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年後減重動起來 揪團效果增三倍

過年期間,難免會吃多喝多,年後就會發現,體重少說也會上升個2、3公斤,以致年後往往會出現減重潮;至於想在年後減重的民眾,最好是能夠揪團一起減重,根據研究顯示,揪團減重效果可以增加三倍之多!

過年太放鬆 體重直直升

想要保持好標準體重,真是無時無刻都得要注意,不只是吃喝得要控制,還得要每天都保持運動的習慣;然而,過年期間,很容易讓人放鬆,以致吃喝也沒節制,運動更是無法持續,今年農曆春節又長達九天假期,以致發胖機率更高。所以,當春節年假結束後,很多人站上體重計一量,所呈現的數字總是會讓人大聲驚叫,「蝦米,竟然比年前重了2、3公斤!」於是乎,減重計畫就從上班的那一天開始展開。

三五好友一起減重 相互激勵與提醒

不過,想要減重最好是能夠三五好友一起進行;根據國民健康署研究顯示,一個人自己執行減重計畫,因為缺乏競爭和意志力,再加上缺乏旁人督促,很容易就會因為減重失敗而放棄,若是有三五好友「揪團減重」,因為能夠相互激勵與提醒,可以讓減重持續有效地進行,大大提高減重成功的機率。

免費體重管理諮詢專線0800-367-100

想要減重,可以透過國民健康署設置的健康體重管理專線,進行諮詢,舉凡任何飲食、運動及體重控制問題,都可以撥打免費市話健康體重管理諮詢專線「0800-367-100 (瘦落去、要動動)」,有專業人員即時解答及提供相關意見。

國健署健康體重管理諮詢專員蕭彤芸營養師指出,年後已陸續有不少民眾來電諮詢減重,除了詢問飲食問題,也有不少有關運動計畫該如何訂定;另外,自3月份起,減重專線將舉辦CALL IN愛健康線上課程減重競賽,現在就可以預約登記,減重成效最好民眾還可獲得減重健身相關獎品。

 

 

全台細懸浮微粒濃度偏高 戶外運動多留意

周末全台受大氣擴散不佳及大陸冷氣團伴隨境外污染物南下影響,各地細懸浮微粒濃度偏高,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特別提醒敏感性族群,如患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成人與孩童,以及老年人,應避免體力消耗,特別是避免戶外活動,具有氣喘的人可能需增加使用吸入劑的頻率。

細懸浮微粒(PM2.5)指標與運動建議

國民健康署根據「因應不同空氣品質之運動建議」表示,當細懸浮微粒濃度偏高尤其在PM2.5>71μg/m3 (指標等級10級紫色) 時,應以室內活動為主,並以低強度為原則,活動建議如下:

一、一般健康民眾:進行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站立下肢屈伸、原地踏階、原地跑步、健身操或伸展等運動或是選擇健身房從事有氧、阻力及伸展等活動,或於室內游泳池,從事長泳、水中有氧及水中阻力等活動。

二、敏感族群:進行原地踏階、健身操或伸展…等運動,並以低強度及縮短運動時間為原則,擁有充分休息時間。

民眾面臨空污 自我保護措施

面對空污時,民眾可以採去的自我保或措施如下: 一、 建議外出可戴口罩,由戶外進入室內時,記得洗手洗臉,並適當關閉門窗,以減少細懸浮微粒(PM2.5)之暴露。 二、 應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尤其是老人及兒童,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三、由室外進入室內時,可加強個人衛生防護,例如洗手、洗臉、清潔鼻腔。 四、建議適當關閉窗戶。 五、生活作息規律,適當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及早治療修補有成效

0206臺南地震發生迄今第十四天,災情最慘重的維冠金龍大樓倒塌造成115人死亡,175人受傷,搶救期間電視媒體全天持續且重複地播放災區現場搶救情形,讓看電視的民眾情緒瞬間低落,甚至感同身受。而在震災中喪失親人的家屬,心情更是悲痛萬分,精神科醫師表示,事件後,一個月內個案出現情緒、認知、行為改變如下列者,稱之為急性壓力疾患,症狀持續一個月以上或超過一個月以上才出現症狀則稱之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約一成 

隨時間比率降低 根據統計,約六成男性及五成女性終其一生曾遭遇重大創傷事件,然而,並非遭遇創傷便會發展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一般民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終生盛行率約一成(8%)左右,但隨著創傷事件的性質、嚴重度、持續性的不同都會影響盛行率。三個月後隨著時間增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比率會逐步下降。 發展至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並且病程呈現慢性化的病人,需要注意共病問題,包括;泛焦慮症、恐慌症、身體化症狀或重鬱症,行為及想法偏差或扭曲,甚至出現自傷或自殺行為,對家庭、社會影響甚鉅。當症狀在初期便極為嚴重或者病程持續而慢性化,便建議積極的尋求醫療評估及協助。

及早介入 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並行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高霈馨表示:針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抗憂鬱劑有其效果且病程慢性化者更為第一線治療,但需規則服用 1~2 週以上方能見其療效,必要時佐以情緒穩定劑,鎮靜安眠藥則短暫用於失眠患者。 他進一步說明,周遭親友的適時陪伴、耐心傾聽及真心關懷是相當及時也重要的一環,以溫和、不批判的態度同理病人,傾聽其需求並給予適當協助,都能有效預防創傷後壓力症後群的發展。盡量避免一再質問事件發生過程或要求病人立刻堅強起來,尊重病人對表達情緒的自主權,否則恐將惡化症狀並破壞彼此關係。 高霈馨醫師強調,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病程緩慢,治療需要相當時日,然而若能及時在專業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的治療下,相信將可早日改善及緩解。

老婦腳痛不得行 清除血栓開心練走路

台中83歲的張老太太因為左腳疼痛無法站立,一年多來臥床不能走動,一月初疼痛加劇腿部發紫,經衛福部豐原院區檢查,發現股動脈以下血管栓塞嚴重,心臟外科主任林雍凱接手,連夜進行血栓清除手術,老太太住院一星期順利出院返家休養。術前直冒冷汗的疼痛在緊急手術後立即大幅緩解,還重新下床復健走路,一個星期後出院返家休養。

心房顫動容易引起血栓

林雍凱主任表示,老太太有心房顫動問題,這種狀況容易產生血栓,血栓隨著動脈流動可能造成不同部位的栓塞,如果跑到腦部就會造成腦中風,流到小腸就會發生小腸中風(缺血壞死),老太太的血栓跑到左下肢,造成缺血性疼痛,才會痛到連站起來都不行;急診時發現左下肢動脈已經完全阻塞,不但疼痛難熬,再遲就可能造成肢體缺血壞死要截肢。老太太一年多來腳痛,就是因為血栓造成缺血性疼痛,若能及早檢查出病因,就能及早解除疼痛。

手術藥物都有療效 需要專業評估

林雍凱主任強調,心房顫動容易形成血栓,相對的腦中風機率也會增加,治療的方式除了規律服藥,藉由抗凝血劑降低形成血栓的機會外,也可以透過心導管燒灼術或外科迷宮手術,改善心房顫動狀況,甚至回復為正常的竇性心律,國外的醫學報告,無論是心導管燒灼術或是迷宮手術,治療心房顫動的成效都不錯,林雍凱主任的個人臨床經驗,成功率也高達九成,使用藥物或手術治療,需評估患者個別狀況再做決定。

 

感冒喉嚨痛偏方多 用「碘」殺菌才有效

咳嗽咳不停,家中小寶貝感冒了,父母好心疼,但是看醫生之前,許多新手爸媽往往會用偏方來給孩子緩解症狀。

根據調查,國人平均一年感冒1.6個月,雙和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趙品植醫師說明,由於口腔黏膜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容易出現病徵的地方,偏方有效就是因為針對咽喉部作治療。

醫師強調,這些「安慰劑」,並無法正確針對病毒細菌作根本反應,民眾一旦有不適症狀,最好的方法還是就醫,也可以在喉嚨卡卡癢癢的最初24小時,使用耳鼻喉醫師常用的碘甘油噴劑,就可以避免病灶擴大。

 

社區型肺炎不輕忽 十年死亡率增7成

根據統計,有「老人殺手」之稱的肺炎死亡率十年間增幅超過七成,成長率高於癌症,102年時統計80萬感染肺炎的患者,就有四分之一因病情併發嚴重,需要住院治療,所幸新型13價結合型疫苖,已證實可有效降低感染。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說明,傳統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苖,並無免疫記憶功能,愈打可能抗體愈弱,無法預防65歲以上高危險族群的肺炎風險。

醫師呼籲,空污頻傳,肺炎攸關健康更甚,防範之餘也別打錯疫苖種類,才能有效預防。

 

浪漫情人下午茶 健康幸福傳情意

今天是西洋情人節,許多情侶會共享下午茶或者互送巧克力來表達愛意,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建議民眾在情人節享用下午茶餐點或互贈巧克力等禮物表達愛意時,掌握「挑蔬果、看標示、邀共享」的健康原則,挑選有搭配蔬果的下午茶餐點,選購標示熱量、糖含量或飽和脂肪相對較低的巧克力,與情人或朋友共享適量食用,提醒大家在甜蜜情人節也要健康傳情意,讓這份幸福浪漫延續。

一、挑蔬果:選擇搭配天然蔬果的下午茶

邱淑媞署長建議,應盡量選擇搭配天然蔬果的餐點,用餐時掌握不過量(8分飽)的原則,與情人共享甜食應淺嚐即止,多選擇新鮮蔬果來守護情人的健康。提醒民眾每天應攝取2份水果(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小)及3份蔬菜(1份蔬菜煮熟後約半碗)。

二、看標示:注意熱量、飽和脂肪及糖含量

若是選購巧克力、蛋糕或甜點送給情人,建議應仔細看清楚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示,包括每100公克、每份及本包裝含幾份等標示,要聰明換算並詳細比較,建議選購熱量、糖含量或飽和脂肪相對較低的產品。

三、邀共享:適量食用,一同分享

當邀約情人共享下午茶時,應避免選擇吃到飽的餐廳,建議選擇套餐式的組合,若餐點份量較多時可與情人共享、適量食用,以免攝取多餘熱量而影響體態及健康,攜手共度情人節更要呵護情人的健康。

署長提醒,選購巧克力時應重質不重量,並且少量分次食用,尤其巧克力是鉀、磷及草酸含量較高的食物,因此慢性腎臟病或有結石的患者必須小心食用,必要時請諮詢專科醫師或營養師。

情人節正確使用保險套 降低感染愛滋機率

安全性行為,正確且全程使用保險套仍是目前預防愛滋病最簡單的方法,今年西洋情人節適逢新春年假,疾病管制署呼籲年輕朋友歡度情人節,激情時別忘主動或要求情人全程且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水性潤滑劑,避免感染愛滋及性病之風險。

疾管署公布最新保險套使用民調結果,調查結果顯示:15-49歲性活躍期的男性有69.6%同意性行為時都應該使用保險套、94.3%受訪者表示只要伴侶要求,都願意使用保險套。

但最近一次性行為僅50.3%民眾有使用保險套,且54.3%受訪者不知道使用保險套應搭配水性潤滑劑、另外,第一次發生性行為年齡在19歲以下者佔24.8%與去年相比有上升趨勢(103年22.9%)。 由本次調查結果發現,近七成受訪者雖同意性行為時都應該使用保險套,但有發生性行為之受訪者僅五成會使用保險套,進一步交叉分析發現,沒使用保險套發生性行為之民眾四成三會擔心感染愛滋。

另外,本署1922諮詢專線去(104)年接獲民眾進線諮詢愛滋議題中,八成均是因發生未戴套之性行為,事後擔心感染而焦慮進線諮詢何處可做愛滋篩檢或篩檢結果可信度。 截至去(104)年12月底,本國籍愛滋感染者累計已達31,036人,去年新增2,330例本國籍愛滋感染者,89%感染危險因子均以不安全性行為為主。

疾管署呼籲,千萬不要低估未戴套之不安全性行為感染愛滋的風險,與其事後擔心感染,不如養成使用保險套習慣。另外,如曾與不明對象發生未戴套的不安全性行為,應3個月或每半年進行愛滋病毒篩檢以及早發現、及時投予治療。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