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非典型子宮內膜異位症 她險被切子宮、卵巢

ㄧ名25歲的許小姐,常在經期時下腹悶痛,需靠止痛藥緩解,但3年前某天下腹部劇痛就醫,檢查疑似惡性腫瘤,須割除子宮、卵巢以保命,但這對年輕未婚的許小姐而言實在無法接受,因此轉至國泰綜合醫院進一步檢查;經陰道超音波檢查發現有10公分骨盆腔不規則狀、質地不均勻之腫瘤,在接受術中病理冰凍切片診斷此腫瘤為「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僅需施行骨盆腔腫瘤切除;其術後恢復良好,後續回診追蹤腫瘤指數均為正常值,追蹤3年期間,無病灶復發。

罕見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 多與長期經痛及基因相關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蔡亞倫醫師表示,「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為一種罕見息肉樣良性腫瘤,屬於非典型「子宮內膜異位症」,腫瘤邊緣呈現不規則形狀,類似子宮內膜息肉,但外觀又與惡性的腺肉瘤或子宮內膜基質惡性肉瘤相似。「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平均年齡為52.5歲,最常發現在大腸以及卵巢表面上,也可能生長在子宮漿膜、子宮頸、陰道、輸尿管、輸卵管、大網膜及骨盆腔其他軟組織表面;其臨床症狀包含經痛、性交疼痛、慢性骨盆腔疼痛、以及不孕。

蔡亞倫醫師指出,而像案例年輕的許小姐會罹患罕見的「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與長期經痛及基因有關。

經痛分兩類 續發性經痛不可輕忽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黃家彥醫師也提醒, 經痛有分原發性及續發性經痛,原發性經痛是指無明顯病因的經痛,而續發性經痛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腫瘤、子宮肌瘤或肌腺症等疾病所造成,建議至大醫院詳察病因,以對症正確治療。

妊娠醣尿病恐胎死腹中 孕媽咪莫輕忽!

懷孕期間有個令人聞之色變的大魔王關卡,孕婦要空腹一口氣喝下高濃度糖水,再抽血等待檢驗結果,如果沒有通過又要再進一步安排檢驗。醫師呼籲孕媽咪們,檢查其實沒有這麼可怕,是為篩檢孕婦是否罹妊娠糖尿病,因為妊娠糖尿病對母親及寶寶健康有不良影響,應重視這項檢查。

孕婦罹患妊娠糖尿病 恐害胎兒呼吸窘迫、胎死腹中

衛福部南投醫院婦產科醫師涂品儀表示,「妊娠糖尿病」指孕前沒有糖尿病病史,但懷孕時卻出現高血糖現象。統計指出,40歲以上孕婦發生率高達35.4%。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可能導致寶寶低血糖、巨嬰症、呼吸窘迫症候群、電解質不平衡甚至胎死腹中等危險。孕媽咪若不持續監測或及早預防,將來過半者可能演變成第2型糖尿病(永久性糖尿病)。

所有孕婦在懷孕第24至28週期間應該例行做「妊娠糖尿病篩檢」,孕前有糖尿病的婦女,打算懷孕時就應開始嚴格控制血糖,理想是醣化血色素

護腎有訣竅 這些方法報你知

洗腎室的老伯問護理師,隔壁躺著的弟弟也是來洗腎嗎?怎麼那麼年輕就洗腎!根據資料顯示,台灣末期腎臟病盛行率高居全球之冠,透析人數已有約8萬人。洗腎年齡年輕化,應該在兒童或青少年期及早發現疾病,及早介入治療,降低青少年末期腎臟病的盛行率。

先天異常、遺傳、腎毒性藥物 為洗腎年輕化主因

桃園醫院血液透析室護理師周可芸說明,導致洗腎年輕化的原因有(1)先天性器官構造異常,如發育不良或是阻塞性水腎等;(2)遺傳性腎臟疾病,如多囊性腎病變、腎病症候群、反覆泌尿道感染;(3)腎毒性藥物,如服用不明草藥、成藥或吸食毒品導致。

腎臟病早期常常不會有症狀,症狀明顯時通常已經是末期。大多數腎臟疾病初期都會以血尿、蛋白尿方式表現,可以透過簡單尿液篩檢看尿液成分,若出現異常,必須到醫院腎臟科門診進行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即時挽救兒童及青少年腎臟惡化。

飲食清淡天然、作息正常 生病勿自行服成藥

家長日常中如何預防兒童青少年腎臟疾病呢?周可芸護理師提醒,飲食要清淡,多食用天然食物,避免過鹹或加工醃漬類食品、油炸食品及泡麵少吃,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或長期睡眠不足,適當補充水分,少攝取含糖飲料。生病時應就醫而勿自行購買成藥,不吸食毒品、不要常憋尿,定期追蹤腎功能及尿液檢查,才能早期診斷及早治療才能延緩末期腎臟病喔。(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傷口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這4族群要當心

李先生(化名)1週前因車禍左足背擦傷,工作不注意泡到汙水,幾天後傷口紅、腫、熱、痛,且有化膿、發黑情形,傷口持續惡化,就醫已是嚴重蜂窩性組織炎,再延誤就醫,恐面臨截肢命運!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經歷2次清瘡手術後,傷口感染情形有效控制且改善,李先生(化名)於半個月後成功行植皮手術,順利返家休養。

蜂窩性組織炎原因 抵抗力差時傷口受到感染

桃園醫院徐婉馨護理師說明,人體皮下脂肪層由類似蜂窩狀的組織組成,當皮下組織受細菌入侵、增生,引起皮下組織發炎、腫脹,皮膚外觀呈現紅、腫、熱、痛的炎性反應,稱為蜂窩性組織炎。

蜂窩性組織炎主要發生原因是傷口受到細菌感染,當人抵抗力較差時,皮下組織受到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就有可能形成蜂窩性組織炎;另一部分的蜂窩組織炎皮膚外觀無明顯傷口,致病菌經過血流至皮下組織,引起局部感染

肥胖、糖尿病患等4族群 免疫力低為高危險群

徐婉馨護理師表示,臨床照護發現,蜂窩性組織炎病患多是起因忽略小傷口,如蚊蟲咬傷、小擦傷、小割傷或是香港腳的皮膚龜裂,更因為無良好的衛生習慣,細菌由傷口侵犯。正確的處理傷口,可減少蜂窩性組織炎發生機會。文獻研究指出,容易發生蜂窩性組織炎的高危險群包括:

1、肥胖者

體型壯碩的人大多血液循環較差,對病菌的抵抗力較微弱,容易受到細菌侵擾。

2、糖尿病患

由於體內糖份過高,此環境適合細菌溫床生長,較容易形成蜂窩性組織炎。

3、香港腳病患

患部傷口容易感染細菌,容易發生蜂窩性組織炎。

4、老年人

年紀稍長的人對於細菌的抵抗力較弱。

傷口保持乾燥、定期消毒、換藥

蜂窩性組織炎雖然是局部的感染,但若輕忽此疾病或延誤治療,細菌侵犯至淋巴組織,就可能造成生命危險。預防勝於治療,日常生活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均衡飲食;多運動,生活作息正常、勿熬夜、抽菸及酗酒,以防免疫力降低。

徐婉馨護理師提醒,若不慎出現傷口,須保持傷口乾燥避免碰到水造成感染,每日以優碘消毒,如傷口有分泌物須馬上換藥,若處理後紅、腫、熱、痛情形未改善,最好儘快就醫,避免因為小小傷口造成重大感染!(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胃癌全切手術 機器手臂單一切口復原快

有位61歲趙先生,因為胃出血就醫,檢查後竟發現罹患胃癌,由於其有冠狀動脈疾病,且曾經腦中風,因此甚是擔心胃癌手術。醫師於是建議以「單一切口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全胃切除手術;術後這位趙先生恢復得很好,病情已穩定控制一年多。

達文西機器手臂單一切口 降低手術侵襲性

收治這位趙先生的基隆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黃挺碩醫師表示,除了有胃出血,他的胃靠近賁門處還有潰瘍,且經內視鏡切片證實為胃癌,斷層掃描檢查則顯示沒轉移,臨床分期為第二期;由於他患有冠狀動脈疾病,曾接受氣球擴張術在服用抗凝血劑,又有腦中風病史,因此對手術感到相當焦慮。為了降低手術的侵襲性,因建議其採用「單一切口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全胃切除手術。

逾6成胃癌需做根除手術 術後復原良好

胃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60%以上的胃癌病人需接受根除手術治療。黃挺碩醫師指出,這位趙先生除了胃癌根除治療,並在螢光顯影輔助下進行淋巴清除及食道空腸吻合手術;趙先生術後復原良好,出院後於門診接受輔助性口服化療藥物治療,目前已經超過1年,病情穩定控制中。

單一切口機器手臂手術 傷口幾乎看不見

黃挺碩醫師說明,一般執行傳統腹腔鏡或機器手臂輔助全胃切除手術,需要在腹部實施5個1至2公分穿刺孔,來完成全胃切除、淋巴清除及消化道重建,並需要一個約3公分傷口將檢體取出。但年紀大病人對於多孔手術疼痛程度,還是會影響其下床活動意願,進而拖延復原速度。如今採用單一切口機器手臂手術,可使傷口更少,術後復原更快,多數病人隔天即可下床活動,門診追蹤時,傷口幾乎看不見。

機器手臂輔助微創手術 將成為手術主流

科技不斷創新,機器手臂手術系統在最近10年有巨大改變,臨床上已可用在許多複雜性手術。黃挺碩醫師表示,日本可說是全世界胃癌罹患率最多的國家,日本厚生省在2018年4月起,將胃癌、食道癌等12項機器手臂輔助微創手術納入國家健保給付項目,預期不久的未來,機器手臂輔助微創手術,將取代大部分的傳統腹腔鏡手術成為主流。

ADHD用藥會成癮? 服藥順從助改善5成症狀

一名陳女士自述其大女兒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在讀國小一年級時,被老師孤立在角落,同學集體把她的書包丟到操場,轉學後情形依舊沒有改善,讓她整個人崩潰,甚至當著老師同學面前拿美工刀割自己。而當時社會氛圍認為治療過動症藥物是類安非他命,所以一路走來都不敢給孩子用藥;直到經朋友介紹,到嘉義長庚精神科求助醫師,在服藥後,孩子不僅情緒變得穩定,人際關係也開始改善。

台灣ADHD接受治療率低 7成易合併負面影響

嘉義長庚精神科陳錦宏醫師表示,研究顯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一種腦生理功能發展延遲的問題,ADHD病患的大腦一半區域發展速度明顯較慢。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花了10年追蹤ADHD兒童及正常兒童大腦發展影像學差異,發現ADHD兒童大腦皮質發展比正常兒童慢3年;部分童年時期的ADHD會持續到青春期(60-80%),或到成年期(40%)。

陳錦宏醫師說,在台灣,ADHD盛行率為7.5-9.0%,但根據台灣健保資料研究顯示,只有近2%的孩子尋求診斷,其中只有1%接受完整治療;此外,更有超過70%的ADHD青少年具有其他合併症狀,包括50%具有學習障礙、40%感到焦慮、30%發生物質濫用行為、20%有憂鬱情形,在學業、工作、身體意外傷害、家庭關係、車禍、藥酒癮的負面影響機率均為一般人2-3倍;而專業治療即可降低這些意外及藥酒癮50%的風險。

共同行動模式 讓孩子看見未來

全球ADHD治療指引均建議採三合一治療模式,包括家庭、學校與醫療專業;整體治療改善率達80-90%。陳錦宏教授指出,台灣ADHD孩子用藥累積超過3個月者,比不用藥者,降低約50%頭部撞傷危險,每一年用藥者估計減少超過1000個孩子頭部撞傷。但照護ADHD的核心困難在於ADHD照護需照顧者長期的心力,若由專業人員與照顧者,以雙主體的「共同行動模式」,提供「全面性、專業性、支持性、連續性、長久性、共同參與性」的六大特點照護,將可降低負面影響及照護者長期負擔,同時解開ADHD封印的天分及表現。

ADHD非自然死亡高達7成 及早治療是關鍵

陳錦宏醫師強調,早期診斷ADHD相當重要,Lancet期刊在2015年指出,ADHD有78%屬非自然死亡;青春期17歲前診斷出來,死亡率為4.3/10000人年,青春期後診斷出來,死亡率即高達22.3/10000人年,增加死亡率近5倍,顯示越晚診斷越危險。

磷蝦油超夯 探索海功號遠赴南極真相

近日坊間流傳有助於控制血脂與三高的「南極磷蝦油」超夯,加上保育團體不斷呼籲「別跟企鵝搶食物」,促使「磷蝦油」一詞在網路聲量急遽上升;其實,早在1975年,台灣就打造海功號試驗船前往南極,當時有些專家認為,海功號設備不足以應付南極惡劣環境,沒想到海功號不僅成功遠赴南極,並捕獲百餘噸南極磷蝦順利返回,最終完成「極地任務」,創下許多傲人的紀錄。

磷蝦油具有抗氧化作用 有助於心血管保健

藥師王新元曾經撰文指出,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磷蝦油針對心血管益處為改善心腦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與預防腦血栓,且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健腦益智、預防老年癡呆;他也說明,南極磷蝦漁業每年產值10萬噸,目前全世界有3億人在服用南極磷蝦油,皆因具有強力抗氧化作用與對心血管功能之改善。

高科技生態捕撈技術 符合CCAMLR規定

現今南極磷蝦主要撈捕國家則為挪威、加拿大、以色列及大陸等國。據文獻資料指出,捕撈磷蝦的國家中,挪威是利用高科技生態捕撈技術,目前已打造二艘整合移動式破冰船,可現撈活磷蝦接送至船上工廠進行保鮮處理;此外,其過程符合CCAMLR(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育委員會)之規定,透過生態捕撈技術,捕撈磷蝦以1%為上限以維持生態保育,在擁有合法捕撈許可證的條件下,能持續捕撈磷蝦來製作相關產品供消費者食用,並維護地球環境確保生態之持續性。

新鮮優質磷蝦油 「製程」極為關鍵

由於南極磷蝦的生活條件過於特殊,至今無法人工養殖,科學家也發現海洋變暖有助於磷蝦孵化,但是海洋冰層減少也讓磷蝦棲息處減少,這些或許是磷蝦減少的主要原因;另外,許多研究指出,捕撈與保存南極磷蝦的「製程」極為關鍵,新鮮優質的磷蝦油,聞起來是新鮮的海鮮味、非腥臭味並呈紅色透亮的色澤,若是有摻雜其他油質甚或是添加劣質的油,色澤就不是透紅清澈。

優質磷蝦油具有這四成分 補充保健食品應諮詢營養師

但是磷蝦油究竟含有什麼樣的成分?營養師吳佳靜解釋,好的磷蝦油產品主要有四個成分:Omega-3、磷脂質、蝦紅素與膽鹼。其中Omega-3的作用機轉有抑制發炎、降低三酸甘油酯的合成、促進極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謝。2017年美國心臟科學會建議,處方藥等級的Omega-3可以應用在心衰竭和冠心病,作為心肌梗塞的二次預防。

營養師也提醒,國人應遵循每日飲食指南,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但現代人多因生活習慣而做不到,所以正確適時的補充保健食品是需要的;不過,每種營養素都須適量攝取,但也因個人狀況而有所差異,若食用過多,人體可能無法吸收利用,不僅沒有保健到身體反而增加體內負擔,所以須謹慎挑選,並諮詢專業營養師的建議使用。

骨髓炎傷口化膿 嚴重恐須截肢

骨科病房常遇到反覆住院的骨髓炎病人,醫護人員往往長期照護骨髓炎病患,發現病程進步緩慢。病人身心煎熬,尤其病人是家中經濟來源時,悔不當初。民眾對骨髓炎如有更多認識,預防更勝於治療。

骨髓炎好發於糖尿病、肝腎疾病等免疫力下降族群

衛福部桃園醫院護理師呂毓嫻表示,骨髓炎是因病菌感染骨骼導致,好發於糖尿病、骨科手術術後傷口感染、抽菸、喝酒、吃檳榔、愛滋病、肝腎疾病、惡性腫瘤、兒童等免疫力下降的病人。

任何引起菌血症的菌種都可能引發骨髓炎,發作時骨頭疼痛、發燒,有傷口者傷口會紅腫熱痛及化膿。早期可使用抗生素治療,晚期必須手術治療,而且不容易根治,嚴重甚至可能截肢。為促進感染缺血的傷口癒合,可與醫師討論是否使用高壓氧,促進血管增生。

傷口護理保持清潔、乾燥 洗澡弄濕立即更換

呂毓嫻護理師表示,最好的預防方式是保持清潔,如有傷口者應徹底消毒乾淨,以正確方式換藥。術後縫合傷口保持乾燥,勿以手直接觸摸傷口,傷口勿直接洗澡沖水,若不小心弄濕了應立即更換。

平日生活應均衡飲食、正常作息,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避免抽菸及二手菸。養成運動習慣,避免過勞熬夜,增加自身免疫力。如發現相關症狀,愈早治療、效果越好,千萬不可使用偏方治療。若同時有糖尿病、高血壓,則必須好好控制。治療骨髓炎是一條漫長的路,病患和醫師攜手合作,才能治療成功。(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