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心血管疾病

alt
心臟病已成為人類的第一大殺手,因動脈粥樣硬化引致的冠狀脈疾病,最近的發病率在全翃都告增加,尤其是在原本的發展中國家,因在飲食習慣方面,漸漸趨向西化,故患冠心病者大增...

一名32歲楊小姐常經痛、頭暈,也有貧血問題,月經來時,也曾開會開到一半,突然感覺下面一片血流,幾乎站不住,差點昏倒。到醫院接受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裡密密麻麻長了數十顆子宮肌瘤,雖然嘗試使用止血藥、口服避孕藥、黃體素藥物等,效果都很有限,她也曾在子宮內放入避孕投藥系統,結果竟被經血沖出,苦不堪言。

每4名女性 就有1人有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好發於30歲到45歲女性族群,在生育年齡中,年齡越大,發生機率越高。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部部主任洪滿榮表示,像楊小姐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根據統計,子宮肌瘤盛行率約25%,也就是每4名女性就有一人有子宮肌瘤,而每4名子宮肌瘤患者中,就有1人出現嚴重經痛、貧血、頭暈,或頻尿、消化不良等壓迫症狀,有時甚至影響生活。

台灣婦科醫學會理事暨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洪煥程醫師分析,台灣子宮肌瘤患者人數近36萬人,治療方式分為手術、藥物治療,手術包括子宮肌瘤切除或子宮切除,但多數患者希望保留子宮,因此臨床上以使用非侵入性藥物治療者占多數。

治療子宮肌瘤 用藥有新選擇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任龍震宇指出,子宮肌瘤成長情況與荷爾蒙息息相關,傳統藥物治療多將重點放在抑制女性荷爾蒙分泌,或以症狀控制為主,使用藥物種類包括收縮止血藥、非類固醇類止痛藥、黃體素藥物、避孕藥等,這類藥物只限於短期症狀治療,當停用藥物,症狀就會恢復,也可能產生噁心、嘔吐、疲倦嗜睡、增胖等副作用。

洪滿榮部主任補充,目前治療子宮肌瘤有新型口服藥物可供選擇,這類藥物屬黃體素受體調節劑,藥物結合體內黃體素接受器,以調控荷爾蒙連鎖反應,患者用藥時,月經會暫時停止,出血過多現象會趨於緩和,貧血、易疲累症狀也會趨於緩和,這類藥物甚至可以抑制子宮肌瘤細胞新生,進一步使細胞壞死,讓肌瘤萎縮。如果真的需要動手術,患者也可先服藥,使肌瘤縮小,並降低手術風險,讓患者治療上有新選擇。不過少部分患者用藥後可能產生頭痛副作用,而台灣患者發生副作用比率比歐美來得低。

預防子宮肌瘤 應從日常保健做起 洪煥程醫師也提醒,民眾想預防子宮肌瘤,應從日常保健做起,作息要維持正常,避免熬夜,飲食也要營養均衡,避免過量攝取山藥、蜂王乳等含荷爾蒙食品或藥品,以減少子宮肌瘤風險。

會造成肺高壓的病因很多,竟然連慢性貧血都有可能是病因!就有一名中年婦人經常容易喘,而且會有頭暈等虛弱症狀,四處求醫都無法改善,之後進一步到大醫院看診,才確認是因為貧血導致肺高壓,經由對症治療,才改善了她的病況。

血紅素只有5gm/dl

收治這名婦人的馬偕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吳懿哲表示,該名慢性貧血婦人曾經有子宮肌瘤病史,以致經常會有出血症狀,來就醫時眼瞼非常蒼白,血紅素只有5gm/dl,女性正常血紅素值為11~16gm/dl;而由於慢性貧血也會造成肺高壓,致使她往往一走路就會喘噓噓。

肺動脈高壓可用藥物治療

吳懿哲醫師指出,肺高壓發生原因有五大類,只要肺部動脈壓力過大,就可能出現不適病況,可介入藥物治療的以第一類肺動脈高壓為主,而且有健保給付。至於肺動脈本身病變、原發性先天性心臟病、紅斑性狼瘡、愛滋病、肝硬化、門脈高壓、結締組織疾病等也會造成肺高壓,除了藥物之外,也可透過手術治療。

心導管診斷肺動脈壓力

至於要如何確診有肺高壓呢?吳懿哲醫師進一步指出,肺高壓的診斷黃金標準是要準確檢測肺動脈壓力,必須用心導管從靜脈進入到肺動脈,通常心臟超音波只能篩檢肺動脈收縮壓,而肺動脈高壓要確診必要檢查肺動脈的平均壓;所以,如果心臟超音波肺動脈收縮壓檢查發現大於50,會進一步安排肺動脈平均壓導管檢查,若是平均壓大於等於25,就可確診。

一名51歲的楊小姐,日前大量解血便長達4天,就醫時已發生嚴重貧血,必須輸血,陸續接受多次胃鏡、大腸鏡檢查,以及電腦斷層血管攝影,仍找不出原因;醫師建議接受膠囊內視鏡檢查,竟是少見的小腸出血。

胃腸鏡檢查 無法找到小腸出血

收治個案的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黃天佑指出,該病患在3天內,做了1次胃鏡、2次大腸鏡,以及1次電腦斷層血管攝影,但都找不到出血的原因,且持續嚴重出血,經過緊急輸血仍未有起色,建議接受膠囊內視鏡檢查,才找到出血原因,並於隔天安排經肛門小腸鏡止血。

膠囊內視鏡 腸胃疾病無所遁形

黃天佑醫師說明,一般胃鏡及大腸鏡無法檢查小腸出血,而膠囊內視鏡僅10元硬幣大,透過吞服進入腸道,內建的攝影機可依照腸胃蠕動速度,持續拍照8至15小時,並在1天內隨糞便排出,隔天返院回收即可。

定位病灶位置 處理更精準快速

黃天佑醫師強調,膠囊內視鏡可準確找出腸胃出血原因及定位,包括小腸出血、發炎、潰瘍、癌症等小腸疾病都可以檢查清楚,對於後續處理也能夠更加精準、快速。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