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毒品成癮需要長期療復、預防復發

施用毒品(成癮性非法藥物)成癮,已被證實是一種腦部功能失調的疾病,會影響個人認知功能與行為表現,且伴隨慢性及復發性病程。目前尚無單一有效、能適用於所有成癮個案的治療方法,需要跨領域、跨專業合作,除提供專業醫療外,更需要多元、長期的心理、社會復健服務介入,包括家庭支持、社會接納、就業協助等,以助其改善人際、社會與職業功能,才能有效預防復發,促其復歸社會。

藥癮治療費用有補助方案

為協助毒品成癮者戒治,衛生福利部賡續完善戒癮服務體系,現已指定藥癮戒治機構158家,替代治療執行機構168家,以符合醫學實證之治療方式,提供藥癮者門診、急診、住院及出院後之追蹤與資源轉介等服務。此外,亦有提供藥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民眾可逕洽詢各地衛生局或各指定醫療機構,可於衛生福利部網頁查詢(查詢路徑:衛生福利部/本部各單位及所屬機關/心理及口腔健康司/成癮治療)。

除了戒癮醫療服務,衛生福利部自99年起也推動「補助民間團體參與藥癮戒治及社會復健工作」,結合政府各部會及民間資源,提供藥癮者生活安置、職業技能培訓、家庭支持、宗教輔導、生活與職業輔導等服務;各地方政府亦設有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提供毒品危害宣導、藥癮者訪視輔導及家庭支持等多元服務。

已成癮民眾應及早尋求協助

毒品成癮不僅是醫療問題,更是社會問題,有賴衛生、醫療、社福、勞政及司法等跨領域合作,始能克竟其功。也呼籲基於預防勝於治療,民眾應避免碰觸或濫用毒品,已成癮的民眾,應即早尋求專業協助。

遠離靜脈曲張 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

你也有浮腳筋問題嗎?小心可能是靜脈曲張惹禍,長期下來影響的不只是腿部美觀問題,還可能使身體其他部位出現阻塞,有危及生命的風險,包括醫療從業人員、銀行行員、廚師、行政人員等都屬於高危險族群,主要是因必須長期維持久站或久坐的姿勢,容易因此埋下促使靜脈曲張的危險因子。

不嚴重的靜脈曲張無須治療 從生活改善

出現靜脈曲張現象,會常感到腳步沉重外,也可能會有疼痛、抽筋等現象,尤其晚上容易水腫,就連懷孕的媽媽也容易因子宮羊水及胎兒壓力壓迫下肢靜脈,而容易罹患靜脈曲張,但民眾不需過於擔心,靜脈曲張若不太嚴重則不須治療,可從平時生活保健開始做起。

少翹二郎腿 杜絕靜脈曲張

像是工作時可選擇穿著彈性襪,若屬於久坐或久站者,則可選擇穿預防性的彈性襪,但若已出現靜脈曲張者,則應選用具有壓力系數的彈性襪較佳。平時也應避免翹二郎腿或盤腿坐,因為會減少血液回流的機會,可多進行健走等運動,有效幫助促進靜脈血液回流;也可透過熱敷或腳部按摩方式,幫助舒緩下半身壓力;睡前也可將雙腿抬高超過心臟,或墊高下肢的方式,有效促進下肢血液回流。

若久站久坐無法維持太久 恐是靜脈曲張惡化

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且規律的運動,並配合適量運動,就能有效改善靜脈曲張問題。但要注意,若發現自己久站或久坐,維持同一個姿勢卻無法超過20分鐘,就有可能是靜脈曲張惡化,這時就應盡快尋求醫師診治,找出原因對症下治療,才能避免形成永久性傷害,造成遺憾。

拒受PM2.5危害 你的防護做對了嗎?

懸浮微粒PM2.5對於健康的危害相當大,不只是呼吸道疾病,就連心臟病、中風與癌症都會因為PM2.5而引起,甚至有研究發現,灰塵中還含有發胖的化學物質;面對越來越嚴重的空氣污染,你的防護做對了嗎?

致癌物+含發胖物質

國際癌症研究署已將懸浮微粒PM2.5列為致癌物,而且全球有超過300萬件早死皆是由於PM2.5染污所造成。美國杜克大學研究團隊並發現,灰塵中含有會使人發胖的物質,孩童發育期間吸入過量灰塵,未來將導致肥胖。

台灣九大死因都空污惹的禍

懸浮微粒PM2.5除了會致癌,根據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蘇大成研究顯示,長期暴露在PM2.5環境下,會造成動脈硬化;甚至於孕婦容易早產,新生兒也會因此而容易有先天性疾病,顯示台灣九大死因都是空污惹的禍!

生技膜口罩過濾效果比N95好

想要防範PM2.5的危害,戴口罩是第一道防線;然而,市售口罩該如何選擇,才能確實達到防護效果呢?生技業者經理翁順哲表示,口罩種類包括平面、立體與N95,但卻有過濾PM2.5能力不足、不能提供呼吸舒適感,以及會因為悶熱潮濕導致過濾效率降低的缺點;所以,目前有以生技膜生產的口罩,過濾效果比N95還好,而且能透氣還不受濕度影響,可提供較好的防護效果。

急性尿滯留疼痛難耐 原來是攝護腺肥大

60多歲的中年男子,平時有小便滴滴答答的困擾,日前感冒自行吃了感冒藥,雖然想尿卻解不出來,腹部又痛又脹、疼痛難耐,只好直奔到醫院急診室求救;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是攝護腺肥大引起的急性尿滯留。

尿急解不出 典型急性尿滯留

收治個案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指出,該患者送到急診室後,下腹疼痛感劇烈,在床上翻來覆去呻吟哀嚎,伴隨有一陣沒一陣的尿意、便意,是典型的急性尿滯留症狀。

嚴重需手術治療

程威銘醫師表示,急性尿滯留好發於有攝護腺肥大的中老年男性,當吃了抗組織胺藥物(感冒藥中常含有抗組織胺),恐引起攝護腺更腫大,壓迫到尿道造成解尿困難,少數病人尿液可能會逆流到腎臟,影響腎臟功能,甚至把膀胱漲破,需要緊急剖腹手術治療。

攝護腺肥大及早治療

程威銘醫師提醒,小便滴滴答答、解尿緩慢是攝護腺肥大的徵兆,最好提早就醫檢查及治療,以免不小心感冒吃了感冒藥,導致急性尿滯留,造成膀胱永久的損傷,恐得不償失了。

嘴破也會要命! 就醫時竟已腸道潰瘍

頻繁嘴破很困擾?當心是自體免疫疾病「貝西氏症」(因辨症不易,又名「狐惑病」),患者除了口腔潰瘍外,還容易合併眼睛紅腫、陰部潰瘍的狀況,嚴重還可能導致胃穿孔,有致命危機。35歲的鄭先生深受其害,幸好接受了生物製劑治療,病情才有所改善。

臨床發現貝西氏症的病癥常被忽略,多數患者會忽視嘴破的跡象,認為只是火氣大,擦消炎藥膏即可,進而導致確診時病情已相當嚴重,因此若反覆嘴破同時合併腹瀉、腹痛、生殖器潰瘍任一症狀,建議及早就醫。

若患者屬於較嚴重的「腸道型貝西氏症」,將會腸破潰爛,恐危及生命,因此若一年反覆出現口腔潰瘍三次以上,就要警覺是否為免疫系統出問題。

罕見! 極惡性黑色素細胞癌襲「命根子」

一名男子生殖器長了突起物,卻因害羞拖了3個月才前往就醫,沒想到經檢查竟是罕見的陰莖黑色素細胞癌,同時合併雙側鼠蹊淋巴結轉移,醫師提醒民眾黑色素細胞癌常發生在不容易接觸紫外線的腳掌及指甲,若發現身上有異常色素沉澱,應盡早就醫。

生殖器長腫瘤還滲液

一位64歲劉先生至泌尿科就診,告知醫師自己的生殖器官有「異常變化」且已有2-3個月,經外觀檢察,發現其陰莖遠端(即龜頭部位)右側長出一個大約3-4公分、表面凹凸不平、呈黃黑色的腫瘤,另腫瘤表面有滲出液,因此有惡臭味;除此之外,劉先生左側鼠蹊部有明顯表皮隆起,安排腹部骨盆腔的電腦斷層術前檢查,確認雙側鼠蹊部淋巴結皆有腫大之情形,立即安排接受手術治療,病理切片報告證實為陰莖黑色素細胞癌合併雙側鼠蹊淋巴結轉移。

勿因害羞不敢就醫

大千綜合醫院泌尿科陸兆明醫師表示,造成黑色素細胞癌的原因至今仍然未能確切了解,但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過度曝曬紫外線是造成黑色素細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然對東方人來說,黑色素細胞癌常常發生在腳掌及指甲,這些部位較不易接觸紫外線,因此可能與基因或細胞病變有相關。此個案發生的陰莖黑色素細胞癌非常罕見,佔所有陰莖癌的1.4%以下,多發生在50-70歲;若能早期治療,其2年存活率約63%、5年存活率約31%,然而不少男性常因害羞而不願就醫,反而造成病狀更加嚴重,若於疾病診斷時已有淋巴或其他的轉移,則2年存活率幾乎是零。

若發現異常 應盡速治療

由於黑色素細胞癌是皮膚癌中最為惡性的一種,陸兆明醫師提醒民眾,平日要注意身上的黑痣有無異常變化,也要注意防曬,如發現體表有異常的色素沉澱,可至皮膚科檢查,如果病灶位於男性生殖器官,則可至泌尿科診治,若能早期發現並治療,才可有效改善預後狀況。

降低腦中風危機 合併中醫藥治療效果亮眼!

高齡化的社會,腦中風已經成為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三名,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調查統計,台灣每天有高達32人因為腦中風死亡。腦中風不僅造成死亡,更造成許多病患身體癱瘓、血管性失智的後遺症,也需要長期復健治療。現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研究發現,糖尿病病患容易有腦血管病變,透過中醫藥合併治療,不僅減少糖尿病病患的腦中風風險,同時中醫藥治療也可以減少腦中風病患的死亡率。

糖尿病合併中醫治療 減少腦中風

中國醫藥大學在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中醫藥研究中心」經費的支持之下,在附設醫院中醫部由孫茂峰副院長與顏宏融醫師科學家帶領下,投入中醫藥治療腦中風的臨床研究。中醫部李艾玲醫師的研究統計33457位糖尿病病患資料,發現糖尿病病患常見併發許多血管病變,除了口服西藥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也可以結合中醫藥六味地黃丸、丹參等中藥合併治療。相對於只用西藥治療,合併中醫藥治療可以減少33%的腦中風風險,此研究已經被美國學術期刊《醫學》(Medicine)刊登。

中西醫合併 降低腦中風患者死亡率

中國醫藥大學的研究更進一步統計分析23816位腦中風病患資料,針灸科李育臣主任與張家綺醫師研究發現,中醫師常用補陽還五湯等中藥或針灸來治療腦中風病患,研究發現相較於單純使用西醫治療,合併中醫藥治療的患者死亡率降低56%,在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可以減少五成的死亡率,尤其是出血性腦中風患者可以減少75%的死亡率。這一項研究也被歐洲學術期刊《民族藥學》(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接受刊登。

腦中風中醫門診 健保有給付

中醫藥應用在腦中風的治療行之多年,現在健保也有給付腦中風住院病患中醫會診輔助治療與一般中醫門診治療。臨床上除了中藥,也使用針灸治療,許多腦中風後在住院期間即透過中醫會診,可以減少腦中風病患失憶、失智等後遺症,並能夠改善生活品質,現在這份研究更發現可以減少病患的死亡率,希望可以造福更多病患。

致力發展中醫藥 更推向國際舞台

中國醫藥大學長期培育國內優秀中醫藥人才,透過頂尖中醫藥研究把台灣的中醫藥特色推向國際舞台,過去五年內的中醫或中藥學術研究論文質量均位居全世界第二名,透過中醫實證研究,不僅造福民眾,更把台灣的中醫藥亮點推向國際舞台。(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顏宏融)

臺灣發現敗血症新藥重要關鍵!

對抗敗血症,台灣國衛院領先全球發現5-MTP!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伍焜玉名譽研究員與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郭呈欽副研究員,以及三軍總醫院許育瑞主治醫師、楊雅頌主治醫師團隊聯手合作,經由人類細胞及小鼠模型研究證明血管內皮細胞可製造分泌具有抗發炎效果的細胞護衛因子5-methoxytryptophan (5-MTP),且5-MTP能有效抑制小鼠全身系統性發炎反應及敗血症的死亡率。此發現為全身系統性發炎及敗血症之醫療策略帶來新方向,有潛力成為敗血症之先導化合物進行新藥開發以及臨床偵測之生物標記。研究結果於今(2016)年5月刊登於國際期刊《循環研究》 (Circulation Research)。

全身系統性發炎目前尚無有效藥物

全身系統性發炎是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與致死的關鍵因素,敗血症即是其中典型。由於自身免疫系統受到細菌感染刺激,造成免疫細胞釋放過多發炎因子進入血液之中,導致全身性的急性發炎反應和細胞受損。隨著病程發展,器官功能受到損害無法維持,演變成嚴重敗血症、敗血性休克,此為重症加護病房病患最主要的死因之一,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

注射5-MTP可抑制動物敗血症 存活率提升到八成

研究團隊以小鼠模型進行研究,發現在敗血症小鼠體內的細菌感染反應會抑制體內5-MTP的生成,造成血中5-MTP濃度下降進而加劇全身性發炎。注射5-MTP可降低敗血症小鼠全身性發炎反應與器官衰竭,相較於未注射5-MTP組別,有注射5-MTP敗血症小鼠的存活率達80%。分析發現,5-MTP是藉由阻擋發炎因子啟動關鍵信號,讓下游一連串過度發炎反應機制無法進行,而對身體產生保護作用。

5-MTP有潛力成為敗血症新藥關鍵

為進一步了解5-MTP在臨床診斷上的應用,研究團隊同時與三軍總醫院合作,檢測敗血症病人之檢體,發現敗血症病患以及健康受試者血液內均可測得5-MTP,但敗血症病人血清中5-MTP濃度明顯偏低,較正常人少約65%,顯示5-MTP濃度與敗血症疾病的發生與進展有重要關聯性,因此5-MTP具有潛力可作為全身性發炎症與敗血症預防及臨床診斷偵測的生物標記。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