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養成運動好習慣 屁股扭扭健康久久 

為使慢性精神病人養成運動習慣,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日前在室內體育館舉辦「屁股扭扭,健康久久」運動會,共有近200名慢性病人參加;運動會的尾聲,職能治療師帶領大家回顧賽事,並引導思考運動習慣的重要性,透過這樣的分享省思,使「屁股扭扭,健康久久」運動會不單單只是一場運動賽事,更提升精神病人的自信心。

鴨子走路運動增加下肢肌耐力

此次活動中,每個慢性病房各派出15位菁英好手進行鴨子走路競賽,鴨子走路需要高強度的下肢肌耐力,每個參賽者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才能維持蹲姿走路;未參與鴨子走路者,則參與元氣鼓舞操比賽,並於休息區大聲熱情地為隊友們加油。休息區熱情的加油吶喊聲,鼓舞著運動賽事,展現慢性病人的活力。

設計適合慢性精神病人的運動

草屯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李慧玲表示,慢性精神病人缺乏參與活動的動機、信心和能力,如何設計適合病人的運動,且在病房內可以進行,並鼓勵他們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是很重要的。

體驗運動所帶來的益處

有鑑於此,職能治療師與病友聯合拍攝影片,影片內容包含健走、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和毛巾伸展操,影片長達30分鐘,每天早晚會在各病房播放,並由病友擔任小組長,記錄各病人出席運動情形,每月職能治療師會統計每個人出席情形給予獎勵,以鼓勵慢性精神病人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進而從中體驗運動所帶來的益處。

期許養成每天運動好習慣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院長簡以嘉表示,慢性精神病人因精神症狀及生活型態不良,而易罹患代謝症候群,為維護病人健康,需持續在慢性病房推動運動方案。此外,也醫院也積極提供病房外的運動團體,並定期辦理競賽或參加院外運動競賽,激勵病人動機,養成每天運動的好習慣。

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你認識肌肉萎縮症嗎?

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成立近20年來,每年都為全國肌萎縮症病友家庭籌辦兩天一夜的活動;期待病友家庭能藉此社會參與機會交流照護經驗、增進家庭凝聚力並抒緩平日照顧壓力。今年「進擊的契機~107年肌萎家庭成長營」活動,日前於基隆市舉辦,全程規劃無障礙動線、租用無障礙升降遊覽車,讓病友及電動輪椅能更暢行無阻,北、中、南聚集近170位肌萎病友與照顧者參與。

肌肉功能退化 肌萎病友困難重重

肌肉萎縮症是一種進行性的肌肉功能退化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全身肌力退化日漸嚴重,多數肌萎病友在發病後須使用輪椅代步,甚至癱瘓在床上,更甚者連「呼吸」這個看似平常的動作,也因為心肺功能逐漸退化,變得困難重重。

也因為無障礙環境缺乏與交通的不足,衍生肌肉萎縮症病友就醫、就學、照護、社會參與等問題,家屬得擔起照料病友、肩負經濟之責任,幾乎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還有部分病友則是獨自居住;由於個人、家庭與外在環境限制,就學就醫就業及日常生活都受疾病影響頗大,肌萎病友及家屬的生活範圍多侷限在家中,少有機會外出參與社交活動,外出參與社交活動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非常奢侈的慾望。

規劃無障礙動線 照顧病友與家屬

考量肌肉萎縮症病友身體狀況,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今年所舉辦的「進擊的契機~107年肌萎家庭成長營」活動,特別選在氣候溫和的春季辦理,入住長榮桂冠酒店,內部附設親子遊戲空間,由於位置面臨基隆港,鄰近火車站跟廟口夜市,讓病友及照顧者在休憩之餘也能輕鬆寫意的欣賞基隆港港灣美麗景致及周邊風情。

麻疹疫情持續擴散 卻非人人需接種疫苗

接種麻疹疫苗前 先了解自己該不該打

麻疹疫情延燒,想要有效防範最關鍵就是接種疫苗,但要注意,並非每個人都得挨針!台灣從1978年起,已實施2劑麻疹疫苗接種,接種率達97%;因此,2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仍具有接種疫苗後的保護力,且1976年曾流行過麻疹,民眾若曾感染過,體都可維持在95%以上,幾乎終身免疫,因此不需過於擔心。

醫護和空服人員 列為優先接種對象

麻疹屬於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會透過空氣、飛沫傳播傳染,病毒可在空氣中停留2小時,又以出疹前後4天最具傳染力;疾管署指出,包括醫護人員、航空人員及短期內要出國的民眾,屬於最應接種的族群,有需求的民眾可先至衛生局網站查詢,有提供疫苗的醫療院所,並了解疫苗庫存情形,才不會白跑一趟。

幼兒滿1歲 應接種麻疹疫苗第1劑

若為滿六個月至1歲前的嬰幼兒也要跟著出國,則可向各衛生所填寫自費接種申請書,若滿1歲後,仍需按時程完成2劑MMR常規疫苗接種,且和前1劑至少間隔28天;疾管署表示,目前國內MMR常規疫苗接種時程為滿1歲接種第1劑,第2劑則是在滿5歲至入小學前接種,提醒家長應記得帶適齡幼童赴各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

若疑似症狀出現 應盡快就醫治療

另外,若為15至49歲育齡婦女,且符合民國60年以前出生或是出具德國麻疹抗體陰性證明者,以及外籍配偶申請來台居留而無相關疫苗接種證明或經檢測確定無抗體者,也符合資格可接種1劑公費MMR疫苗;疾管署呼籲,若出現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等疑似症狀,應好健康自主管理,並盡速就醫。

他罹舌癌肺轉移 免疫雞尾酒療法讓腫瘤不見了

一名57歲的陳先生,40多年菸酒不離,1年多前與太太赴歐旅遊時,發現先生頸部變大,起初以為是發福,後來在喉嚨部位摸到好幾顆腫塊,回台就醫確診為舌癌第四期併有肺部轉移。隨後經採用「免疫雞尾酒療法」,結合化療、標靶及免疫治療後,目前腫瘤已消失;不但已如願牽著女兒的手走紅毯,現在還能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

先做免疫指標檢測 單一免疫治療是第二線

收治該名患者的新光醫院精準醫學中心賴泓誌主任表示,因陳男為避免外觀受到影響,尋求醫療協助,經過免疫指標檢測為可能有利於免疫治療的病患,因而接受免疫為主的全身性治療,也相當幸運得到很好的治療反應。對於轉移或復發的頭頸癌病患來說,傳統的標靶合併化學藥物是第一線標準治療,而使用單一免疫治療是目前第二線的標準治療。

免疫治療成為抗癌主力 併用標靶、化療、放療成趨勢

頭頸癌是男性近年來少數增加的癌症,與生活習慣有關,在台灣,因為菸與檳榔等因素,進而造成病人對傳統治療反應差強人意,而頭頸部腫瘤對外觀造成的影響,也常常造成患者生活品質的影響。賴泓誌主任說明,目前免疫治療成為多數多數抗癌治療的主力,有往前線走或以併用其他治療,如標靶、化療、放療,甚至新式免疫治療併用的趨勢。

標靶+化療+免疫藥物 末期頭頸癌療效佳

賴泓誌主任指出,針對高風險難治性的頭頸癌病人,同時給予標靶、化療藥物以及免疫治療抗體藥物,三藥聯合使用於治療末期頭頸癌病患,初步得到不錯的治療成績,目前已投稿至今年六月的ASCO(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且被接受,未來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來證實治療的成效。

守護兒童健康 這些篩檢不可少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兒童健康更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3~6歲學齡前兒童之近視、齲齒、聽力異常、發展遲緩等問題,皆會影響日後學習與生活,兒童篩檢是目前學齡前兒童保健工作第一要務,內容包括身體檢查、視力、聽力、口腔、發展等,家長可藉由早期發現兒童健康問題及早轉介治療,掌握各階段成長,守護兒童健康。

專業醫療團隊到幼兒園服務 護士協助追蹤與諮詢

臺北市衛生局自95年起開始提供學齡前兒童整合性社區篩檢服務,就讀幼兒園之兒童,可由專業醫療團隊入園服務,未入學幼童可參加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辦理之篩檢活動。如篩檢結果異常,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公共衛生護士將協助追蹤與諮詢,家長就能儘速帶兒童至醫療院所做進一步檢查,掌握治療關鍵期。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為提供設籍臺北市未就學兒童完整健康照護,107年臺北市於醫療院所辦理一站式服務,以「學齡前兒童整合性社區篩檢服務」為基礎,整合「兒童預防保健服務」與「牙齒塗氟」項目,讓兒童到院1次完成所有檢查,享有健康平等服務及權益。

「臺北市兒童發展圖像篩檢互動網」 使家長省錢、省力又省時

兒童發展包含粗動作、精細動作、語言、心理社會適應等項目,若發展遲緩將影響日後學習,家長可利用「臺北市兒童發展圖像篩檢互動網」定期幫家中孩童進行發展篩檢。台北市衛生局也整合醫院資源辦理「兒童健康服務整合一站式服務」,讓兒童1次享有完整篩檢,也使家長省錢、省力又省時。

PM2.5頻拉警報 你準備好了嗎?

PM2.5非空汙 化學物質才是元兇

什麼是PM2.5?所謂的PM(Particulate Matters)指的是空氣中的懸浮微粒,而2.5則是微粒大小的單位微米(Micrometer),PM本身並不具致毒性,又可依據成因分為「原生性」與「衍生性」。原生性包含自然界的粉塵、火山灰等,衍生性則是黏附在微粒上的化學物質,經陽光照射後產生變化具毒性,隨著呼吸進入人體後,將對人體呼吸道細胞、肺部細胞進行攻擊,造成氧化傷害。

氣喘患者對抗空汙 醫:小心急性惡化

台中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傅彬貴表示,若長期暴露於空污環境下,容易將附著於微粒上的化學物質吸入體內,直接進入血液,造成心血管疾病。而長期累積,也將導致各式慢性呼吸道疾病,尤其對於氣喘患者,更可能提高症狀發作頻率,甚至急速惡化。因此提醒氣喘病患,如欲避免或改善症狀,除了出門戴口罩、按時用藥外,如空污指數嚴重,應避免外出或從事戶外需要「肺」力的體能活動,平日也應避免室內空氣污染,如:烤肉、廚房油煙、裝潢場合等,以免氣喘急性惡化。

空污問題全球化 向心血管、呼吸道疾病說不

早自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即對全球發布空氣污染警訊。根據2012年數據顯示,光是空氣污染,一年就造成全球約700萬人死亡。其中因為空污致死原因包含40%缺血性心臟病、40%中風、11%肺阻塞以及6%肺癌。此外,兒童、成人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氣喘、肺炎罹患機率也隨之增加,綜觀以上數據,足以顯見空氣污染已成為全球均須正視的健康危害問題。

改善呼吸你我有責 第一步節能減碳做起

傅彬貴醫師表示,人無時無刻都需要呼吸,除了用戴口罩等方式捍衛自我呼吸道健康外,民眾也可從節能減碳做起,鼓勵政府加強汽機車替代能源政策、嚴格規範工廠排放廢氣標準,或將傳統燒香祭拜習俗改為以手祈福、心誠則靈等。此外,對於疑似有氣喘症狀或氣喘控制不佳之患者,也建議應儘速尋求專業胸腔內科醫師進行診斷,方能早日對症下藥,改善生活品質,而且也可上網至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設立的「自在呼吸健康網」衛教平台,掌握更多呼吸健康新知。

東方人鼻型立體感不足 鼻整形堅挺手術大解析

許多愛美人士最重視立體五官,且認為立體自然的鼻型,永遠是吸引目光的焦點,可襯托整張臉讓輪廓更鮮明。顏面整型外科醫師許英哲表示,一般東方人因鼻部軟骨較不發達,導致鼻頭整體支撐力不足,因此可能會出現鼻頭太圓或太大、缺乏鼻珠造成鼻型立體感不足,例如像是鼻頭過寬過扁、蓮霧鼻、蒜頭鼻及鼻尖長度不足的朝天鼻,鼻骨部分則常見山根不足等問題,如果想要讓鼻子變得堅挺,鼻整型手術是最直接的方式。

蒜頭鼻、蓮霧鼻大不同 鼻整形是亞洲人熱門項目

其實,鼻整形一直都是亞洲人最熱門的整形外科項目之一。許英哲醫師指出,許多人的鼻子有所謂蒜頭鼻或是蓮霧鼻,以為都是鼻頭過大所致;然而兩者不同的地方,在於蒜頭鼻單純指鼻頭鼻肉過多過於圓潤的狀況,而蓮霧鼻則有合併鼻翼過寬或肥厚的情形。

隆鼻手術材料多 自體軟骨移植方式優

許英哲表示,針對治療蓮霧鼻或是蒜頭鼻,相較於使用注射類填充物等材質的微整形,隆鼻手術還是較能夠改善且兼顧美形的方式;他指出,目前隆鼻手術除了矽膠、 Goretex聚四氟乙烯或是卡麥拉鼻模等鼻整形材料之外,自體軟骨移植也是一種很好的鼻整形方式。

手術方式從兩方面著手 視覺上與體積上縮小

至於蓮霧鼻與蒜頭鼻要如何改善?許英哲說,手術方式有視覺上的縮小,以及體積上的縮小兩方面來著手。對於低鼻樑蓮霧鼻,如果將鼻樑與鼻頭加高,就會產生一個視覺上縮小的效果,會讓鼻子看起來沒有這麼寬大;如果鼻型本身就不低,就可以從手術方面來切除過多的鼻肉或是過寬大的鼻頭軟骨,來減少鼻頭的體積,如果鼻翼也過於寬大則會合併縮鼻翼手術,或是鼻骨寬大可以合併敲鼻骨步驟,來讓整體鼻子變小。

醫師經驗與美感很重要 術前一定要先諮詢專業醫師

許英哲強調,不過要注意的是,並不是鼻肉或是鼻軟骨切得越多效果就越好,鼻子是一個立體支撐性的構造,如果切除太多,可能會有一些變形的情況發生,因此需要醫師的經驗與美感是很重要的;此外,雖然現在隆鼻的技術和材質選擇相當多,但許英哲還是提醒,患者在術前一定要先諮詢專業醫師,充分了解自己的需求,不要一味追求像藝人或是網美一樣又高又挺的鼻子,千萬不要只把重點放在材質的比較,而忽略了鼻頭的重要性。

典範! ​在愛之外看見她的毅力與勇氣

「把老公小三的女兒帶回家撫養,還視如己出」,如假包換的生命故事,被改編成電視劇。女主角是目前在臺中慈濟醫院擔任長住志工郭翠花師姊,她在 一 場見面會中現身說法,分享如何在長達廿年的歲月裡,面對情苦與經濟困境掙扎求生的勇氣。

穿梭病房與各門診,協助第一線病人、家屬、志工的聯繫服務。忙碌又有活力的身影看不出郭翠花師姊是飽受磨難的人。醫院同仁習慣在不同角落看到她、喊她翠花師姊,直到大愛劇場「在愛之外」播出,才知道她的經歷充滿啟示。

先生外遇生女 把小三孩子視如己出

郭翠花真實人生的故事,中部慈濟社區很多志工都聽說過,「在愛之外」播出後,很多社區都想邀她現身說法。事實上,郭翠花自小成為養女,成長過程特別羨慕能有完整的家,嫁給高大帥從事營建的丈夫,成了董娘,沒想到七年後發現先生外遇生女,遭遇房地產崩跌,幸福婚姻跟事業幾乎破滅!

為了家的完整,她放下身段從包水餃、跑業務開始,一步步從谷底爬起來,更困難的是,由於小三生病,七歲的孩子被帶回家,「把先生在外面生的女兒,當自己的女兒」談何容易?但郭翠花師姊最後也做到了。

沒有血緣關係 藉由證嚴法師轉念

彼此沒有血緣,還摻雜著複雜的情緒,師姊該怎麼因應呢?她以時間證明自己的真心,化解彼此的種種考驗,成功的跟女兒建立如同已出的親情。如今女孩已成為室內設計師,在師姊的鼓勵下,不再怨懟生母,靠自己的能力負擔生母養護費用。

電視上的戲過程演得緊湊,郭翠花的苦卻是一步沒少的走過廿年。她表示,還好進入慈濟早,廿七歲就已經是受證委員,靜思語是她生命的支柱,師父證嚴法師的教導讓她時時轉念。

因為做慈濟受感化 付出更多也更幸福

「在愛之外」戲劇播出後,不少病人發現,貼心幫助他們面對病苦的師姊,真實人生的境遇竟然比他們的疾病還更苦,不禁豎起拇指稱讚;病人家屬林儷芬每集都看,她很有感觸的表示,每個家庭都有不同苦難故事,都要學習樂觀去面對,生命會找到出路,只要不放棄,感恩郭翠花師姊是他們面對逆境的榜樣,在這裡找到回家的感覺,不覺得孤單也不會覺得害怕。

郭翠花說,人生走得像拋物線,不知道考驗來了會被甩到哪裡去?還好因為做慈濟,在社區承擔,看到別人的遭遇也在療癒自己的心。這段經歷確實不輕鬆,順服了就過了,現在一家平平穩穩淡薄自然過日子,平安還能付出就是最踏實的幸福。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