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耳熟能詳的〈哆啦A夢之歌〉,是腦損者的甦醒良藥。一名27歲女性,4年前出車禍腦部受到重創,昏迷指數只剩3分,是個必須仰賴鼻胃管維生的植物人;家人為了喚醒女兒,送至日本接受音樂復建治療,經過2年半的〈哆啦A夢之歌〉、〈世界上唯一的花〉音樂洗禮,如今能夠自行進食、還能記得電話號碼。

台北醫學大學舉辦的「大腦意識與音樂旋律共舞」研討會,邀請日本大阪藝術大學藝術學部教授野田燎,分享這些年來他在音樂治療的寶貴經驗,而上述女子只是他接觸過的眾多個案之一。

野田燎表示,個案昏迷的4年中,曾經接受簡單的復健及針灸治療,但成效相當有限,後來接受每月2次、每次30分鐘的音樂治療,每次治療時,由4、5名治療師同時上陣,有的抱著患者在治療床上面上下跳動,有的邊彈奏鋼琴,邊唱〈哆啦A夢之歌〉、SMAP暢銷歌曲〈世界上唯一的花〉,有時穿插日本兒歌及蕭邦的古典音樂。

經過2年半音樂治療,個案的狀況明顯改善,昏迷指數從最低的3分進步到最高的15分,現在可以自己進食,可與人簡單溝通、唱歌,還能記得正確背誦電話號碼,復原情形令人驚艷,家人稱之奇蹟。

野田燎指出,根據研究發現,18至20歲的患者,適合時下流行且節奏又非常強烈的樂曲,治療效果最好,因為這個年紀的記憶力最強,當年的流行樂曲也許可喚醒某些沈睡的大腦神經,可望成為幫助植物人甦醒的新曙光。

 

在科技不斷創新下,非侵入性療程幾近成為現今醫美減脂市場大宗,冷凍減脂市占率穩定持續成長。有鑑於此,美國原廠冷凍減脂亞洲區副總裁Kirk Gunhus與知名體雕專家貝佐醫師Patrick L. Basile, M.D.於今(2017)年5月底特地來台出席「酷塑亞太區高峰論壇」,攜手台灣醫美名醫盧靜怡與整形外科名醫周爾康,針對凍脂體雕與全球醫美趨勢進行交流分享。

「身形」逐漸成為人們最注重的部位

根據市場調查,亞太區消費者最在意的身體問題是頑固的多餘脂肪,有高達87%的消費者深受其擾,惱人程度更甚於臉部皺紋、除毛、黑眼圈、斑點,可見市場將逐漸走入“The body is the new face!”的局面,身形在未來將成為人的第一印象。此外,市調顯示,除了腹部、側腰等容易囤積脂肪的部位,消費者對雙下巴的在意程度竟高達39%,認為雙下巴是影響整體臉型輪廓的關鍵。

消滅「雙下巴」、35分鐘新療程掀起革命旋風

副總裁Kirk Gunhus表示,雙下巴成因不分年齡及性別,可能是由生活習慣、年齡或遺傳所導致,而過去20年來,雙下巴只能用抽脂、雷射、肉毒桿菌等侵入性療程進行改善,為因應市場需求及非侵入性療程當道,美國原廠冷凍減脂從身形雕塑發展至臉部減脂雕塑,去年在歐美推出專為雙下巴設計的雕塑手握把,新療程掀起旋風。

另一項在歐美引爆熱潮的35分鐘新療程,則透過全新手握把設計吸附更多組織,讓減脂面積更廣,不僅提升舒適度,成果也更明顯,療程時間更大幅縮減近一半。

估算整體療程時間約35分鐘,消費者不但免於動刀及手術恢復期的困擾,更能迎合近年來消費快時尚趨勢。這兩項新療程預計也將在台上市。

男女都愛美 「有效、安全、舒適」是必要的

美國整形名醫Dr. Patrick L. Basile也帶來最新歐美塑身趨勢,點出非侵入性減脂與抽脂最大的差異在不需動刀、無手術恢復期,過去他的診所有90%是女性顧客,現今男性越來越重視身形,對冷凍減脂接受度高,最常雕塑的部位包括雙下巴、側腰,女性則是上下腹以及大腿內外側。

台灣市場的塑身需求則走向「精雕細琢」。皮膚專科診所院長盧靜怡醫師表示,消費者不僅在意皮膚鬆弛,也在意身形雕塑與維持,只要選擇正確儀器,一次療程就能看到改變,很多非侵入性療程僅能「暫時減少腰圍」,美國原廠冷凍減脂一次就能「永久減少脂肪細胞」,消費者的回流率與口碑都很好。

市面上非侵入性體雕療程五花八門,整形外科診所院長周爾康醫師認為「有效、安全、舒適」是必備條件,有別於熱能或超音波體雕療程直接破壞脂肪細胞,可能造成組織發炎、疼痛、留下疤痕,冷凍減脂不會產生硬塊、結節、疼痛等不必要的負擔。隨著美國原廠冷凍減脂雕塑手握把客製化的持續進展,未來雙下巴療程上市後,還可應用在雙下巴、副乳、膝蓋贅肉等處,全方位雕塑計畫更趨完備。

愛美要把關 選擇美國原廠機種

夏季到來,冷凍減脂詢問度大增,但坊間充斥不少仿冒機,美國原廠呼籲消費者,務必認明獲FDA認證的美國原廠儀器,擁有全球146項以上專利,有效針對脂肪細胞作用,並具安全保障,唯有在無凍傷風險的前提下,消費者才能確實無慮地進行雕塑療程。

70多歲賴伯伯7、8年前發現小便有血,經診斷為膀胱結石,但不以為意;直到得知需摘除腎臟,竟發現罹患膀胱癌,賴伯伯除心情沮喪外,家人也感到擔憂。化療期間,賴伯伯噁心嘔吐、嚴重食慾下降吃不下飯、體重下降、身形消瘦,讓他相當痛苦;妻兒也感到十分心疼與沮喪,所幸後來接受臺灣楓城泌尿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蒲永孝建議,接受新一代免疫療法後,至今已2年沒有復發,重拾美好的生活品質。

化療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

膀胱癌是台灣最常見的泌尿系統癌症,每年約新增2,000名患者。蒲永孝表示,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如食欲下降、噁心嘔吐、腹瀉、口腔潰瘍以及脫髮等會影響患者生活品質;舊的卡介苗灌注免疫療法(BCG)雖治療效果不錯,但很多患者仍然會復發。

蒲永孝進一步指出,台灣膀胱癌的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這10幾年來,多數癌症治療都有長足進步,特別是有標靶治療,存活都可延長,但膀胱癌30年來無重大突破,處於無新藥發展的瓶頸,病患的選擇性實在太少。

免疫療法不會產生抗藥性

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表示,30年來,膀胱癌治療一直苦無新藥。過去的治療方式,最讓患者不能接受的就是化療所產生的副作用;所幸有新的免疫藥物出現,為膀胱癌治療帶來新曙光。曾接受化療藥物治療,但不願再繼續接受化療治療的晚期膀胱癌病友,有了新的選擇,且免疫療法治療一旦有效果,可以持續治療很久,不會產生抗藥性,可提升患者生活品質。讓醫界引領期盼的是,新的療法未來也能應用於其他癌症治療領域,應用的範疇十分廣泛。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