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大腸癌迷思多 糞便潛血篩檢降風險

近年來,國人的飲食精緻化,不僅偏向高脂肪、低纖維的食物,加上缺乏運動,使得大腸癌躍升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近日,坊間傳聞宿便如果清不乾淨,就會導致大腸癌上身,甚至是只要吃素,就不會得大腸癌等各種眾說紛紜的說法,可見民眾對大腸癌仍存有許多迷思。

癌症發生原因多 先天後天都可能導致

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陳鴻華表示,癌症發生的原因無法百分之百瞭解,但可從基因環境,及飲食做討論。有可能是因為遺傳,也可能是後天自己造成體內基因的改變,諸如環境因素,只要是有致癌可能的物質進到體內,就可能讓自身產生很多變化;而隨著飲食西化,大家的飲食習慣不僅多紅肉、高脂肪也高蛋白質,尤其是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若在加上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更是加速大腸癌發生的原因。

大腸癌初期無徵兆 50歲以上應進行糞便潛血檢測

不少資料指出,若是排便習慣突然改變、大便帶有黏液、血便、腹部絞痛就可能是罹患大腸癌,對此,陳鴻華理事長解釋,大腸癌初期並沒有任何明顯的病徵,因此多數人都錯過早期黃金治療期,若是出現上述徵狀,建議還是應到醫院進行檢查;超過50歲以上的民眾,則應配合政府推行的糞便潛血反應檢測,方為上策。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 需做大腸鏡確認

雖然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針對大腸癌篩檢最有效的利器,但若結果呈現陽性就一定是大腸癌嗎?陳鴻華理事長說明,基本上若是陽性,接下來就會藉由大腸鏡進一步確認是否為大腸癌,但通常罹患大腸癌的機率只有2-3%,20-30%則可能是瘜肉,而60-70%為正常,其他如痔瘡、肛裂等,都有可能使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

遠離大腸癌 良好生活習慣+定期篩檢

陳鴻華理事長提醒,不論是宿便清不乾淨易得大腸癌,或是吃素就不會得大腸癌,甚至是阿斯匹靈能預防大腸癌等傳聞,這些都沒有明顯證據,最重要的還是應定期做體檢,規律運動,飲食方面多吃白肉、高纖維的蔬果,避免過油、過焦的食物,讓致癌因子降至最低;若發現身體有異狀,應盡早至醫療院所尋求協助,千萬別誤信偏方。

口腔清潔很重要 這樣做才正確

刷牙是大家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你做對了嗎?衛福部苗栗醫院牙科郭佳維醫師指出,前來就醫的病患,多半抱怨牙齒有敏感酸軟,經問診和檢查後發現,這些病患,普遍有用冷水刷牙、潄口習慣及刷牙方式不正確的問題。

接近體溫的溫水 搭配刷牙漱口

刷完牙直接打開水龍頭水潄口,是許多人的日常習慣,郭醫師建議大家,刷牙時,最好用接近體溫的溫水刷牙,水溫過熱或太冷,都會刺激口腔和牙齒,尤其冷水刷牙會導致牙本質敏感,容易出現牙齒酸痛。用溫水刷牙,不僅能去除口腔的食物殘渣或細菌,還能滋潤咽喉,保持口腔清新舒適,溫水刷牙,有利於口腔的清潔和保護。

天天刷牙卻不正確 還是可能有牙齒疾病

郭醫師表示,刷牙雖是保持口腔衛生的最有效的辦法,但如果沒有正確刷牙,不只是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還可能造成牙齒、牙齦的傷害。

郭佳維醫師說明,門診中有不少中老年人患者,都有牙根磨損凹陷、牙齦萎縮問題,甚至牙縫蛀牙!郭醫師舉例,日前一位60多歲阿伯就診,阿伯很無奈表示,他每天三餐後都很勤勞刷牙,但近幾年仍常常有牙齒敏感、牙縫蛀洞問題,經檢查發現阿伯有牙根磨損凹陷、牙齦嚴重萎縮、牙縫蛀牙等狀況。

不適當刷牙習慣 造成牙齒問題

一般常見的不適當刷牙習慣包括:橫向猛力刷牙、沒有使用適當的牙刷、沒有定期更換新牙刷、刷牙時間太短。郭佳維醫師表示,清潔口腔主要是靠牙刷與牙線,牙刷主要是清潔牙齒的內外側表面,牙縫則需要使用牙線清潔,建議民眾刷牙掌握3、3、3原則:每日至少早晚各使用一次牙刷及牙線,若需要可以補加一次,每天刷牙三次、每次刷牙至少有三分鐘,最好是飯後三分鐘之內刷牙。

刷牙力道要注意 家人不能共用牙刷 

至於刷牙適合的力道,郭醫師說明,大概是拿著一支冰棒的力量(約200克),力量太大會造成牙齒和牙齦傷害,至於牙刷需要多久換一次?郭醫師指出,牙刷是很容易滋生細菌的,建議刷牙完畢後要把牙刷沖洗乾淨,牙刷刷頭朝上,置於乾燥處晾乾,而當牙刷根部顏色變深、刷毛變形、或是有異味時,就該更換,最好至少二、三個月就更換新牙刷。

郭醫師也特別提醒大家,當家中有人患有流感或感冒時,應盡量避免與其他家人共用牙膏,牙刷也要分開放置,避免觸碰到其他家人的,且在感冒痊癒後,要更換一支新的牙刷,以免被自己牙刷上的病毒再度感染。

她長針眼紅腫疼痛 原因竟是這

長針眼,不只會因為雙手不乾淨去揉眼睛造成細菌感染才會出現。1名23歲蔡姓女患者,只因晚上吃了一塊雞排當晚餐,隔天早上要戴隱形眼鏡時發現右眼皮紅腫且疼痛,因事發突然且眼部疼痛,不僅覺得眼皮紅腫很醜,也擔心可能是其他眼部疾病而到童綜合醫院就醫,診察後才發現是長了俗稱針眼的麥粒腫,經醫師開立口服藥與眼藥水,患者回家休養5天後才復原。

口服藥加眼藥水一周後消腫

收治這名女子的童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沛仁表示,該女子本身有過敏體質,遇上髒空氣導致眼睛發癢,常常不自覺去揉眼睛,加上近期睡眠不足且勞累,發病前一天又吃炸雞排,瞼板腺堵塞加上細菌感染而造成麥粒腫,經開立口服消炎藥及眼藥水後,一周內就能消腫。一般長針眼,在家自行以溫毛巾熱敷且保持眼部清潔,大部分也都會自行痊癒,只是恢復期比較長。

常吃油炸物恐堵塞瞼板腺

陳沛仁主任指出,麥粒腫俗稱針眼,人體眼皮上下佈滿了瞼板腺及皮脂腺,分泌出的油脂有保持眼睛濕潤的功能,當油脂分泌過盛時,可能造成瞼板腺開口堵塞,若加上細菌感染就會引起發炎,除了揉眼睛外,疲勞、睡眠不足、壓力大、常吃油炸物都可能造成瞼板腺堵塞。

症狀持續逾兩周務必就醫

陳沛仁主任呼籲,預防長針眼,除了保持正常作息外,飲食也要選擇清淡食物,若是針眼持續復發,就有可能是飲食所引起,特別是油性膚質的人要更忌口,另外有過敏體質的人也要注意,不可搓揉眼睛防止細菌感染,若症狀持續超過兩周或是有形成膿包的跡象,一定要就醫尋求專業眼科醫師治療,避免導致患部更加嚴重。

久站易靜脈曲張 如何選用彈性襪?

很多需要長時間站立的工作者,往往會有腿部水腫以及靜脈曲張的困擾;因此,預防腿部水腫、靜脈曲張等狀況就顯得格外重要。至於想要使用彈性襪來預防這些問題,該如何選擇呢?

醫用輔助襪  端視個人需求及接受度

食藥署表示,如果有宣稱防止腿部血液蓄積所設計的器材時,例如預防深靜脈血栓、靜脈功能失調、靜脈曲張、水腫嚴重的靜脈曲張、靜脈功能不全水腫、淋巴腫脹或減少曾接受外科手術病患之深層靜脈血栓發生率 ,是以第二等級醫療器材列管;而用於防止腿部血液蓄積以外之醫療用途,例如舒緩腿部疲勞痠痛感、維持長時間穿戴舒適感,則是第一等級的醫療器材。

許多人誤以為輔助襪穿越緊越好,但事實上,穿著過緊的輔助襪反而會造成下肢血液循環不好,導致組織缺氧,病情惡化。食藥署建議,民眾選擇適合自己尺寸並依據個人需要適當穿配,勿以壓力等級作為選擇依據,建議可在起床時腿部尚未開始腫脹時穿著。

穿著四原則 輔助襪成效事半功倍

食藥署指出,醫用輔助襪穿著及維護方式可以把握以下原則:

一、首先在穿著過程中,儘量不要抓取襪子鬆緊帶的接縫,因為會減少使用的次數

二、穿著過程中,可以微調輔助襪頂端鬆緊帶的位置

三、穿著長統襪款式時,如果因為腿型問題容易滑落,建議加上吊襪帶或是選擇褲襪的款式四、當外力不當拉扯時,會使壓力分佈失衡,因此清潔輔助襪時請儘量手洗。

如果有皮膚炎、靜脈結紮(術後立即穿套)、壞疽、近期接受過皮膚移植、嚴重動脈硬化或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雙下肢大面積浮腫,或肺水腫及腿部嚴重畸形,建議不要使用這類型的產品。

醫材安心購  食藥署幫確認

在選購前,食藥署提醒民眾善用「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口訣:第一要先認識醫用輔助襪是醫療器材,第二是在購買產品時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第三則是在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才能正確使用醫療器材。透過簡單的三個步驟,才能確保買到合法的醫療器材並安心使用。

食藥署提醒,民眾為保障自身消費權益和生命安全,除了學習認識醫療器材,使用醫療器材前可先向相關專科醫師諮詢,並詳細閱讀產品使用說明書。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