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面對人生逆境! 他們用畫筆繪出新生

癌症並非絕症,但在抗癌路上披荊斬棘後,強大的心理支持對癌友而言更是重要!為幫助癌友、家屬及醫療團隊建立情緒抒發管道,癌症希望基金會舉辦第七屆「彩繪希望」繪畫競賽,期藉由得獎者畫與話的分享,鼓勵更多抗癌的同行夥伴,更有力量繼續向前。

不願白髮送黑髮 她繪「重生」獲首獎

獲得此屆彩繪希望比賽首獎的乃菲,是一名40歲的動畫師,為求得一子,連續嘗試5次人工受孕,但沒想到求子未成,癌症竟先來敲門。一開始無論動刀懸吊卵巢,甚至是切除幾乎全部的直腸,或者28次的電療都打擊不了她,但化療造成的嘔吐卻讓她心生恐懼,而在國人傳統觀念裡,白髮人送黑髮人是相當不孝的行為,因此她勇敢挺過治療;她說,「枯樹乘載羚羊,死亡成就重生,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她將其抗癌信念用畫筆繪出,並以「重生」為名參加比賽。

從各個角度切入 用繪畫傳遞希望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席慕蓉也分享,此次參賽中,展現的是在罹癌後,如何繼續生活下去的態度,有些人聚焦、有些人移情,但不論是哪種,這些人都在生病後明白生命誠可貴。而彩繪希望始終強調的是參與,藉由病友組、親友組、醫療團隊組、兒童組等分類,從各個不同角度切入,希望無論是罹癌者,或家屬都可以將這份愛傳遞給予最重要的人,用健康的態度面對疾病。

癌症非絕症 彩繪活出生命新希望

罹癌不代表是生命終點,但治療過程的辛苦加上心裡的恐懼,時常是影響病友治療意願與成敗的關鍵,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病友心理的調適,除了家人、朋友的支持外,最終還是回歸到自己的身上;當身處難關時,無論會不會畫畫,都是可以拿起筆,讓夢想、思念與感謝陪伴著自己的人一起面對病魔。

穩住癌友健康 台灣禮來致力發展新藥

台灣禮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姜佩卓強調,台灣禮來始終致力研發更有效的藥物幫助病人,作為守護健康的一份子,希望能夠提供一帖心靈良藥,幫助患者紓緩疾病所帶來的不適,找到面對生命轉折的勇氣。

減少蔬果殘留農藥量 這樣洗才安心

果菜批發市場多項蔬果農藥殘留不合規定!為維護民眾食用生鮮蔬果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定期至果菜批發市場抽驗,今公布第2波針對40件蔬果產品殘留農藥含量檢驗結果,共計5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12.5%。

殘留農藥含量應符「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 超標將依法開罰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此次抽驗40件蔬果產品,其中1件「芥藍菜」檢出5項殘留農藥不符規定;1件「萵苣」檢出2項殘留農藥不符規定;「檸檬」、「敏豆」、「萵苣」則各1件檢出1項,共高達5件殘留農藥不符規定。

臺北市衛生局指出,殘留農藥含量超過「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者,係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5款「殘留農藥或動物用藥含量超過安全容許量。」規定,依同法第44條第1項第2款,可處分責任業者新臺幣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針對不符規定產品,目前已命令抽驗地點下架不得販售,若經追查產品來源均屬外縣市,則已移請所轄衛生局溯源處辦及農政單位輔導農民正確田間施藥。

正確施用農藥栽種 降低蔬果殘留農藥量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強調,食品安全首重源頭把關,市面抽驗產品屬於終端的管理,只有落實源頭田間監測,及產地加強輔導農民於栽種時正確施用農藥,才能有效減少蔬果殘留農藥的問題。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農友於栽種蔬果施用農藥,應符合相關法令;而販售業者也應要求賣方提供完整產品交易憑證並保留,另將產品外箱來源資訊拍照存證,以利後續追查不合格產品來源,達到源頭管理。

幫蔬果洗刷刷 降低農藥殘留量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除優先選購當季蔬果外,於食用或烹調蔬果前,先以流動清水沖洗根部或果蒂處,再以水浸泡10-20分鐘,接著讓流動的自來水沖洗2至3遍,或者在烹煮時,將鍋蓋打開,都有助減少及降低農藥的殘留。

 

看診老是三長兩短? 醫師破解真相

據健保署統計,每年門診就醫人數約在2,200萬左右,幾乎每人每年都有看病經驗,而在與多國相較下,臺灣就醫環境可說是相當便利!不過,一樣米養百種人,有些人把診所當自家灶腳,但也有人看到白袍就滿腦子空白,不知該怎麼說、怎麼問;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醫病間是否能順暢溝通、合作,常是影響治療能否事半功倍的關鍵。

患者看病別慌張 簡單、自然回應問題即可

很多人就醫時常有「我的表達能不能讓醫師了解病情?」、「醫師只是簡單問幾個問題,到底有沒有認真看診?」諸如此類的疑問,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秀男解釋,每位醫師基本上受過溝通技巧的特別訓練,可以透過傾聽及各種診斷方法去釐清、回應病人話語中的重點,診視過程中也會引導病人去表達感受及症狀,因此民眾就醫時不需特別緊張,只要用簡單、自然的方式去回應醫師的問題,透過醫師的專業判斷,就可以協助病人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就醫迷思一籮筐 對症下藥才有效

此外,「大醫院一定比較好?」、「健保藥跟自費藥真的有差?」、「症狀改善就可以停藥?」、「藥吃了沒效,趕快換一家醫院看看?」針對這些就醫迷思,蔡秀男醫師說,這些迷思不但可能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可能破壞醫病之間的合作關係,成為糾紛導火線。

蔡秀男醫師解釋,無論是醫學中心或是基層診所,治病的重點皆在於「對症下藥」,因每種藥物都有其不同特性、效果及極限,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而醫師會就個案判斷並給予建議,民眾還是應尊重信任醫師的診斷和治療處方;此外,醫師在初診及前期門診時,會透過與病人互動和病情判斷,逐步調整治療及給藥方針,此時若換一家醫院,則其他醫師需重新判斷、重新治療及調整,不僅拉長治療周期,更可能因重複用藥而產生配伍禁忌、交互作用。

治療效果要好 醫病合作是關鍵

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醫病間的信任與溝通是影響治療成效的關鍵,建議民眾應充分信任醫師,且遵照醫囑用藥,注意身體反應,若有任何疑問或疑慮,應回診主動表達和詢問,讓醫師能視情況調整用藥或治療方針,這樣才是對自身健康最大的保障。

助人為快樂之本 這家人全都樂於捐血

有位洪先生一家都是捐血人,有人捐分離術,有人捐全血。父親洪東昌先生分離術捐血達1373次、兒子洪瑋辰先生分離術捐血達149次,皆達到106年度的表揚級距,他們全家人都樂於捐血,並且深感「助人為快樂之本」!父子倆一同參與新北市政府舉辦106年度捐血績優表揚大會,並且分享了他們捐血經驗及二代的薪火相傳。

捐血父子檔薪火相傳 兒子從小耳濡目染

洪東昌先生是在老家新竹市西大捐血室捐出第一袋血。當時還在讀大學,原想做器官捐贈,但因捐骨髓或其他器官的限制較多,捐血比較容易,因此就和捐血結上良緣,能幫助病人是支持洪爸持續捐血的力量。洪爸去捐血時都會把兒子瑋辰帶在身邊,所以從小就是南海捐血室的小常客,總是在休息區等著,吃著爸爸捐血的餅乾、飲料,耳濡目染下對捐血再熟悉不過。

克服對針頭的恐懼 捐血幫助更多人

在兒子瑋辰17歲生日時,決定跟隨爸爸的腳步,加入捐血的行列,因此送給自己一個有意義的生日禮物-第一次捐血,他表示,捐血能夠幫助到許多人,要克服的是對針頭的恐懼,有能力及機會幫助到更多人,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

加入捐血行列 讓血庫不虞匱乏

106年度捐血績優表揚大會在個人捐血績優部分,全血捐血績優100次以上有2,603人,分離術捐血績優100次以上有2,515人。在團體部分,受頒機關、社團及企業有118個、學校34個及部隊團體有10個單位。台北捐血中心表示,因少子化關係,傳承更顯重要,鼓勵所有的民眾,養成定期捐血的習慣,一同加入捐血行列,讓血庫不虞匱乏救助需要用血之病患。

善終! 「病人自主權利法」明年元月上路

「病人想善終,但家屬要求醫生救到底」,使醫生陷於兩難,這是醫療機構常見的情景。為能尊重病人醫療自主、保障其善終權益,促進醫病關係和諧,「病人自主權利法」於105年1月6日經總統公布,預計108年1月6日正式施行。

預立醫療決定 可隨時撤除或修改

「病人自主權利法」為保障病人的「知情、選擇及決定權」,明定知情為病人權利;至於五款特定臨床條件包括一、末期病人,二、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三、永久植物人狀態,四、極重度失智,五、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病人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時,有預立醫療決定者,醫療機構或醫師得依其預立醫療決定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學會尊重生命自主 達成共識安心過一生

105年參與北市聯醫仁愛院區「預立醫療照顧」試辦計畫的孫夢萍女士表示,自己從事舞蹈教學工作,獨自單親撫養一子一女長大,但卻在剛取得國際體適能教練資格不到兩年,發生了一次幾乎使她全身癱瘓的車禍,加上後來經歷父親過世,體會到子女處理長輩在生死關頭那份抉擇的艱難與心痛,所以在得知可事先與諮商團隊一起討論自己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與預立醫療決定」,便立即向院方預約,並與子女討論醫療照護及善終的選擇;而孫女士也表示,諮詢的過程幫助每個家庭能夠認清將來的醫療現實與學會尊重生命自主,越早達成共識越能安心走到人生的最後一刻。

與其讓至親天人交戰 不如提早為自己發聲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病人自主權利法」並非倡議安樂死!此法所指的五類臨床狀況,多為缺乏生命品質,生命的品質與生命長度,取決於個人的價值觀,,與其讓至親天人交戰,揹負親族有形無形的責難與壓力,不如提早為自己的醫療權益發聲,讓病人能尊嚴善終、醫師亦受法律保障。

印度出差染傷寒 恐因生鮮惹禍

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新增1例傷寒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為北部20餘歲女性,3月8日至27日間曾前往印度新德里出差,個案於當地斷斷續續出現上吐下瀉及發燒症狀但未就醫。

印度出差吃生鮮 旅途有腹瀉症狀

疾管署表示,推估這名女子發病日應為3月25日,返國後於3月28日至急診就醫,後續因腹瀉及發燒症狀未改善,於4月7日住院治療,經4月13日通報並檢驗確診為感染傷寒。衛生單位於調查時發現,個案在印度出差期間曾食用生魚片及生蝦,其同行友人亦於旅程中出現腹瀉症狀,現已安排採檢糞便送驗,其餘相關接觸者刻正調查中。

今年已5例傷寒確定病例 3名境外移入

依據疾管署疫情統計資料顯示,今年截至4月17日傷寒確定病例共5例,其中2例為本土個案,3名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度2例及菲律賓1例。近3年同期傷寒確定病例數分別為12、1、7,其中境外移入病例數分別為8、0、6例,感染國家以印尼7例為最多,其餘為鄰近亞洲國家。

食物應吃熟食勤洗手 前往疫區可考慮接種疫苗

傷寒為腸胃道傳染病,潛伏期約8至14天,主要的傳染途徑為生食或食用未煮熟、遭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常見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腹痛、腹瀉或咳嗽等。疾管署提醒,預防傷寒的方法包括:食物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為宜、不吃生食、飲用水煮沸或使用瓶裝之礦泉水,此外,落實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後一定要以肥皂或洗手劑澈底洗手,才能有效防範。另外,如欲前往傷寒流行疫區旅遊、經商或探親的民眾,可考慮接種傷寒疫苗,並於出國前向旅遊醫學門診醫師諮詢。

 

不安全性行為 這群人染病最難防

尋芳客GG了!一名花名「艾莉絲」的泰籍女子,日前在臺南市從事性交易遭警方查獲,經臺南市衛生局檢驗發現其感染愛滋病,除了請警方提供查獲暗娼的地點與可能與個案性交易的名單外,亦透過移民署查詢個案出入境資料。因該女子自106年10月起以觀光名義陸續來臺五次,估計接觸者相當可觀。

尋芳客糟糕了! 不安全性行為染愛滋率增

據統計,106年臺南市衛生局配合警方通報採檢暗娼60人,其中7人為外國籍;107年1至3月配合警方通報採檢暗娼9人,其中2人為外國籍。臺南市衛生局提醒,由於暗娼沒有固定營業場所,尋芳客大多透過網路交易,因此衛生單位多無從得知業者位置,只能在警方查獲通報時配合採檢。

臺南市衛生局說明,只要從事不安全性行為,無論何種性向都有感染性病的機會;除愛滋病以外,梅毒、淋病、菜花、肝炎也會透過不安全性行為感染。因此,自106年10月後若曾經進行性交易的民眾,應在愛滋病空窗期三個月後主動接受愛滋篩檢,並建議六個月後再追蹤一次。

預防愛滋病找上門 全程戴套+定期篩檢是關鍵

臺南市衛生局再次呼籲,當性器官勃起時,就要開始全程戴上保險套,且搭配水性或矽性潤滑液使用,才能降低罹患性病的風險。而愛滋病初期感染症狀並不明顯,不僅單從外觀無法分辨,且並非人人都會有症狀,因此定期篩檢才能早期發現,及早就醫,規律服藥以控制病毒量避免發病。

遠距健康照護諮詢 為台商健康把關

為了持續推動新南向政策,發展台灣外交軟實力,駐泰大使童振源不僅親自率台商至彰化基督教醫院體驗高階健檢,也加入遠距健康照護諮詢計畫,持續為在泰國打拚的外交人員和台商健康把關。

和泰國的醫衛體系合作 可望推廣台灣醫療

台商在國外打拚,除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身體健康,但往往礙於語言障礙,在當地就醫常常受阻,所幸經由駐泰大使童振源的努力,這次將近有20位台商到彰基做體檢,其中也發現一位台商有心肌梗塞問題,且幾乎有90%的心血管被阻塞,透過這次檢查,順利救回一命。

利用網路連結醫療 照應台商健康

這次除了讓台商回來做健檢外,童振源也投入未來二年長期遠距醫療照顧的計劃,利用網路連結,和仁寶公司合作,台商在泰國24小時都能由彰化基督教醫院來照應健康問題;童振源指出,一個月前,駐泰國代表處也成立台泰醫衛交流服務平台,目前就有一百多家台灣相關醫療機構加入,持續和泰國的醫衛體系緊密合作。

串聯醫療產業鏈 推廣醫療外交

童振源進一步指出,未來也希望台灣每一家醫院能提供給泰國民眾完整的醫療介紹,讓他們更了解台灣在國際醫療的優勢。彰基院長陳穆寬表示,透過童大使的協助,讓彰基可以持續推展醫療輸出,串聯醫療產業鏈,作好台灣新南向政策的火車頭,讓先進的醫療技術,可以送到每個需要醫療的地方,透過醫療外交推廣到全世界。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