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新冠肺炎輕症變重症 胸腔科醫師:呼吸道微環境很關鍵

新冠肺炎輕症會不會變重症?呼吸道微環境很關鍵!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19日出席台大公衛新冠肺炎說明會表示,新冠病毒針對呼吸道展開攻擊,包含氣喘、鼻過敏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都會影響呼吸道微環境,上述疾病應好好控制,建立良好呼吸道微環境,後續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才能發揮作用。

輕症變重症 呼吸道微環境很關鍵

針對新冠肺炎,周百謙表示,胸腔科醫師的目標是「輕症患者不會變重症,輕症快速脫離病毒帶原期」,目前雖然有藥物、疫苗研發,但新冠肺炎與呼吸道有關,個人呼吸道微環境才是輕重症的關鍵,「包含患者的鼻腔過敏、咽喉過敏、慢性氣喘、肺氣腫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都會影響病毒防禦力。」

「為何瑞德西韋大規模臨床試驗難以發現治療效益?」周百謙強調,若只是針對病毒治療,沒有改善肺部微環境,「就算病毒清除後,氣管仍充滿黏液,肺泡被破壞,發炎風暴還是持續影響,造成治療無法發揮效果。」

降低呼吸道發炎危險因子 藥物療效會更好

因此,周百謙進一步表示,要藥物讓療效更好,避免病毒刺激引發發炎風暴,強調罹患新冠肺炎,應該回歸正常作息,降低自律神經活性、發炎反應,藥物效果才會好。

周百謙也說,病毒首先針對鼻腔附著,建議必須保護好上呼吸道,降低氣道發炎的危險因子,比疫苗藥物重要,包含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改善過敏性氣道發炎,鼻噴劑及抗組織胺改善鼻道功能及鼻倒流,甚至戒菸等,提升病毒防護力。

至於針對台灣防疫下一步,周百謙擔心季節流感流行季來臨,與新冠肺炎症狀難區分,恐使急診人滿為患,希望能發展有效快篩,可以針對唾液、鼻腔的快速抹片,甚至血清學檢驗都是未來重點。

談新冠肺炎藥物與疫苗 台大教授:尚未有治療準則

隨著疫情不斷演變,除了防疫政策須滾動式調整,民眾更關心的是治療藥物以及疫苗進展。「雖然台灣確診案例不多,但是全世界病人都需要治療」,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19日於記者會分享目前抗病毒藥物與疫苗的進展,對於如何提供適切治療,除類固醇外仍未有一致且可信之科學建議。

抗病毒藥物實證不足 類固醇較有效

新冠病毒的藥物療效研究需投入大量人力與資源,研究中的人數也必須達到標準,才能取得可信之療效報告。陳秀熙說,面對疫情快速發展,目前藥物治療仍未有一致且明確之實證。英國醫學雜誌(BMJ)近日整合相關藥物共23個臨床隨機分派研究進行療性評估,結果顯示僅類固醇治療相較於標準療法可顯著降低22%死亡率以及降低26%呼吸器使用。

英國建議瑞德西韋用於重症 奎寧效果不佳

大家較為熟悉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在中國的研究因參與患者人數不足,影響療效正確評估;另一多國研究目前僅發佈期中成果報告,尚未有結論公佈。英國醫學雜誌綜合此兩個臨床試驗證據,建議對於嚴重肺炎患者可考慮以瑞德西韋進行治療。另外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無顯著效果,且副作用較高。此研究雖綜合目前全球之臨床試驗結果,但對於治療準則仍未有共識。

俄國疫苗未經第三期試驗 風險較高

而另一個關注的焦點新冠肺炎疫苗,雖然中國及俄國已宣布上市,但陳秀熙指出,兩者皆未經過第三期的人體試驗,風險很高。疫苗目的在以安全方式使人體對病毒產生中和抗體,「中和抗體一出現,代表就有免疫力。」他說,由於疫苗施打對象為健康族群,因此安全性及有效性為關鍵,必須先通過動物實驗,才能進入總共三期的人體試驗。即使上市運用於廣大群眾後,也尚須繼續追蹤是否發生副作用或不良反應,為第四期臨床試驗。

在時間與疫情的壓力下,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將一、二期合併加速進行,目前全世界有8個疫苗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其中德國與美國共同研發的疫苗,在21天後抗體反應與確診者相仿,而多數副作用在7天內都會緩解。陳秀熙期待台灣在疫苗開發也能迎頭趕上,不僅能夠幫助國人,也能幫助其他國家。

中藥摻硃砂事件 藥師公會全聯會出面回應

關於近期台中盛唐、九褔、康然中醫診所查出重金屬超標事件,不僅僅只是中醫師違法使用硃砂,其更牽涉到中藥的用藥安全問題。在中藥的調劑上,藥師公會全聯會拋出疑問:「為何沒有專業的審核及監督?」

自費處方由中醫師調劑 未有藥師把關致憾事

藥師公會全聯會指出,在這次案件中,如盛唐中醫診所,雖然有聘請藥師在診所中執業,但他所負責的是調劑健保處方箋。但出事的自費處方卻是由中醫師自行調劑,並沒有經過藥師之手,導致這張自費處方箋的藥品來源與藥品調劑全數沒有受到藥師的把關,更致使後續有禁藥摻入、進而使民眾受到藥害的憾事。

建立中藥用藥監督機制 公開、透明藥品來源

對此,藥師公會全聯會呼籲,應當完善中藥用藥安全監督的把關機制,明確地實施醫藥分業,讓藥師能介入所有的中藥調劑,無論是健保處方或是自費處方、秘方,讓藥師能經由對中、西藥的專業,否則,若讓「秘方」這樣不公開、不透明,又沒有專業藥師監督的藥品持續流通,恐怕問題會不斷發生。

落實中藥調劑醫藥分業 用藥更安全

關於案件本身,現今已經進入司法程序,藥師公會全聯會提出,西藥之所以能夠建立信任,便是因為其即使是自費藥品也必須附上完整的藥品名稱、成分、療效、副作用,加上藥師接手調劑,為用藥多提供一道檢查程序,自然能消除用藥疑慮。

因此,若能改善藥師在中醫藥場域中的待遇,落實中藥調劑的醫藥分業,並尊重藥師在中、西藥的專業,如此才能真正發揮藥師為用藥把關的職能,民眾也才能享有安全的用藥。

胸前別上金絲帶!癌症兒童關懷月 創作畫展一展生命力

每年九月為「癌症兒童關懷月」,為喚起民眾對於兒童癌症防治的重視,國民健康署與兒童癌症基金會連兩年舉辦「金絲帶小勇士創作畫展」,並藉由響應者在胸前別上金絲帶的方式,代表關注癌症兒童的共同符號,也象徵癌童的生命如黃金般珍貴,而透過近兩年的「金絲帶小勇士創作畫展」中,讓民眾看到癌童畫作中展現的生命力與價值。

兒童癌症年增500 4大要點喚起大眾重視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指出,根據統計,國內小於18歲的兒童癌症每年約有500名新發個案,包括白血病、腦瘤、淋巴瘤等都是常見癌症,5年存活率近八成。希望透過「癌症非傳染、兒癌治癒高、治療耐受佳、知九大警徵」四大要點,喚起大眾對於兒童癌症防治的重視。

宣導列車走入校園 助癌童順利適應返校生活

為讓更多學校師生正確了解兒童癌症的衛教觀念,兒童癌症基金會多年來也積極推動校園宣導列車,讓學校同儕能夠真正同理及接納癌症兒童。兒童癌症基金會林東燦董事長解釋,即使面對現在醫療觀念普及,部分癌童返校時,因治療導致的掉髮、外觀上等改變,還是曾遭到其他同儕或學生家長之排擠及恐慌,也因此希望透過宣導列車的方式,減輕癌症兒童返校適應困難。

兒童癌症治癒率高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相較於成人癌症,兒童癌症的治癒率高,且若是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兒童對於化療的耐受程度也較成人佳,主要因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細胞再生能力好,加上各種支持療法的醫療進步,都有助於療程的進展。林東燦董事長提醒,若孩子出現不明原因持續發燒、不明原因淋巴結腫大或疼痛等,就可能是罹癌徵兆,應盡快就醫檢查。

苦瓜胜肽助降血糖? 營養師警告:應遵循醫囑用藥

一名75歲罹患糖尿病的吳姓阿嬤,因一段時間沒有回診,醫師在吳阿嬤返診的時候關心,發現她的孫女看到苦瓜胜肽保健品可以降血糖的廣告後,買了一堆來孝敬老人家,因此她就將苦瓜胜肽與血糖藥混搭交替著吃;醫師聽了趕緊強調,保健食品非藥物,糖尿病患者千萬要遵循醫囑,避免造成身體更大的負擔。

吃藥傷肝腎是錯誤迷思 保健食品多未經人體試驗

民眾對於藥物總是避之唯恐不及,覺得吃藥會對肝、腎造成負擔,也怕藥物會越吃越重等副作用。醫院黃淑敏營養師表示,在臨床上確實常常遇見患者寧願服用偏方、或是聽信電台廣播、媒體廣告宣稱有功效的保健食品,也不願按時服藥。

黃淑敏指出,目前台灣中央主管機關認定健康食品所具有的保健功效種類共有13項,其中一項即是「調整血糖功能」;事實上,這些研究大多用在動物實驗,並未真正使用在糖尿病患者身上。

保健食品並非藥物 僅能當作輔助使用

黃淑敏強調,這些經過健康認證的保健素材都是食品級並非藥物。台灣對於健康食品的定義是: 「提供特殊營養素或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特別加以標示或廣告,而非以治療、矯正人類疾病為目的之食品」。也就是說,這些功能食品只能當作輔助而不能替代藥物使用,更不能宣稱有療效。

選購保健食品 應有衛生福利部許可字號

若要真正有效的控制糖尿病,還是應遵循醫囑按時服用藥物,別擅自調整或停藥,以免讓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若真要選購保健食品,黃淑敏營養師提醒,請選擇有衛生福利部許可字號,並依照產品包裝上說明使用,或至醫院營養門診請教營養師,千萬不要將保健食品當作藥物使用,避免傷錢又傷身,延誤病情。(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黃淑敏營養師)

 

第四期轉移型攝護腺癌新藥來了! 健保給付最多可省200萬

今年68歲的K先生,因解尿不順至醫院就診,泌尿科醫師發現,患者攝護腺特異性抗原指數高於正常值近70倍,安排切片檢查後報告顯示為攝護腺癌,隨後經磁振造影後也發現儲精囊、骨盆腔淋巴結及骨頭等都有轉移病灶,診斷為轉移性攝護腺癌。

3成第四期轉移型攝護腺癌 需用賀爾蒙治療控制病程

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數據顯示,攝護腺癌為108年十大癌症死因第六名。然而,我國有30%新診斷之患者為第四期轉移型攝護腺癌,無法以手術或其他治療方法根治,需用賀爾蒙治療等控制病程。

亞東醫院泌尿科主任鍾旭東表示,自費藥物效果雖好卻過於昂貴,使部分病人難以負擔。他進一步說明,健保署今年中將當今抗攝護腺癌的新藥有條件納入健保給付,對患者是一大福音,因此遂讓K先生接受賀爾蒙治療,並使用新一代健保給付藥物Abiraterone,效果顯著,攝護腺特異性抗原指數已降回正常值,並持續追蹤中。

晚期攝護腺癌新利器納健保 符合三條件其中兩項才適用

鍾旭東主任提到,患者須符合下列三項條件之其中兩項,才符合健保給付條件:1. 格里森分數≧ 8分;2. 骨骼掃描出現四個(含)以上病灶且至少其中一處以上為非中軸骨及骨盆腔轉移;3. 出現內臟轉移。

鍾旭東醫師說明,使用賀爾蒙藥物的療程為2年,需一日4次地服用藥物,有條件納入健保後可替患者省下近200萬元的藥費,目前已有諸多家庭受惠。

亞瑟狗狗出任務!  彰基狗天使療育病童身心

彰基兒童醫院和台灣導盲犬協會合作,在兒童感染科醫師的感染監控之下,Arthur(亞瑟)逐步進入兒童醫院工作,並由彰基兒醫協同部長蕭建洲醫師為亞瑟授袍(戴上領巾)正式進入兒童醫院出任務;亞瑟也將啟動牠的神奇療癒力,舒緩病童及照顧家屬的身心靈。

醫療輔助犬亞瑟 搖尾巴感謝第一線作戰醫護人員

蕭建洲醫師表示,兒童醫院這半年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在醫院工作的員工承受巨大的壓力,隔離衣的背後是汗流浹背、惶惶不安的臉孔,但是當他們看到了亞瑟奮力搖著尾巴,謝謝這些第一線和新冠肺炎作戰的醫護人員時,大家瞬間又充滿了能量和勇氣。

依犬隻特性及個性 教導訓練專業能力

彰基兒童醫院引進全台灣第二隻醫療輔助犬(facility dog)亞瑟,擁有純正的導盲犬血統,在台灣正式服役的導盲犬約僅40隻,每一隻的訓練費用成本都上百萬元。導盲犬屬於非常少數的獨立犬種,在內政部皆登記有案,有自己的身分證號碼,受身心障礙法保障,得以進出任何的公共空間,包括:醫院、法院、圖書館、百貨公司、餐廳等。

經由訓練,約兩歲半~三歲,可以與視障者共同生活;此外,也不乏依不同犬隻的特性及個性,轉介至其他單位服務,譬如:海關犬、搜救犬、緝毒犬或是醫療輔助犬。

動物輔助治療 給予病童精神上的慰藉

台灣第一隻醫療輔助犬Oba,在北榮大德病房服務。日本的第一隻醫療輔助犬貝里,在神奈川兒童醫院服役9年後退休,接觸超過2萬名兒童,讓病童在等待治療的時間或是開刀前或是復原的過程中,有精神上的慰藉,也減緩病童因疾病不適與對醫療院所感到不安的情緒;貝里每周上班五天,有醫院的職員證及高規格的感染防治要求。

高市違規食品廣告達885件 衛生局依食管法處辦

為維護消費權益及遏止違規食品廣告影響民眾健康安全,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加強監控於電視、網路、廣播電台、平面媒體等播放之食品違規廣告,根據統計,今年1至6月自行監控查處及它縣市移入之違規食品廣告共計885件,其中又以有線電視451件最多,依序則為網路、廣播電台,違規者目前也已依照食品衛生管理法處辦。

食品宣稱減肥瘦身 小心恐觸法

食品相關產品若宣稱具有「減肥瘦身」、「改善生理功能」、「免疫力改善」等功能,就已涉及不實、誇張醫療效能之宣稱,已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可處新台幣4萬元以上400萬元以下或6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處分。衛生局表示,針對累犯可按次提高罰鍰額度,以有效遏止廣告誇大不實之歪風。

勿聽信誇大不實廣告 以免瘦荷包又傷身

隨著網路平台行銷普及化,根據統計,高雄市移入案件中272件網路違規廣告中,又以刊播行為人以個人或網拍業者違規居多,其次則為公司或具規模的廠商。衛生局表示,包括蝦皮購物網站(52.7%)、臉書 (10.6%)、PChome(6.25%)、YAHOO拍賣(5.5%)等網站也都出現違規食品廣告網站,民眾千萬別聽信誇大不實的違規廣告,以免瘦了荷包又傷身。

堅守五不原則 抵制違規食品廣告

此外,若為未列於衛生福利部「可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所列之食品原料,也不可供做食品原料使用,否則也可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處販賣行為人新台幣6萬元到2億元之罰鍰;面對不實食品廣告,民眾可堅持不信、不聽、不買、不吃、不推薦等五不原則,必要時若出現身體不適症狀,也應盡快就醫治療。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