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骨折癒合不良 震波治療助復原

有不少人會因為車禍而造成骨折,或是運動時,因為猛烈的碰撞,進而造成骨折,經由骨科手術後打上石膏,還必須要積極復健,才能使骨頭儘快癒合;然而,仍有些人會出現骨頭癒合不良的情形,這類病人目前則是有震波治療可幫忙復原。

感染會影響骨癒合

骨折對於骨骼以及軟組織都會造成傷害;衛福部雙和醫院復健科主任劉燦宏表示,通常骨折後經由手術治療,大約一個半月,就可以使骨折斷裂處的骨頭癒合;但是,有人會因為感染,或是個人體質因素,骨頭成長不如預期,而骨折若是出現感染,就得要先治療好,才能避免影響骨頭癒合。

鈣質可加速骨癒合

除了手術治療之外,及早進行復健,以及足夠的營養,對於骨折病人都很重要。劉燦宏主任指出,營養對於骨折病人也很重要,想要使骨折處的骨頭儘早癒合,得要補充足夠的鈣質,也可加速斷裂的骨頭癒合。

不做復健會降低骨癒合時間

骨折通常六個月左右就能癒合良好,若是有延遲癒合,也有可能是因為怕痛不敢做復健,長期臥床的結果,以致骨頭周邊軟組織更加無力,也都會降低骨頭癒合時間。

震波治療可刺激骨再生及癒合

劉燦宏主任進一步指出,這類骨折病人,採用震波治療,就可以刺激骨骼再生,進而使之癒合。體外震波治療骨癒合不良,是以高能量及高頻度的方式撞擊治療部位,可刺激骨組織血管新生;此項治療對於五十肩、網球肘、肌腱炎、足底筋膜炎等也都有療效。

月子禁忌百百種 現代月子怎麼做才好?

產後坐月子是華人的傳統,有人說月子做不好,病痛纏到老。一大堆「禁忌」真的有必要嗎? 女人一生中有三個調理轉換的時期:青春期、產後、更年期。歷經生產,身體有了很大的變化,在產後為身體除舊佈新,可以恢復身材、調整體質。但是因應時代的進步,坐月子諸多的傳統,也應該有所修正。

洗頭洗澡 確認不著涼即可

產後身體百脈空虛,風寒濕容易侵襲筋骨,留著不去,使經絡不通,造成長年的痠、緊、痛。加上過去的房子門窗不密閉,沒有吹風機、暖氣、熱水器等,因此乾脆立下此條規矩。現代人只需要注意洗頭洗澡的熱水要穩定,洗完需在浴室內擦乾身體、穿好衣服、頭髮吹到全乾,這樣洗澡不只可以得到身體放鬆,若在夏天也可以恢復清爽。至於碰水,只需要注意不要觸碰冰涼,冬天時記得使用溫水,也是沒有問題的。

飲食改變 現代無須以酒水代水

過去溪水井水不一定乾淨,產後飲用有感染之虞,加上飲食條件差,身體通常較虛寒,因此才需以酒水代水。現代飲食多肉、多油、熱量高,作息不正常,反而是燥熱體質的人多,若是孕期或平時有青春痘、濕疹、便秘、痔瘡等問題的媽媽,仍遵照此法,反而會加重宿疾。只要記得飲水煮沸,忌飲冰涼即可。若是燥熱體質的人,麻油可用苦茶油代替,也不需加酒。若體質虛寒,須以酒暖身,哺乳的媽媽也不太過憂心,只須於攝取酒精後3小時再哺乳,就可以避免寶寶喝到酒了。

先吃稀飯 讓胃氣恢復

生產從陣痛開始歷經十幾個小時到數天不等,費時又耗力,就像大病一場一樣。如此疲憊的狀況下,應先進食簡單易消化的食物,讓胃氣得以恢復,才能更好吸收養分,而白米粥就是個很好的選擇。但是,若是體力恢復後仍只吃白米粥,當然不夠產後的身體修復和哺乳需求。因此,此禁忌仍需因時制宜。

產後須適當補充鹽分

除非有腎臟病或高血壓的媽媽,才需限鹽,適當的補充鹽分本來就是必須的,只要不過量即可。若是想加強產後的消水腫,可以在產後服用補氣利水的藥膳,像是四神湯就是常見可口的湯品之一。

避免吃到寒性蔬果

多食蔬菜水果可以補充纖維質,避免產生便秘。然而產後元氣大虛,寒性的水果應該避免,但仍可吃平性的水果,像是蘋果、芭樂等,水果也應在飯後酌量食用。寒性的蔬菜像是白菜、絲瓜、冬瓜、白蘿蔔,應少量攝取,且在烹飪時加入薑烹煮以減緩涼性。(資料來源:大安悅兒親子中醫診所吳佳玟醫師)

預防二次中風 察「糞」觀色可保命

預防二次中風,動脈硬化的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往往得長期吃抗小血板藥物疏通血路,不過,醫師提醒,最好時時觀察糞便是否變色、解黑便,臨床就常有患者臉色蒼白、昏倒被送急診才發現,竟已引發胃潰瘍大出血,必須住院輸血救回掉到谷底的血紅素,因為最常用的藥物阿斯匹靈,在東方人常引發胃潰瘍。 中風後以阿斯匹靈治療易引起胃潰瘍及出血 老眼昏花,義大醫院神經科及睡眠中心主任許世斌就看過不少老人家,連「大便黑」都分辨不出來,等到昏倒送醫,一量血紅素數值只剩下5。許世斌說,缺血性腦中風病人在中風後第一年,有高達3成風險會二次中風,甚至接連多次中風,時間最快的,出院才3個月就回頭又住院,其中病因來自動脈硬化者,必須給予抗小血板藥物預防,偏偏最常用的阿斯匹靈,在東方人身上容易引發胃潰瘍副作用。 最嚴重者,過去本身就有胃潰瘍的中風患者,不吃則已,一吃竟吐血、解黑便被送醫,必須馬上停藥,待使用胃潰瘍特效藥穩定狀況之後,再換藥、改吃較無胃潰瘍問題的抗小血板藥物Clopidogrel。 「雙重」抗血小板藥物 降低二次中風危機 根據統計,36歲以上國人的中風盛行率約千分之16至17,其中缺血性腦中風約占7成左右,一旦控制不好,許世斌警告,再中風機率足足高出10倍之多。許世斌強調,為了預防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中風,根據最新刊登於國際知名醫藥期刊NEJM的研究結果以及美國最新的中風治療指引都建議,只要是動脈硬化來的中風患者,一到急診就該併用阿斯匹靈和Clopidogrel「雙重」抗血小板藥物,短期使用3週,便可降低3個月內中風的復發機率達一半以上。健保目前並未給付這項合併用藥的療法,不過由於研究證據明顯,為了降低再中風機率,許世斌說,臨床上一般民眾都願意自費用藥。 防復發 須規律服藥+改善生活型態與飲食 許世斌提醒,預防中風復發,除了規律服藥,改變生活型態也極為重要,包括戒菸酒、睡眠充足、避免熬夜之外,也可以多吃地中海飲食,即少紅肉,多吃堅果、蔬果及白肉、魚肉,並每天有氧運動30分鐘。

猛烈搖晃嬰兒 只要幾秒就可能永久傷害

很多時候,照顧者並不是有意傷害寶寶,但嬰兒哭鬧不休,以致於照顧者憤怒而失去控制,劇烈地搖晃寶寶來表示懲罰或讓他安靜。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淑婷表示,即使只是用力搖晃嬰兒數秒鐘,就有可能引起嬰兒搖晃症候群。

搖晃嬰幼兒是兒童虐待

嬰兒搖晃症候群是嚴重的兒童虐待,通常發生於小於2歲,但也可能會發生於5歲以下的兒童。李淑婷醫師指出,一般而言,如果只是溫和的搖動寶寶或帶著孩子跑步,並不會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但是當一個嬰幼兒被強力晃動,大腦來回衝擊頭骨,可能會導致腦的瘀傷、腫脹、壓力和腦出血,容易造成永久性的腦損傷或死亡。

有時外觀看不出任何跡象

症狀方面從輕微到嚴重都有可能,包括抽搐、警覺性下降、極度煩躁或其他行為異常、嗜睡、困倦、不笑、意識喪失、視力喪失、失去呼吸、皮膚蒼白、拒食、食慾不振、嘔吐等。甚至有可能從外觀上看不出任何受傷的跡象,例如瘀青、出血或腫脹,以致於在某些情況下很難診斷。

發生疑似症狀應盡速送醫

當發生疑似嬰兒搖晃症候群時,應盡速送醫治療。如果在救援到達前呼吸停止,應立即施行心肺復甦術。如果寶寶嘔吐,可把頭偏向一側,防止窒息和嘔吐物吸入到肺部。若懷疑頸椎受損,應妥善固定頸部。需特別注意的是,不要抓起或搖晃寶寶叫醒他、不要嘗試透過口腔給予寶寶任何東西。

遊戲或憤怒時勿搖晃嬰幼兒

千萬不要在遊戲或憤怒時搖晃嬰幼兒。當人憤怒時,即使本人認為是輕輕搖晃,實際上可能很劇烈。此外大人也要避免吵架時抱寶寶。如果懷疑家人或認識的人虐待兒童,不應該忽視,應及時尋求協助。萬一自己真的不小心搖晃了孩子,要立刻送醫,在就診時不要因為害怕或罪惡感不敢告知醫師,及早的診治往往有助於避免無法挽回的結果,更能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患妊娠高血壓 每天加強留意胎動

據國內統計,在懷孕期間因發生某些疾病或情況的高危險妊娠比例約佔懷孕的兩成。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張美玲主治醫師表示,對於診斷為高危險妊娠的孕婦來說,健保提供的十次例行產檢已不能滿足,產科醫師會視個別情況安排相關檢查及會診,以及生產時機的擬訂。而在高危險妊娠之中,妊娠高血壓較為常見。

孕前有高血壓 孕期易有妊娠高血壓

妊娠中期以後新發生之高血壓(收縮壓超過140mmHg或舒張壓超過90mmHg)為妊娠高血壓,而懷孕前即存在的高血壓則稱慢性高血壓,高血壓加上蛋白尿則為子癇前症,高血壓相關疾病在孕期發生率約佔2~4%,是一種胎盤疾病。患有高血壓之孕婦有較高比例發生妊娠糖尿病,反之亦然。而嚴重型子癇前症(收縮壓超過160mmHg或舒張壓超過110mmHg)往往會併發其他器官病變,諸如肝指數惡化、溶血、血小板過低、腎功能下降、肺水腫、頭痛、上腹痛、視力模糊;甚至引發全身抽搐(就稱為子癇症)、胎盤提早剝離、肝腎衰竭、凝血異常導致全身出血及產後大出血、腦中風以及死亡。

危及母嬰健康時 立即安排生產

由於高血壓會阻礙胎盤供應氧氣養分給胎兒,因此也會導致胎兒生長遲滯、缺氧、早產甚至死亡。影響程度不容忽視,必須視病況及妊娠週數來處理。病患必須配合醫師建議,例如低鹽飲食、居家監視血壓、定期回診檢查,必要時須住院接受24小時母嬰監控及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包括抗血壓藥、類固醇、硫酸鎂,皆屬於治標(及保護早產兒)而不是治本,移除胎盤才是最有效之治療方法,因此一旦發現病情惡化可能危及母嬰健康時即應安排生產。產後亦須定期追蹤確保血壓及所有器官功能已回到正常。

若胎動減少 須立即回診檢查

罹患妊娠高血壓的病患除了監測血糖及血壓外,還必須密切回診接受胎兒監視器檢查,排除胎兒缺氧之可能。每天也應加強注意是否有胎動減少之情況,因為這是胎兒缺氧的表現,此時須立即回診檢查,千萬不可大意。

親子器官捐贈 孝子捐肝捐腎救爸媽

花蓮慈濟醫院日前於36天內接連完成了三例活體器官移植。外科部主任李明哲表示,這三例都是由兒子捐給自己的爸爸或媽媽,分別是兩例肝臟與一例腎臟移植,預後狀況良好,希望這三對親子都能身體健康,並且好好珍惜這親上加親的因緣。

開心牽著您的手

「如果可以為自己的父母,或因病所苦的家人做點什麼,我相信大家都會這麼做!」今年29歲的張仕修表示,移植手術之前看到媽媽因為肝硬化,平常幾乎都得臥床休息,連自己行走都有困難,真的很捨不得,後來知道可以做肝臟移植之後,就決定要把肝臟捐給媽媽。「老媽我愛你!」開心牽著媽媽的手,張仕修說,手術之後讓他更珍惜家人。本身術後狀況恢復良好的張仕修表示,現在生活上的活動跟騎機車都沒有問題,這要感謝李明哲主任的醫術高明,尤其是媽媽手術之後,還照三餐來看媽媽。

同肝共苦父子檔

同樣接受肝臟移植的還有年僅19歲的曹永明與父親曹玉璞。接受兒子捐贈肝臟的曹玉璞開玩笑地說,我們是同「肝」共苦!曹永明表示,雖然爸爸是自己喝酒喝到肝硬化,但是看到父親後來腹水很嚴重,肚子越脹越大的樣子,讓他決定要把肝分給爸爸。捐肝手術後,男性可以不用當兵,但難能可貴的是,曹永明為盡國家義務,堅持當完兵後再捐肝,所以就等他先當完兵,再安排移植手術,或許是因當兵訓練的關係,曹永明身體恢復的狀況比預期來得快。

爸爸的腎利好臉色

「其實做這個決定根本不需要考慮或者鼓勵,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人健健康康。」22歲還在就讀大學的吳嘉宏表示,爸爸每次洗完腎都會頭暈、嘔吐、不舒服,所以,決定要把一顆腎臟捐給爸爸。吳進財眼眶含著淚水的說,很謝謝兒子的付出,也感謝李明哲主任跟他的團隊。對比幾個月前還在洗腎的暗沉膚色,吳嘉宏說,現在跟媽媽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看到爸爸的紅潤臉色!

器官短缺是全球普遍現象

器官短缺在全世界是很普遍的現象,很多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李明哲主任表示,因為得不到需要的器官而喪失生命,這次的三個兒子都說到「決定其實是很快的」,不過李主任說,決定其實是很難,只是有時候一個猶豫就會有無法挽回的結果,他的親人可能就走了,所以,很高興能有機會提供醫療服務給需要的人。

陰道搔癢反復發作 原來是糖尿病作怪

陰道搔癢怎麼會和糖尿病有關係?別懷疑,就是有不少人,出現反復黴菌感染陰道搔癢的病況,進一步檢查血糖,結果竟發現罹患了糖尿病;經由治療糖尿病之後,才解決了反復陰道黴菌感染的困擾。

口服抗黴菌藥才控制病況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歐名哲表示,夏天到了,因為天氣悶熱,婦女出現黴菌感染而引起陰道搔癢的病況就會增多;雖然使用抗黴菌塞劑或是藥膏可以治療好,但是門診中,就有好幾位婦女卻是經常發生,反復發作,必須要使用口服抗黴菌藥才能控制病況。

糖化血色素飆高

陰道黴菌感染會有豆腐渣般的分泌物,而且白帶會增多,歐名哲醫師指出,有的婦女會出現整個下體都是豆腐渣般的分泌物,經由進一步檢查發現,這些婦女除了易於黴菌感染,她們的糖化血色素都很高,幾乎都出現糖尿病的病況。

必須控制糖尿病才能改善

所以,歐名哲醫師強調,對於具有糖尿病體質的病人,經常會有黴菌感染陰道導致搔癢,就不單單只是治療陰道感染問題,也不是穿著寬鬆的衣褲就可以改善,而是必須要連同糖尿病一同治療,才能控制黴菌感染問題。

夏日除毛大作戰 這些事不要做

夏日即將到來,不少女性為了換上小可愛、無袖洋裝,或是穿著比基尼到海灘玩水,都會開始除毛大作戰;不過,醫師提醒,除毛前千萬不可去角質、過度日曬,或美白,以免造成皮膚敏感,再加上除毛刺激,恐釀成皮膚發炎而色素沉澱。

除毛方式百百種

妳準備好除毛了嗎?開業醫美診所院長蔡豐任指出,除毛的方式有直接拔除、美體刀、蜜蠟、除毛膏的居家方式,或除毛醫美療程,如雷射除毛、脈衝光除毛等。民眾可依個人毛髮生長粗細、速度,以及期望效果選擇。

醫美除毛效果佳

蔡豐任醫師舉例,雷射除毛、脈衝光除毛是最常見的除毛醫美療程,都是透過光波破壞毛囊,達到除毛的效果,但雷射對皮膚刺激較大,痛覺比較明顯,而脈衝光則不需上麻醉,且適合各種膚質,接受一次療程約可持續2個月無毛效果,約進行1年可達到徹底根除的效果。

這些事除毛前別做

蔡豐任醫師強調,除毛前要避免去角質、過度日曬、做日光浴等,前1天建議刮除毛髮留下約1mm長度,不可使用拔除、蜜蠟方式將毛囊拔除,保留毛囊才可達到最佳的除毛效果,另外,完成除毛療程一定要做好防曬及保濕,以免皮膚發炎過敏。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