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一天腹瀉10多次 他克隆氏症上身

一名27歲的郭先生,10歲開始每天腹瀉高達10多次,嚴重肛門廔管造成爛瘡,還必須墊上紗布才能出門,耗時5年的時間,才被診斷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克隆氏症」,是全台第9例確定病例。

郭先生分享,嚴重反覆腹瀉症狀,讓他身材又矮又小,國中時身高150公分、體重僅有30多公斤,常遭受同學霸凌,在面臨課業壓力下不想住院,只好大量服用類固醇,直到大學時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病情才因此獲得明顯改善。

發炎性腸道疾病 15年暴增26倍

根據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統計,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從1998到2013年,短短15年間暴增26倍,病患人數約有2萬2000多人。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翁昭旼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為嚴重腸道免疫疾病,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好發於20至40歲青壯族群,症狀為反覆發作的腹痛、腹瀉,例如想拉卻拉不出的「拉不拉多」族,或是便意來得又急又快,想忍卻止不住腹瀉的「驚急拉」派。

飲食西化+環境衛生 病患人數增加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在歐美較為常見,東方人發生率較低,但飲食西化及環境衛生因素,近來確診人數越來越多,預估10至20年後,全國發炎性腸道疾病病患將高達幾十萬人,盛行率直追歐美國家。

腸道專一生物製劑 治療疾病新利器

吳登強副院長指出,臨床觀察發現,大部分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確診時,已就醫1年多,可見醫師與民眾認知及警覺性仍不夠。他提醒,若是出現腹痛、腹瀉、血便、貧血、發燒等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務必積極就醫。目前健保給付腸道專一生物製劑,能夠有效緩解腸道發炎現象,降低手術切腸的風險,成為病友治療的利器。

老婦走10步就不行 原來是主動脈瓣膜狹窄

一名88歲林老太太,有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經常感到呼吸困難、喘不過氣,走不到10步路就氣喘吁吁,再不手術治療可能有猝死風險;醫師考量病人高齡且患有高血脂、糖尿病等多重慢性病,建議採取「經皮主動脈瓣膜植入術」,免開心即完成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目前爬樓梯20階都不會累。

主動脈瓣膜狹窄 好發於老年人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主任黃啟宏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好發於80歲以上老年人,若是主動脈瓣膜結構異常僅有二瓣,可能提早於60至70歲發生主動脈瓣膜狹窄,亞洲人比西方人高出許多。

經皮主動脈瓣膜植入術 免開心、復原快

針對高齡的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病患,黃啟宏主任說明,多數銀髮族患有慢性病,接受傳統開心手術風險較高,目前經皮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藉由心導管方式將新主動脈瓣膜,經由周邊動脈沿血管擺至定位植入心臟,心臟不用跳停、也不用鋸開胸骨,大幅降低手術及麻醉風險,且傷口僅1公分,病人復原較快。

經常喘氣、胸悶 及早檢查心肺功能

黃啟宏主任提醒,年紀較大的民眾,如果經常出現喘、呼吸困難、心悸、活動後胸悶、胸痛,建議至胸腔科檢查肺功能及心臟科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以免忽略主動脈瓣膜狹窄,恐有猝死的風險。

給您好骨力! 中西醫全方位照護有夠讚

中西醫結合 全方位骨力照護

門診中常聽到病人主訴「我的腰背好痠痛,醫生說我腰椎第四目、第五目塌掉,現在還會腳麻、走路突然無力。」。家中有長輩的人,以上的對話應該不陌生。

高齡化社會 骨關節問題不容忽視

臺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年長者的骨關節問題不容忽視,常見的如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五十肩等,以骨折為例,全臺約有三分之一的女性、五分之一的男性在其一生中會發生一次骨折。

不小心跌倒骨折 嚴重恐危及性命

步態不穩的老年人,一旦不小心跌倒骨折,將導致疼痛、活動障礙等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因活動力下降、長期臥床,導致褥瘡、肺炎、泌尿道感染等併發症而危及性命。

良好骨關節治療 預後至關重要

據統計,每五名髖骨骨折病人在一年內有一名將可能會死亡,而且此類患者的死因多源自於長期臥床所引發的併發症。換言之,良好的骨關節治療與調理,對疾病的預後至關重要。

中西醫治療骨科疾病各有所長

成大骨科主治醫師,也是成大醫學工程博士的中西醫師楊岱樺表示,就西醫來說,骨科醫師先依據病人的主訴、外觀、理學檢查等,配合影像學檢查,做出正確診斷,再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及傷病程度,並與病人及家屬討論以選擇保守療法或手術,最後決定治療方針。

具有西醫骨科專科醫師的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中醫科陳俞沛主任指出,退化性骨科疾病多屬於虛證,臨床上以補益肝腎為主,活血通絡為輔;外傷性骨折起初多屬實證,中醫可依照病情進行治療,初期以活血化瘀為主、中期則是接骨續筋、後期則依病人體質酌以補益肝腎,中醫可依疾病的嚴重程度、復原進程,評估病人個別體質進行中藥、針灸治療,對緩解期的併發症及後續功能恢復都有很大幫助。

針灸及復健治療也很重要

此外,針灸及復健的配合治療也很重要,針灸不僅對常見的下背痛、關節炎有幫助,甚至對骨折病人術後的不適症狀亦有助益;若出現骨折延遲癒合、肢體活動障礙等,病人可選擇針灸、復健來疏通經絡、化瘀散結,以達止痛、促進循環、緩解肌肉拘攣的效果,改善疾病預後及提升生活品質。

手部肌肉與關節僵化 省力輔具幫大忙

黃伯伯常常因為每次吃幾口筷子就拿不住或是夾不到菜,吃飯到後來總是生氣。黃小姐想著爸爸年事已高,這幾年手部關節越來越遲鈍,常常會拿不住筷子、夾菜夾不住,下一秒惱羞成怒,搞得全家人用餐氣氛烏煙瘴氣。黃小姐只好帶著爸爸前來醫院,想問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自己的爸爸能好好吃一頓飯?

長輩肌肉衰退、關節僵化 導致抓握食器困難

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游捷翔表示,許多長輩會出現手部肌肉力量衰退、關節僵化導致控制能力、持續力下降,這時如果給予可省力、較易抓握的輔具,就能夠幫助長者能獨立完成一些日常活動。

像是輔助筷,就蠻適合黃伯伯來使用,一方面符合容易抓握的概念,另一方面在筷子前端也加入了止滑的設計,讓菜夾起時較不易掉落,同時也符合台灣長輩較習慣用筷子進食的方式。

給身障朋友使用的省力輔具 銀髮族也可用

有一些原本是設計讓身障朋友使用的省力輔具,也適合給銀髮族使用,像是開瓶輔助器,能加強摩擦跟施力面積,讓長輩把瓶蓋打開更省力;加粗握把餐具也讓長輩不用像一般餐具只能用手指前端拿著,像握拳一樣就能把湯匙拿好;像特製彎柄洗澡刷讓長輩免於洗不到後背之苦,等等都能讓長輩能在日常生活當中增加獨立性。

游捷翔職能治療師提醒,如果家中長輩在日常生活中因老化造成動作變緩慢、無法流暢完成,可能容易累積產生負面、憂鬱狀況,可以先了解狀況並與長輩溝通,再考慮選用合適的輔具改善、或些簡單的運動,都能讓長輩的生活獲得改善。(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