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混亂型經血 嚴重恐增罹子宮內膜癌機率

1名35歲女性,下班喜歡和朋友聚餐,讓158公分身高的她,體重卻有85公斤,身體質量指數為34,屬於第一級肥胖,不只如此,月經週期也不規律,且月經量不多,某次卻來了將近23天都還未結束,甚至偶爾感到頭暈,就醫檢查,醫師確診為混亂型出血。

女性體重過重 小心月經不正常

混亂型出血就是指月經失調與不規則的出血現象,多和體重過重等有關;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婦產部生殖醫學科教授王馨世指出,主要是因過多的脂肪含有轉化酵素,會使雄性素轉變成雌激素,造成對子宮內膜的刺激,使得子宮內膜的過度增生,甚至不定期的剝落。

正常月經 應有規律週期

王馨世教授進一步說明,正常月經應該是28天或30天規律的一個週期,且適量的出血,一般而言出血日數約3至5天,不超過7天為準,是因有排卵但沒有懷孕成功造成的子宮內膜排出的出血,但若在未排卵情況,就少了黃體素保護子宮內膜,就會出現混亂型出血。

月經出現異常 應盡快就醫治療

出現混亂型出血,除了會出現貧血外,嚴重還會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機率,不得輕忽嚴重性;王馨世教授呼籲,若發現月經出現異狀時,應盡早就醫檢查,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能避免引起其他疾病發生,危害健康。

小六生天天喝飲料 喝到「油包肝」

台中一名國小六年級男童,天天喝含糖飲料配蛋糕;年初時,他感染流感發燒就醫急診,意外發現肝指數飆高,高出一般人2倍以上,檢查發現有中重度脂肪肝,肝臟被厚厚的脂肪包住,完全看不到血管。

中重度脂肪肝

收治個案的家醫科診所院長楊淵琪指出,該男童身高153公分、體重58公斤,BMI值24,看起來就是個小胖子。抽血檢查發現,肝功能指數GPT為98、GOT是48,GPT、GOT數值為2比1,是急性脂肪肝發炎的典型狀況;進一步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油花花、看不到血管,診斷為中重度脂肪肝。

果糖增肝臟負擔

喝含糖飲料怎麼會變成脂肪肝呢?楊淵琪院長表示,含糖飲料多添加大量果糖,這種精緻糖需要先經過肝臟代謝,才能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中運用,不但增加肝臟負擔,日積月累堆積肝臟變成脂肪肝;一旦脂肪不正常燃燒,就會產生毒素,造成肝發炎。

均衡飲食改善

楊淵琪院長建議,18歲以下的脂肪肝患者,仍在成長發育階段,建議「限糖減重」,少吃精緻食物、含糖飲料,飲食應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平均一個月可減重2公斤,循序漸進改善脂肪肝。

排尿困難又血尿 膀胱出現大結石

1名80多歲老翁,出現排尿困難且血尿等現象,就醫檢查,醫師發現患者膀胱內竟有六顆三角形大結石,最大直徑約達3公分,透過開刀取出後,所幸並無大礙;衛福部台南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俊孚指出,主要是因患者平時較少喝水,加上攝護腺肥大,長期因尿排不乾淨的情況下,才累積變成大結石。

結石小 患者較無任何徵兆

在台灣,泌尿道結石屬於常見的疾病,疾病特色在於發生率高、盛行率高且復發率高等三高現象;陳俊孚醫師說,致病因素是因尿道通過的路徑上產生結石,通常結石較小,患者幾乎沒任何症狀,但一旦長期累積下來,結石越來越大,就會出現劇烈疼痛現象,影響日常生活。

甩開結石 從良好生活習慣做起

陳俊孚醫師進一步說明,這名老翁個案,因檢查出來發現結石又多又大,最後只好採以傳統開刀治療方式,取出老翁體內結石。要避免泌尿道結石問題,最關鍵就是要從平時生活習慣做起,包括應養成均衡飲食,且每天最好喝到2000cc的水,若是患者則必須喝到2500至3000cc的水才足夠身體代謝。

不憋尿、多運動、定期檢查 不怕結石找上門

另外,也應配合運動習慣,才能真正有效甩開結石問題;陳俊孚醫師提醒,尤其男性朋友一定要定期接受追蹤檢查攝護腺,且養成不憋尿習慣,若有症狀出現時,應盡快就醫檢查,才能避免影響生活及健康。

避免接觸塵蟎 過敏、氣喘不再來!

近年來因流感疫情及pm2.5所造成的空氣汙染日趨嚴重,呼吸道疾病患者日漸增加,尤其對氣喘病人影響更大。大千綜合醫院胸腔內科主任謝為忠醫師提醒民眾,想要讓氣喘遠離,謹記避免接觸過敏原、改善居家環境、正確且有耐心使用藥物治療等原則,氣喘病人生活品質亦可如健康人一般,一樣有機會成為奧運或馬拉松選手。

誘發氣喘因素眾多

日常生活中會誘發氣喘的因素很多,包括:1.過敏原(塵蟎、花粉、黴菌、寵物毛髮等)、2.感染(病毒、細菌或黴菌感染)、3.氣候與溫度變化、4.情緒激動(大笑、大哭等)、5.激烈運動、6.藥物(阿斯匹靈、防腐劑、食物冷凍劑等)、7.其他(油漆、香水、香菸、空氣汙染等)。

避免接觸過敏原以防氣喘發作

預防氣喘發生首要方式即為改善居家環境,尤其是避免接觸塵蟎,家中的床墊、毛毯、厚重棉被、絨毛娃娃、窗簾等都容易孳生塵蟎,因此需加強清潔或盡量減少使用;另外,居家環境需保持通風乾燥及整潔,降低蟑螂繁殖,同時不宜飼養有毛之寵物。外出時,應盡量避免到密閉式的公共場所、吸菸區或有燒香的寺廟,如遇到氣溫變化,須注意氣道之保暖,像是戴口罩。

遵循醫師治療 成功治療氣喘

正確的藥物治療可幫助患者改善氣喘之症狀,醫師會依照氣喘控制的情況來調整藥物的種類和劑量,因此病患不可因症狀減輕即自行貿然停藥影響病況。想要成功治療氣喘,就必須遵照醫師的治療方式、正確使用吸入藥物、以及定期且持續的追蹤。長期使用吸入型類固醇製劑也不會影響小孩的生長發育,請家長放心。

體虛中暑想刮痧? 先掌握這三原則

每到酷熱難當的季節,江女士就渾身不舒服,靠刮痧、吃冰消暑氣多年,進入更年期後變本加厲。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診斷江小姐為「感暑」症狀,經用藥,針灸後明顯改善,並建議掌握正確刮痧原則、少吃冰品,以免散熱不順暢,影響心肺功能。

更重視養生 中暑狀況依舊

時節還沒真正入夏,氣溫動輒30度以上,不少人頭昏腦脹、全身痠痛。52歲江女士隨身帶一支刮痧棒,一不舒服就去洗頭,真的痛到受不了,找家人隨便刮一刮也能稍稍緩解,隨著年齡漸長,進入更年期後,更注重養生,平日喜蔬果、少澱粉,結果健康狀況也沒有好轉,反而頻率更高,蹲下站起的瞬間,頭昏的症狀更加明顯。

調理體質方能治本

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莊佳穎指出,現代人的體質,反覆中暑源頭往往是因體虛,高溫之下流汗過多、需要散熱,都會增加心肺負擔,江女士反覆的中暑,除了氣虛,吃冰品、大量攝食寒性的瓜果,都會讓體內的散熱更不順暢,以致常出現頭痛、全身痠痛,造成心肺氣陰兩虛,氣血上不來自然不舒服,透過補氣滋陰的藥物,症狀明顯改善,搭配傷科針灸改善頭痛,持續調理體質。

刮痧三原則

像江女士這樣長年刮痧的人不在少數,傷科專長的馮紀新中醫師指出,坊間部份錯誤的觀念有待修正,刮痧正確做法如下:(1) 理想間隔時間應等痧色全褪掉,約五到七天;(2) 避免用硬幣、鐵湯匙等堅硬材質,採用磁器等光滑的材質較佳,並以含油的潤滑劑做介質,以免損傷皮膚,導致纖維化;(3) 頸肩大肌肉順向,從頭向腳單向刮、輕輕刮,刮到出痧,有紅就停,因為傷於暑的病人氣往上衝,會有頭脹、頭暈不舒服的感覺,刮痧把氣帶向下方,人才會舒服。

按壓風池穴 頭不容易暈

莊佳穎中醫師建議,從艷陽高照的戶外進入冷氣房前應先在外面休息,適應一下再進冷氣房;冰品在口中含過再吞進,避免溫差太大的變化造成中暑。夏日品嚐瓜果消暑氣也是同樣的原則,千萬不要運動完大汗淋漓之下,大啖才從冰箱拿出來的冰西瓜,最好讓身體緩和一下,淺嚐幾片即可。預防中暑頭暈、頭脹也有自我按摩穴位的保養方法,雙手掌指尖向上貼耳,兩隻大拇指到的地方剛好按住後腦凹陷處,管頭部循環的「風池穴」,輕輕按壓促進頭部循環,氣散得出來,頭就不容易暈。

拉K成癮 膀胱受損再也回不去了!

小歐是一位吸食愷他命(K他命)多年的18歲青少年,初期自覺K他命不會成癮,等到出現頻尿、解尿困難症狀,就醫後才發現膀胱已嚴重受損。屬於第三級毒品的愷他命為中樞神經抑制劑,亦為解離性、迷幻性麻醉劑。

青少年因好奇碰觸毒品

近日媒體接二連三報導的皆與毒品使用危害社會相關,可知毒品問題日漸嚴重,毒品相關議題也漸漸受到國人重視,其中愷他命(K他命)常以請客、免費介紹使用,且藥頭都以使用愷他命無需接受刑責,誘騙青少年,導致青少年因好奇、無知而施用毒品。

未滿20歲拉K比例高

依據104年法務部反毒報告書統計,未滿20歲施用愷他命比例最高(48.3%),20~未滿30歲則以施用安非他命(35.2%)及愷他命(34.3%)分占第1位及第2位,由此可知愷他命濫用情況在青少年間已逐年增加。

小心拉K拉到腎衰竭

長期使用愷他命可能造成膀胱纖維化,而初期症狀是頻尿、解尿痛、血尿、使膀胱容量變小,甚至不到50cc,最後可能導致膀胱切除、腎衰竭,需終生洗腎,所以,使用愷他命對泌尿系統的傷害是難以挽回的。切勿嘗試毀終生!

手忙腳亂壓力大、想輕生 別輕忽產後憂鬱!

新手媽媽因為寶貝出生後帶來喜悅外,更帶來無限的焦慮與壓力,手忙腳亂,加上缺乏支持狀態下,產後憂鬱便不請自來,如未早期發現治療,嚴重時還會出現睡不著,吃不下,甚至輕生的念頭。產後憂鬱有五個徵兆,及早發現便可及早治療,還能找回快樂的自己。

產後憂鬱五大高危險群與徵兆

(1)有憂鬱或精神科病史:注意過去發病症狀是否又再次出現,孕期不宜過度勞心勞力並主動與醫師討論孕期情緒變化;(2)懷孕已有憂鬱或焦慮:嘗試調整飲食、生活型態、適度運動,轉移憂鬱;(3) 生活中遭遇重大事件:例如失去親人、婚姻家庭問題、失業,請配偶、家人、朋友多予傾聽、支持及協助,也可尋求社福機構電話免費心理諮詢服務,紓解當時心中的壓力;(4)社會支持或資源不足者:例如:經濟負擔大、無家人可分擔協助或照顧,可尋求社福機構協助諮商或提供社福資源,或詢問社區鄰里長,是否有其他社區資源可協助;(5) 懷孕或生產時出現併發症:如妊娠高血壓、早產或生產併發症等,若是併發症引起的身體不適,先透過醫師治療緩解不適,治療期間,可適度運動、聽輕音樂,或做身體肌肉按摩放鬆,轉移擔憂煩惱的情緒。

自我評估產後憂鬱 察覺應尋求協助與治療

若要知道自己是否有產後憂鬱,可從以下兩個面向來評估:(1) 過去一個月,是否常被情緒低落、憂鬱或感覺未來沒有希望所困擾?(2) 過去一個月,是否常對事物失去興趣或做事沒有愉悅感?若出現以上這兩種狀態,基隆市七堵區衛生所建議透過心理衛生機構協談及轉介協助,若出現想傷害自己念頭時,應立即就醫治療,以免憾事發生。

電子煙能戒菸? 醫:成癮又致癌

廣告大打電子煙能幫助戒菸,宣稱沒有尼古丁、無焦油,還推出各種香味的電子煙,淡化濃濃的尼古丁,讓不少癮君子信以為真;但醫師提醒,電子煙都含有少量的尼古丁,而煙霧更含有致癌性的甲醛、乙醛,不但不能幫助戒菸,還會傷害健康。

煙霧不易揮散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預防醫學科主任吳岱穎表示,電子煙是一種外形類似菸品的產品,通常由鋰電池、霧化器、卡夾煙彈或補充液所組成,電子煙煙霧是由電力驅動的霧化器所產生,煙霧不易揮散,使用電子煙吸入氣流時,即可啟動霧化器將煙彈內的液體打成霧氣,產生類似吸菸的效果。

含第一級致癌物

吳岱穎主任指出,根據食藥署102年至104年電子煙產品檢驗,結果發現,70%的電子煙含有具成癮性的尼古丁,100%含有甲醛、90.3%含有乙醛。甲醛、乙醛都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第一級致癌物,暴露霧化後的丙二醇,會直接造成眼睛、喉嚨、呼吸道的刺激;孩童若是長期暴露在丙二醇煙霧環境中,則可能會引起氣喘及過敏疾病。

戒菸門診助戒菸

吳岱穎主任強調,世界衛生組織警告,目前沒有足夠證據證明電子煙能幫助戒菸,且電子煙產品未經嚴格科學測試,也有充電及使用爆炸危險,安全性無保障,呼籲癮君子不要輕易嘗試,建議有戒菸需求者到各醫院的戒菸門診尋求協助。

吸菸有害健康!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