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飲食與健康

餐桌上最常見就是雞蛋料理,根據董氏基金會6月進行國人採購蛋品行為網路調查發現, 94%的人會購買雞蛋,其中近一半的人每天會吃1顆蛋以上,尤其55歲以上年長者相較於其他年齡層吃得更多。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指出,雞蛋是優質蛋白質來源之一,尤其對於牙口及咀嚼能力逐漸變差的銀髮族而言,更是補充蛋白質的最好來源。

吃全熟蛋取代半熟蛋 遠離急性腸炎風險

調查也發現,在購買雞蛋時,44%選擇常溫、其次約31%兩者都會,最後25%的人則選擇冷藏,但無論何種購買方式,77%的人買雞蛋回家後都會直接放入冰箱冷藏。許惠玉主任表示,雞蛋蛋殼上佈有氣,很容易讓像沙門氏菌等微生物入侵,一旦吃下肚可能引發急性腸炎,嚴重甚至致命,因此只要掌握「烹煮前清洗+全熟」的關鍵,就能避免沙門氏菌的危害。

烹調採三段式打蛋法 避免吃到臭雞蛋

但在這次調查發現,有36%的人常吃半熟蛋、1%的人會吃生蛋,且烹煮前,將近42%的人不會清洗雞蛋,甚至吃半熟蛋或生雞蛋的人,佔55%的人不會清洗雞蛋,恐面臨衛生安全風險。許惠玉主任說明,母雞下蛋的產道跟糞便排泄位置相同,容易使蛋殼沾染雞糞,因此料理前應先清洗乾淨外,烹調時需使用到多顆蛋,也最好使用三段式打蛋法,包括將洗好的蛋敲開後,再將蛋打至空碗,確認無腐壞後再倒入另一個碗,避免打到臭雞蛋。

掌握保存及烹煮雞蛋撇步 吃得安心又健康

此外,若疫情期間大量採買雞蛋,也要注意保存雞蛋原則,若為傳統市場的常溫蛋,約可放置陰涼處保存7至10天,但夏天炎熱可置於冰箱冷藏,延長保存時間。許惠玉主任強調,存放冰箱前也應將雞蛋表面粉塵擦掉再放入冰箱,並避免接觸其他食物,減少交叉污染風險,也應避免自行用水清洗雞蛋再冷藏,降低致病微生物入侵蛋內的可能性,掌握保存雞蛋及烹煮雞蛋料理的撇步,就能吃得安心又健康。

天氣濕冷,好像穿再多衣服都不能保暖,因為體內的濕氣太重在作怪!若這時,加上外來的「外邪」濕氣,讓身體更加的畏寒,也就難怪穿再多還是冷!中醫師建議,對於經常感到畏寒的人,可利用年假在家的時間,準備簡單的食療來暖身,還可以減肥,可說是一兼二顧。

周宗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表示,濕邪是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肥胖的根本,若是酸性體質的人,加上嗜食肥膩、煎炸、辛辣、奶類、甜食,更容易導致脾胃內積濕積熱。人體排泄系統是從大便、小便與皮膚流汗,縱使大小二便正常,但若未能將體內毒素清除,便會有餘毒從皮膚而發,因而會產生刺鼻的汗臭。

有些人的臉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容易生粉刺,一開口就能聞到異味,而且大便容易黏滯,小便稠黃,性格上急躁易怒,也是典型酸性濕熱體質的高危險族群。這時可利用番茄蔬菜湯與木瓜薏米粥來改善濕熱體質,有清暑利濕、健脾合胃的效果,又可去水腫!

番茄蔬菜湯:

食材:牛番茄2顆 、高麗菜1/4顆、紅蘿蔔半條、洋蔥1/4顆、西洋芹1支、橄欖油適量、高湯600ml 、鹽巴適量、番茄醬3大匙

作法:

1 牛番茄去皮,高麗菜、西洋芹、洋蔥、紅蘿蔔切小丁

2. 鍋內放橄欖油,先將紅蘿蔔、洋蔥、西洋芹炒香,再加番茄醬拌炒一下

3 接著倒入高湯、牛番茄、高麗菜,煮滾後轉小火,燉煮至喜愛的蔬菜口感,加鹽調味即可

木瓜薏米粥:

食材:木瓜、薏米、大米、紅棗

作法:

1 適量的食材薏苡仁和米提前浸泡一下

2 一顆木瓜去皮去籽,切小塊

3 鍋中放入清水,放入薏米和大米,大火煮開後轉中小火煮30分鐘

4 煮至粘稠時,放入5顆紅棗和木瓜塊,繼續煮5分鐘即可食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 2014/12/15
計程車司機、上大夜班,以及需要長時間工作的人,常常會靠能量飲品來維持體力繼續工作。然而,這些能量飲品長期喝下來會對身體造成什麼負擔呢?這些飲品又不能跟什麼食物一起食用?程涵宇營養師表示,提神飲料會讓血壓上升,長期喝下來恐導致心律有問題。 程涵宇說,提神能量的飲品含有大量的咖啡因,雖然可以幫助腦部清醒,但是效果卻是短暫的,對咖啡因較敏感者,過量的咖啡因將導致緊張,以及不舒服的狀況。根據研究發現,提神飲料可能是咖啡因的影響導致血壓值大幅提高,若是血壓持續慢性升高,長期下來恐將影響到心律。 程涵宇營養師表示,這類提神飲料千萬不可跟酒一起喝,長期下來對肝臟及胃恐造成負擔,如產生脂肪肝、酒精性肝炎,以及胃潰瘍等症狀。同時,恐將造成酒精中毒,反而會消耗身體的B群及葉酸。 然而,提神飲品除咖啡因外,還會添加人蔘、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其他功能性營養素。因此,營養師建議,若是非要喝提神飲品的人,每天只能攝取1至2瓶,並且要慢慢喝。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