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狂練六塊肌 他下背痛上身

運動有益健康,運動並能雕塑身材,但是,如果運動錯誤,有可能適得其反!就有一名男子為了能練出六塊肌,每天都狂練仰臥起坐,結果竟造成下背痛,得要進一步接受治療。

對脊椎的挑戰很高

彰化基督教醫院物理治療師鄧奕廷表示,仰臥起坐運動可以強化腹肌,尤其是腹直肌,更是可以藉由仰臥起坐訓練得更為好看,因此有不少人會狂練這裡的肌肉,想要練出六塊肌;但是,一直持續訓練腹直肌,卻有可能出問題,因為對脊椎的挑戰很高。

恐造成椎間盤突出

這名男子就是如此,過於勉強的結果,就會嚐到苦果;鄧奕廷物理治療師指出,有不少人就是因為太固定於腹部肌肉用力過度,致使頸部過於吃力,並因此導致脊椎部位肌肉失衡,且進而造成椎間盤突出,下背痛就會上身。

應加強核心肌群訓練

鄧奕廷物理治療師強調,想要雕塑身材,不只是練仰臥起坐,而是要均衡的訓練每一處肌肉,尤其是核心肌群的訓練,除了仰臥起坐,還會有棒式與橋式的練習,可以使其他肌肉更穩定,並能使腹肌與背肌都能獲得訓練,不但不易下背痛,還不會因為久坐或久站而傷到脊椎。

寶寶常發燒? 當心泌尿道感染

10個月大的女嬰,六天來高燒不退,爸媽以為她感冒了,先帶她到住家附近兒科診所,但發燒卻降不下來,反而精神、活動力和食慾越來越不好,急忙至醫院掛急診。經診斷發現為泌尿道感染,前後共接受兩星期的抗生素療程,終於可以康復返家。

泌尿道感染是兒童常見的細菌感染

收治個案的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小兒腎臟科主任李明達醫師解釋,如果病童反覆發燒,卻沒有合併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感染,也沒有腹瀉、嘔吐等腸胃道症狀,臨床上通常會懷疑可能為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是兒童常見的細菌感染,過去曾有統計發現兩歲前的兒童約有7%曾罹患泌尿道感染,發生率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和腸胃炎。

嬰兒期無相關泌尿症狀易被忽略

如果孩子已能表達尿尿會痛、肚子痛,家長較容易聯想到泌尿道感染的可能進而就醫,但嬰兒期的泌尿道感染往往呈現與泌尿系統無關的症狀,如發燒、哭鬧、食慾不佳或延遲性黃疸,很容易為家長忽略。

泌尿道感染嚴重恐成急性腎盂腎炎

「別以為孩子泌尿道感染只是小事,如果沒有即時治療而進展到急性腎盂腎炎,日後可能引起長期併發症如腎臟結痂使腎功能受損,或高血壓、蛋白尿。」李明達醫師指出,臨床上若懷疑泌尿系統感染,也會以尿液常規檢查、抽血檢查、影像學檢查共同確診,並在尿液細菌培養確認藥物敏感性後盡快投藥治療。

偶發性泌尿道感染首重清潔衛生

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會隨年紀增長,兒童抵抗力變強、泌尿系統發育成熟而漸次降低。如果病童為偶發性感染,大多與衛生習慣不當有關,包括家長要勤換小寶寶的尿布,避免細菌孳生,小男生如果包皮太長或太緊,家長幫孩子洗澡時,要留意清潔,也要教導小女生如廁從前面往後面擦,避免把肛門口的細菌帶到尿道引起感染。

運動傷害or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 傻傻分不清

就讀高三的陳同學,在國一時右手腕關節腫痛,原以為是外力傷害造腕關節受傷。一開始看了國術館、看了推拿師、也看了骨科,整整折騰一年沒有好轉,才到免疫風濕科就醫,醫師診斷出是關節問題,不是因為外力受傷造成,而是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

轉往免疫風濕科治療病情才穩定

陳媽媽說兒子愛打籃球,國一那年有一天放學回家說手腕受傷,帶著他到國術館推拿,過了一段時間情況並沒有好轉,又看骨科,檢查也無脫臼,但是手腕關節就是紅腫疼痛。這段時間幾乎一整年手都是包著繃帶,活潑好動愛打球的男同學,生活大受影響,沒辦法打球,連寫字都有困難,成績從一二名一直往下掉,國二時轉往免疫風濕科看診,才被診斷出是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經適當治療後病況穩定,也如願考上第一志願,現在以新一代的生物製劑治療,每月追蹤,情況穩定。

主要是先天體質加上後天環境

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胡宗慶表示,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是指發生於16歲以下,且關節發炎至少6個星期以上的一種慢性發炎性的疾病,最知名的病例就是已故勵志作家劉俠。

主要病因是先天體質,加上後天環境影響(例如感染或藥物引發免疫系統不正常反應),造成病人關節內滑液膜發炎,長時間下來會有關節變形、骨頭受損、肌肉發育不平均而造成肢體彎曲或長短腳等問題。

青少年好動誤以為是運動傷害

胡宗慶主任指出,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根據健保資料庫,在台灣的盛行率約10萬分之30,青少年活潑好動常發生運動傷害,陳同學因為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腕關節比較脆弱,碰撞的時候受傷發炎,容易被當作外力而忽略真正的病因。

及早治療以免關節變形回不去

胡宗慶主任特別提醒,16歲以下青少年兒童,如果關節持續紅腫發炎6個星期以上,或者剛睡醒時有關節「卡卡」,千萬不要當作運動傷害看待,要進一步檢查確認。這種慢性關節炎及早治療,有助於緩解症狀,避免到了關節變形就回不去了。

自費產檢項目多 量身訂做聰明選

從懷孕的那刻起,孕媽咪為了確保寶寶健康,除了例行性產前檢查項目外,不少孕媽咪還會選擇自費產前檢查項目;不過,自費產檢項目那麼多,如果每項都做,花費可不少。由於目前經濟不景氣,薪資水平下降,受限於預算,孕媽咪都會精打細算;但為了生個健康寶寶,又擔心檢查會做不夠?所以,面對那麼多的產檢項目,該如何量身訂做產前自費檢查,聰明的孕媽咪一定要知道!

自費產檢可選擇CP值高的做

開業醫婦產科院長林育弘表示,孕婦懷孕之後,健保給付孕婦基本的產前檢查部份,就應該要做;國健署有提供孕婦健康手冊,裡面有針對孕婦產前檢查的時間與項目,每位孕婦都應該詳細閱讀,並且依照時間做常規的產前檢查。至於自費產前檢查,則是可選擇CP值高的來做;並可評估自己的風險,針對基因或環境的影響,來選擇所需要做的自費產前檢查。

唐氏症篩檢需要做

新的產前檢查自費項目越來越多,動輒數萬元,每個項目都說精確、準確率高,往往讓孕媽咪無所適從,不做不安心、做了又大傷荷包,是否有非做不可的自費產前檢查項目?林育弘院長認為,唐氏症篩檢就需要做,染色體異常會造成的唐氏症,寶寶罹患風險是1/300至1/500,由於科技進步,唐氏症篩檢目前除了有以超音波及羊膜穿刺檢驗,還有抽血驗DNA,而且各縣市補助不同。懷孕15至20周第二孕期,以4指標荷爾蒙篩檢唐氏症,準確率為80-85%;2指標荷爾蒙加上超音波檢查胎兒頸部透明帶,準確率85-90%;抽血驗DNA準確率99%;16-20週做羊膜穿刺準確率100%。

產前自費檢查要因人而異

林育弘院長強調,醫療是要論成本,有多少錢做多少事,產前自費檢查也要因人而異。例如有位42歲孕婦,生了二個女兒,懷第三胎是兒子,什麼自費產前篩檢都沒有做,結果生出唐氏症小孩;還有一位媽媽31歲,爸爸60歲,做了2指標荷爾蒙加上超音波檢查,但是仍然生下唐氏症寶寶,其機率是1/1600。產前檢查自費項目還有針對肌肉萎縮症、先天性感染等,由於醫療知識混亂,要如何安全安心,個人要會選擇,須針對常見案例以及家族史來評估,有高風險者即應考慮做該項的自費產前檢查。

做好飲食、運動與情緒管理

孕媽咪除了產前檢查之外,平常還必須注意什麼?林育弘院長建議,孕婦要做好飲食、運動與情緒管理。平常要注意胎動;若是有出血與肚子痛應就醫,出現紅色與咖啡色血液就是異常,肚子痛有宮縮硬緊痛就可能會早產。而且寶寶十八周開始發展聽力,可放音樂給寶寶聽來作胎教。此外,孕婦的體重控制很重要,整個懷孕過程最好只胖10公斤,才較容易順利生產。

瘦才是美? 當心減肥減到不孕

台灣目前不孕就診年齡兩極化,最常見的不孕年齡約落在35-40歲間,想提早讓好孕來臨,進入不孕治療是最快的捷徑,目前有人工授精及試管嬰兒兩種方式。即使科技發達,醫師還是提醒婦女,想懷孕最重要的事情是將身體養好,才能有健康的卵子及子宮來孕育寶寶。

過度減肥是懷孕大忌

台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魏曉瑞表示,過度減肥可能會導致更年期提早到來,且過度減肥是件相當可怕的事情,當血液循環不良、營養不足時,身體會優先將血供應給大腦、肝、心、腎、肺,而子宮、卵巢、肌肉則被排除在外,當卵巢無法獲得養分,卵巢功能也會跟著下降。而熬夜造成的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對卵子也有不良影響。

血壓及心跳 觀察是否易受孕

魏曉瑞主任指出,一個女性是否易受孕,可以從心跳及血壓來觀察,若血壓低於110,代表血循環較容易到達子宮,也較易受孕;若未懷孕時的心跳就已達110,這樣的案例是較不容易懷孕的,因為懷孕時的心跳又會更快,心臟無力承受,自然身體就會排斥受孕。因此女性平時應要有運動健身的習慣,吃好、睡好,將身體養好,懷孕機率自然就會高。

人工授精+試管嬰兒 好孕總會到

魏曉瑞主任提到,若是年輕的患者前來求診,會先根據他們的生活及飲食型態做調整,用蒸、煮的食物取代油炸,並改掉熬夜的惡習,再開始服用排卵藥,因為當子宮狀況不好,即使受孕了也容易有流產、早產的狀況產生。若還無法成功受孕則會使用人工授精的方式,打排卵針並將洗滌過的精子直接送到子宮腔內,提高懷孕的機率。若是人工授精依舊失敗,建議嘗試做試管嬰兒,還能篩選出健康胚胎並剔除遺傳性疾病,通常35歲前無法懷孕的婦女,建議直接進入試管嬰兒的階段。

凍卵技術已成熟

魏曉瑞主任建議女性,最適合生育的年齡為30歲之前,但因社會變遷,許多人晚婚,且職業婦女也不願意放棄事業,越來越多人選擇凍卵,將自己健康的卵子保存下來,等到經濟以及各方面條件都具備時,即使年紀已達35歲以上,還是有辦法可以生下一個健康寶寶。台灣人工生殖技術發達,透過專業醫師檢查對症下藥,相信能迎接好孕。

好孕到! 中醫助孕一兼二顧

現代人晚婚,致使女性因為高齡而難受孕,也因此尋求不孕症治療的婦女越來越多。其實,除了以西醫治療不孕症之外,中醫也可以治療部份不孕症,甚至還因為中藥調理後,而能改善不孕症婦女痛經、便秘等病症。

女性不孕病因多

女性從有月經開始,卵巢與子宮成熟後,即具有生育能力;然而,隨著年齡增加,卵巢與子宮也會開始逐漸退化,甚至出現許多病症,致使難以受孕。北醫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唐佑任表示,常見的女性不孕病因包括排卵功能異常如多囊性卵巢、月經週期不規則、泌乳激素過高,或是曾有骨盆腔炎病史、外孕手術後出現輸卵管阻塞,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頸異常等,都會造成不孕。

中醫月經週期療法治不孕

唐佑任醫師指出,一對夫婦在沒有任何避孕情況下,經過正常性生活一年,仍無法成功懷孕,就有所謂不孕症。至於中醫治療不孕症月經週期療法,是根據每位女性體質,調整陰陽寒熱虛實,讓內分泌運作正常,卵巢排卵規律,雌性素和黃體激素比例正常,黃體功能和子宮內膜強健後,可幫助受精卵順利著床(但有部份問題仍須尋求不孕症科的治療才有辦法解決)。

懷孕成功率約為12%

根據北醫統計,自2011年至2015年,共有813位女性接受該院傳統醫學科助孕治療,懷孕成功率約為12%;唐佑任醫師並指出,經由中藥全面性治療,除了能夠助孕之外,很多女性都發現,自己多年的不適如痛經、便秘、水腫、畏寒和鼻過敏等症狀,也都一同藥到病除!

肺結核好恐怖! 前段防治如何做?

台灣師範大學日前爆發肺結核群聚感染,因為確診個案陸續增加,衛生局又再進行抽血檢查,引發學生不滿;對於肺結核的防治,台北榮總胸腔部呼吸感染免疫科主任蘇維鈞指出,國人對於肺結核仍然一知半解,不只是政府,民間團體應該要加強宣導,才不會因為不熟悉而會有恐慌。

家人都棄他而去

蘇維鈞主任表示,民眾對於肺結核常有錯誤的觀念;就曾經有人因為感染肺結核,致使家人都棄他而去,也有人會不准患者回家,或是有人將患者置於安養中心,兒子不要他,都不接他回家;可見肺結核的防治,不只是傳染病,甚至在心理、社會與經濟面都同時要加強。

亡羊補牢的觀念在行事

目前衛福部疾管署或是各地方衛生局對於肺結核的防治,都有一套SOP;不過,蘇維鈞主任認為,大家都仍然是抱著亡羊補牢的觀念在行事。當學校有出現肺結核案例時,就針對同班同學接觸者進行胸部X光、皮膚試驗及抽血檢驗;然而,一般民眾感染肺結核的情形也不少見,應該是建立眾防治正確觀念,才不會聞之色變。

肺結核總是碰到了才宣導

蘇維鈞主任強調,大家對於登革熱或是腸病毒的防治都都能朗朗上口,登革熱就是要防蚊,腸病毒要勤洗手,但是肺結核卻是碰到了才宣導;其實,肺結核防治也應該要全面性從小就做衛教,才能使傷害降到最低。

從個人衛生習慣教育做起

肺結核有分為開放式與非開放式,而且常見的傳染也並不是只有學校,許多安養機構也常發現群聚傳染。蘇維鈞主任指出,目前肺結核防治政策都只是後段,只有針對治療及預防用藥;其實,應該要有前段防治政策,從個人衛生習慣教育做起,也唯有從前段就做好預防,才能使肺結核傷害降到最低。

天熱肌膚狂出油 保養達人控油靠這招

夏日炎炎,近期氣溫動輒30度以上,日前台北市更出現38.7度,創下百年來的6月高溫!天氣一熱,許多人油光滿面,拼命吸油、洗臉,以為可以減少冒痘痘、長粉刺;但保養美妝專家Sam提醒,過度去除肌膚油脂,反而加速皮膚老化,更容易變過敏肌。

天熱肌膚易出油

Sam老師表示,夏天氣溫高,肌膚過熱容易出油,沒有做好臉部清潔,就會引起皮膚發炎反應,如冒痘痘、長粉刺。許多人臉一出油就趕緊用吸油面紙,或是一天洗臉數次,都非常傷害肌膚。

過度去油加速老化

Sam老師強調,臉部出油是肌膚的天然保護屏障,若過度去除油脂,反而加速水分蒸發,久而久之容易乾燥、過敏,變成過敏肌膚,同時加速肌膚老化,細紋、皺紋更容易提早出現。

私房控油妙招

夏天如何正確控油呢?Sam老師提供私房妙招,他說,自己隨身會攜帶一條小毛巾,只要身體感覺悶熱,就會將毛巾用水沾濕,輕輕敷在脖子、臉部,不但可以使肌膚降溫,同時帶走多餘的油脂,最後可使用具保濕成分的產品,為肌膚補水,就不容易出油長痘。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