼疼痛,反而對睡眠產生負面影響,涉及長時間工作的體力勞動會增加壓力和疲勞的風險。

預防幼童熱傷害 家長可掌握保幼3招

炎熱夏天來臨,儘管因應政府防疫停課不停學措施,幼童都待在家,但也要注意若處於悶熱環境,一不小心也可能引發熱傷害。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指出,家長不妨可把握「室內保持涼爽通風,注意幼童身體狀況」、「穿著寬鬆及透氣的衣服,適時補充水份」以及「切勿獨留孩童於車內,下車看後座,鑰匙保管好」等保幼3招,以避免幼童發生熱傷害。

室內避免待陽光直射地方 以防幼童熱傷害

當幼童待在室內時,應避免待在陽光直射或空氣不流通地方,且可適度開空調降溫,並隨時注意幼童身體狀況。吳昭軍署長表示,若幼童曾暴露悶熱環境下,且出現暈眩、頭痛、噁心、嘔吐、虛弱、體溫升高等症狀時,就可能為屬熱衰竭徵兆,不得輕忽嚴重性,尤其若有過度運動後合併有不自主之肌肉抽搐屬熱痙攣,甚至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等症狀,就可能為重度熱傷害的中暑,必須儘速離開高溫環境,並設法降溫、給予水分補充,且儘快就醫。

高溫易使車廂快速升溫 避免獨留幼童於車內

吳昭軍署長解釋,其次,則讓孩童穿著寬鬆及透氣的衣服,且適時補充水分,家長也可透過觀察尿液顏色了解孩子水份攝取情況,像呈現黃色,就有可能一段時間未補充水份,若出現如烏龍茶等更深顏色,則代表身體已出現缺水狀態,須立即補充水份;此外,因高溫容易使汽車車廂溫度快速升高,因此即使停車片刻,也避免獨留幼童於後座。

出現熱傷害徵兆 必要時應儘速就醫治療

家長將車子停妥後,也記得先拿好鑰匙,先確認將孩童帶出車外再上鎖,並養成隨時上鎖習慣,並教育幼童不可在車內玩耍、躲貓貓等遊戲,確保安全無疑。國民健康署提醒,若發現幼童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等症狀,甚至無法流汗、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就應儘速離開高溫環境,並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若症狀仍未好轉,應儘速就醫,避免危及生命。

用「肌貼」放鬆肌肉 4注意事項避免傷害

有沒有曾經在運動場上看到選手身上貼了色彩繽紛的貼布,有著各種顏色,各種造型,您可能會好奇那是裝飾或是有什麼特別功能,其實這些貼布可都是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所列管的醫療器材,屬於醫材分類分級中的「醫療用黏性膠帶及黏性繃帶」。

使用肌內效貼布 減少腫脹疼痛

貼布有些人稱為「肌貼」,但實際上真正的名稱叫做「肌內效貼布」,其利用貼布本身具備的伸縮彈性及貼布背面的紋路,沿著肌肉方向黏貼,為肌肉結構提供支撐,並利用拉伸貼布時貼布所產生的回彈力,在肌肉上來協助肌肉用力或放鬆。

當貼布回彈的方向與肌肉收縮的方向相同時,就可以幫助用力;反之,當貼布回彈方向與肌肉收縮方向相反時,則可以幫助肌肉放鬆。

貼布要有效 注意4使用事項

但使用肌內效貼布前應先了解肌理構造,或需要由專人指導及協助,在貼時必須針對需求及部位來搭配不同的長度、拉力、貼法及姿勢擺位,若沒有正確使用反而會對肌肉造成傷害;使用中如有任何不適,請先暫停使用。

使用該產品的注意事項,包括:1.使用貼布前,請先清潔肌膚表面。2.若肌膚上有傷口,請避免直接貼於該部位。3.貼布可以碰水,若洗澡後可用毛巾壓乾或用吹風機冷風吹乾。4.裁剪時可將貼布四角修圓弧,以減少捲起情況。

不具藥性肌貼材質 皮膚過敏仍須避免

肌貼本身並不含藥性,只要皮膚不會對黏膠過敏的人都可以使用,但伴隨著時間過去,貼布的黏性與彈性會逐漸遞減,若是貼布彈性不佳,固定的效果就會不好,正常大約2天時間,或貼布因脫膠而掀起時,使用者就可以主動撕掉。

食藥署提醒,民眾如需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相關資料,可至食藥署網站搜尋。若發現品質不良的醫療器材,或因使用醫療器材引發嚴重不良事件,請立即至食藥署「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通報,或撥打通報專線:02-2396-0100洽詢通報事宜。

孩子眼皮腫 當心「腎病症侯群」找上門!

5歲張小弟某天起床後眼皮明顯水腫,爸媽以為沒睡飽,沒想到雙腳也逐漸水腫,甚至出現陰囊水腫情形,嚇得趕緊帶到醫院檢查,驗尿後發現,張小弟單次尿蛋白與肌酐酸的比率高達12811mg/g,抽血報告顯示有低白蛋白、高血脂等情形,確診為腎病症候群,所幸透過類固醇治療後順利痊癒。

腎病症候群 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腎臟科主治醫師陳劍韜表示,當兒童的每日尿蛋白大於50mg/kg、血中白蛋白低於3g/dl以及出現水腫或高血脂症,上述檢驗項目只要前兩項符合,即可確診為腎病症候群。

陳劍韜醫師解釋,腎病症候群是一種不明原因的腎病變,導致其發病的原因相當複雜,除了患者本身的體質外,也可能遭病毒、細菌、黴菌等感染,或身體免疫系統疾病和藥物所引發;腎病症候群在確診前不會有明顯不舒服或異常,通常是因出現水腫就診而被發現。

眼皮水腫是徵兆 及早就醫痊癒佳

陳劍韜醫師指出,腎病症候群的腎臟組織病理變化,有數種型態,在小兒科領域中,較常見為「微小變化型」,這一類的變化,好發於2~9歲的兒童,且常見於男童,對於藥物的反應相當良好,因此,兒童時期的腎病症候群和成年時期所發病的人相比,大部分皆可痊癒。

陳劍韜醫師提醒,發生於兒童的腎病症候群也有可能進展為慢性腎臟病,甚至腎衰竭,通常兒童最常出現水腫的地方是眼皮,家長若注意到孩子有眼皮水腫,下肢或陰囊水腫等情形,建議及早至醫院進行尿液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