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水痘疫苗會失效 年紀大會再被傳染

一名小五女生最近身上長了好多疹子,媽媽以為是腸病毒,帶她就醫診治,卻被診斷為水痘;醫師指出,水痘疫苗大約十年就會失效,但由於這名女生體內仍有抗體,雖然遭到感染,但是症狀會較輕微。

疫苗保護力大約十年

北醫皮膚科主治醫師張宜菁表示,門診中,偶爾會有水痘病人出現,這些人多已在小時候就打過疫苗,只是由於水痘疫苗保護力大約十年後會消失,而曾經打過疫苗者,體內就仍會有抗體;因此,即使傳染到水痘病毒,所出現的症狀就會較輕微。

打過疫苗遭感染 症狀不嚴重

水痘很容易在兒童間傳染,因此政府有提供滿一歲嬰幼兒免費接種水痘疫苗;張宜菁醫師指出,水痘病毒可經由飛沫傳染,或經由接觸水痘的液體傳染,傳染力很高,小朋友經常接觸之下,就難免會遭到感染,而且打過水痘疫苗者,也可能遭到感染,但是症狀不嚴重,會有呼吸道症狀和發燒,水痘之後會癒合。

免疫力低下恐引起帶狀疱疹

另外,年紀大的成年人,也會遭到水痘病毒感染,張宜菁醫師進一步指出,成年人感染到水痘病毒後,水痘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中,當免疫力低下時,就有可能使得水痘病毒被活化後引起帶狀疱疹,也就是俗稱的皮蛇;然而,若是曾打過疫苗,則發生率會較低,症狀也較輕微。

諾貝爾級保養成份富勒烯 延續美麗更凍齡

愛美是女人天性,保養之道更是每位女性都想鑽研的課題,而隨著年紀漸長,歲月自然會在臉上留下痕跡,因此選對保養產品及成份,才能延續美麗更凍齡。

由國外學者所發現的富勒烯,是一種新型態碳分子,更在1996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肯定,富勒烯不僅體積小、易被皮膚吸收,還能吸附並消除讓皮膚老化的元凶「自由基」,達到延緩老化的作用,但在台灣卻鮮少人知道此成份。

選對保養產品是延緩老化的關鍵,建議民眾選購有衛福部合格證明的產品才有保障,勿被誇大不實的廣告蒙蔽,花了錢傷了皮膚可得不償失。

肚痛解血便 竟因小腸長脂肪瘤作怪

肚子痛、解血便,大家可能都以為是大腸癌上身,但卻有人是因為小腸長了脂肪瘤引起;醫師提醒,小腸脂肪瘤嚴重時恐造成流血不止,大量出血會導致休克,甚至還會出現腸套疊,要特別注意。

會出現腸阻塞腸套疊

小腸會長腫瘤,而且可區分為良性與惡性;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消化系主治醫師周仁偉表示,小腸脂肪瘤是良性腫瘤,多好發於中年人,20-30歲年輕人也偶爾會有此病,至於發生原因不明,其症狀則是以出血解黑色血便最多,也有人會出現腸阻塞而有腸套疊,病人會有腹痛症狀。

病況嚴重會休克

小腸長出脂肪瘤也不得輕忽!周仁偉醫師指出,通常小腸脂肪瘤的出血會間歇性的發生,如果出血量太大,或是腸套疊病況嚴重時,很可能會造成休克;至於治療小腸脂肪瘤,則是可以經由內視鏡找到後,就直接做切除。

須進一步做病理切片診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小腸也有可能長出惡性腫瘤,周仁偉醫師進一步指出,雖然良性脂肪瘤的外觀有其特殊性,與惡性腫瘤會有所不同,但是仍會在切除之後進一步做病理切片診斷,若是為惡性腫瘤,且沒有轉移,則是只需切除即可,若是有轉移到肝、肺、骨頭,就要再做化療和電療。

看完電影頭暈噁心 恐因青光眼作祟

看電影是很多人的休閒娛樂;然而,卻有人會在看完電影後,出現頭暈噁心的情形。眼科醫師提醒,有不少青光眼高危險族群,在電影院環境中,會因為燈光關係,而誘發青光眼發作,若是出現身體不適,應進一步就醫確診,及早接受治療,才能避免青光眼所可能造成的失明危險。

黑暗環境中會使眼壓升高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曾國亮表示,眼睛在黑暗的環境中,瞳孔會放大,因而會使眼壓升高,如果本身是青光眼好發族群,就極可能會因為在看電影時,出現眼壓上升的情況,並會出現頭暈噁心等症狀。

眼睛房水流動被塞住

曾國亮醫師解釋,電影院裡忽暗忽亮的螢幕,四周又是黑暗的環境,眼睛處在忽而收縮又忽而放鬆,瞳孔因為在忽大忽小的情況下,會造成眼睛裡房水流動有問題,並進而會使房水被塞住,多餘的房水在眼睛裡,眼壓就會上升。

3D電影易造成眼睛疲勞

此外,除了一般電影,近年還流行看3D的電影。曾國亮醫師說,3D電影是透過二個光線投射造成立體感,如果視力度數有落差,3D電影就不易融像,或是3D眼鏡品質不好,也會無法對準影像,也易造成眼睛疲勞。

進一步就醫確診

所以,如果你是青光眼高危險族群,年齡超過35歲、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長期使用類固醇、高度近視、遠視兼具白內障、眼睛受過外傷、有嚴重貧血、動脈硬化或休克病史、過量吸菸,罹患青光眼機率就較高;因此,一旦看電影時有頭暈噁心等身體不適,應進一步就醫確診,及早接受治療,才能避免失明危險。

低頭族易咬緊牙關? 小心顳顎關節障礙上身

你也是低頭族嗎?小心長時間低頭,可能埋下罹患顳顎關節障礙症候群的危險因子;衛福部桃園醫院牙科主任黃志成指出,臨床上,因過度使用手機造成顳顎關節障礙的患者已有逐漸增加趨勢,且多以20至30年齡層為主,不得掉以輕心。

不自覺咬緊牙關 易罹患顳顎關節障礙

顳顎關節障礙主要是因低頭時,臉部跟著前傾,這時下顎也會往前,長期下來不但會使頸部肌肉緊繃,也會影響到咬合肌肉;黃志成醫師說,顳顎關節位於耳朵的正前方,負責掌管嘴巴開合,現代人壓力較大,常常不自覺的咬緊牙關,都可能提高罹患顳顎關節障礙的機率。

放慢生活步調 才能解決病症根本

黃志成醫師進一步說明,治療上,可先透過配戴咬合板的方式,一方面幫助放鬆肌肉,一方面能保護關節,減少單邊咬東西、緊咬牙關等問題,但想改善顳顎關節障礙問題,最根本應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嘗試放慢生活步調,減少給肌肉壓力,就能遠離疾病纏身。

嘴疼痛或張不開 恐是顳顎關節障礙徵兆

若發現自己張口時會出現喀喀聲或疼痛現象,甚至嘴巴無法張開,張開時臉部會呈現歪斜等現象,就可能是顳顎關節障礙症候群的徵兆;黃志成醫師呼籲,一旦有症狀出現時應盡快就醫治療,否則長期拖延不治療,可能會衍生耳朵痛、臉頰及肩頸疼痛等問題。

反覆上腹痛 原來是糖尿病酮酸血症

一名36歲男性病患,因反覆性上腹痛至急診就醫,前次診斷為急性胃炎,服藥後症狀仍未改善,醫師進一步問診得知病人有口乾情形,且有吃多、喝多、尿多的三多症狀,且病人體重在一個月內減輕了5公斤,抽血檢查發現血糖值竟高達1300mg/dl,再加上動脈血出現酮體且呈現酸性,故診斷為糖尿病酮酸血症(Diabetic Ketoacidosis,簡稱DKA),給予大量點滴及胰島素注射後,安排住院治療,病人症狀明顯改善許多。

小心糖尿病引起酮酸中毒

每年有許多糖尿病的病人死於糖尿病引起的酮酸中毒,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室陳憲青醫師表示,DKA主要發生在第一型糖尿病的病人身上,最常發生在沒有規則注射胰島素的病人、感染及酒精濫用的病人及未能診斷出糖尿病的病人,此位病人則剛好是未被確診的病人。

陳憲青醫師說明,典型的糖尿病酮酸血症臨床表現症狀有:發病前數天出現多尿、多渴之現象,常伴隨著厭食、噁心、嘔吐等表徵,有時以腹痛為主要表現,理學檢查會發現心跳加速、Kussmal呼吸(呼吸困難,呼吸中帶有像熟梨氣味,且伴隨著深而急促的呼吸)、全身有脫水現象、出現意識障礙甚至昏迷。實驗室檢查發現主要為高血糖、高酮酸血症及酸中毒為主。這位病人臨床症狀、理學檢查及實驗室數據都符合DKA。

大量水分及胰島素治療DKA

在治療DKA方面,在於抑制肝臟葡萄糖釋放及促進周邊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矯正酮酸血症補充水分,以及調節電解質異常,給予大量水分及胰島素的使用等等。

有三多現象就應檢測血糖

陳憲青醫師呼籲,隨著生活作息的改變,人們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逐漸增加,但糖尿病最可怕的是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一旦出現多吃、多喝、多尿的三多現象,建議測一下血糖,看是否為糖尿病症狀,而確診為糖尿病後,更應規則服藥及使用胰島素,方為健康之策。

突然腳腫當心急性深部靜脈栓塞 嚴重恐致死

日前有一名中年女性有第四期肺癌病史,因左側下肢從腳底到大腿突發性水腫、脹痛,患肢腳底及腳趾後來轉為紫藍色,因症狀在兩天內快速惡化導致無法行走,經醫師評估後,病人接受以導管靜脈血栓抽吸術,在術後2天,水腫及梗塞等症狀獲得明顯改善,也順利地在3天後正常步行回家。

惡性腫瘤是臺灣死因第一名

惡性腫瘤已經成為臺灣死亡原因第一名多年,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在2014年內因為惡性腫瘤造成死亡人數高達46,094人。依臺灣的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癌症發生率持續上升,血管方面等疾病(如靜脈血栓症)也必定成為國人健康之重要問題。

靜脈血栓好發老人及癌症病人

靜脈血栓症包括深部靜脈栓塞及肺栓塞,是西方國家很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奇美醫學中心心臟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洪俊聲表示,靜脈血栓症好發於老年人及癌症病人,據臺灣統計發現癌症病人發生深部靜脈栓塞的機率比一般民眾高出10倍之多,因此靜脈血栓症值得注意及重視。

急性深部靜脈栓塞常被誤認

急性深部靜脈栓塞一般會在短時間內產生單側肢體的急性水腫、發紅、脹痛等,嚴重的會導致靜脈梗塞,肢端壞死或急性肺栓塞及死亡。因症狀沒有特異性,常常會誤認為肌肉筋膜問題或蜂窩性組織炎而延誤診治時間。

黃金治療時間內導管介入治療

洪俊聲醫師表示,急性深部靜脈栓塞可以利用抗凝血藥物治療,也有不錯療效。但如果急性深部靜脈栓塞併發嚴重的明顯症狀,肢體梗塞發紫及疼痛,藥物治療效果不良或沒辦法服用抗凝血藥物治療,在黃金時間2~3週內可利用導管介入治療及血栓抽吸術進行血塊的清除,可有效的清除血塊,重新建立靜脈血流,解除症狀。

嬰兒遭蚊咬抓破皮 竟變蜂窩性組織炎

一名4個月大的張姓男嬰,嘴角被蚊子叮咬紅腫,家長發現後如往常自行購買藥膏使用,孩子可能因為癢而用手不停抓揉,導致患部破皮;過了三天,蚊子叮咬部位不僅沒有消腫,反而範圍越來越擴大,還出現了輕微發燒情形,孩子常因不舒服而哭鬧。經診視並安排進行檢查後,確認孩子遭蚊子叮咬部位因遭感染而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影響範圍擴及到口鼻部分,在一周的抗生素藥物治療以及患部擦藥膏後才痊癒,未在臉部留疤。

年幼孩子叮咬反應明顯

孩子的皮膚特別敏感,因對蚊子的唾液過敏,所以幼童遭蚊子叮咬後紅腫情形會比大人明顯嚴重,且常會無法控制抓破皮造成細菌感染,有些孩子甚至在叮咬後患部會出現水泡,童綜合醫院小兒科高佳慧醫師表示,這些都是因為年幼孩子免疫系統未成熟,所以皮膚對於叮咬後的反應明顯,慢慢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改善。

蜂窩性組織炎嚴重可致命

蜂窩性組織炎是因為一種或多種細菌(大部分是表皮常見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經由皮膚裂隙或傷口進入人體像蜂窩狀的皮下脂肪組織層而引發的感染,高佳慧醫師指出,因為這部位的組織鬆軟,所以細菌很容易就擴散,順著血管或淋巴管到處竄行,惡化快速,嚴重者還會併發壞死性筋膜炎或敗血症,有致命的危險。

防蚊、遭叮咬後塗止癢藥膏、防抓破皮

天氣越來越熱,蚊蟲也開始滋生變多,高佳慧醫師呼籲,家長除了要注意家中環境衛生外,也要避免孩子遭叮咬,如睡覺時可用蚊帳,或外出時使用天然防蚊液等;遭蚊蟲叮咬,則可先清洗患部,再塗止癢藥膏,避免太癢抓破皮,若孩子遭叮咬後患部出現水泡,也切勿弄破,以防遭感染。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