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我痛到睡不著!沒睡飽,疼痛怎麼會好?」醫師在門診中有時會聽到這樣的抱怨。英國華威大學研究發現,如果想讓患者舒緩慢性疼痛,睡眠是重要關鍵,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或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睡眠困擾。

認知行為療法 打破惡性循環 英國華威大學精神學系睡眠與疼痛實驗室研究團隊研究發現,背痛、纖維肌痛症、關節炎等慢性疼痛常讓患者對失眠、疼痛產生負面連結,說不定可以透過認知行為療法打破這種負面連結。

研究學者以斯帖‧阿佛拉盧研究團隊訂出一套評分標準,可針對長期、慢性疼痛患者測量睡眠、疼痛之間的想法關聯性,並了解這些人的睡眠品質好壞,這項評分量表可幫助探索睡眠與疼痛之間的惡性循環關聯性。

睡得好 有助舒緩疼痛 研究顯示,透過這套量表評分,可以預測患者失眠、疼痛程度,患者睡眠品質較佳、睡得比較好,便能大幅減緩疼痛症狀,特別是接受短療程認知行為療法的患者,更是如此,無論是為了疼痛,還是為了失眠接受認知行為療法治療,都能獲得好處。

研究作者指出,這項研究提供醫療人員一些方法,幫助了解患者對於睡眠、疼痛的想法,研究也證實,認知行為療法對於有失眠困擾的慢性疼痛患者,確實有效。

新評估工具 同時處理兩項問題 以斯帖‧阿佛拉盧解釋,近來精神科、心理師針對慢性疼痛治療,多以疼痛管理為主,很少將重點放在睡眠,但醫界開始發展一些治療方式,可以同時處理疼痛、睡眠問題,這套評估量表可做為臨床診斷工具,幫助醫療人員評估、追蹤患者接受治療後的改善情況。

錯誤想法 反讓症狀加重 研究資深作者妮可‧鄧指出,一個人的想法的確可能對情緒、行為,甚至生理造成直接、間接影響,因此對於睡眠、疼痛的想法,也會影響一個人如何處理疼痛、睡眠問題,根據臨床經驗,病人有些想法很健康,也有助減輕症狀,但有些想法就顯得較固執,還可能讓患者產生迷思、誤解,甚至會讓失眠、疼痛更惡化。而新評估工作可讓醫療人員快速釐清患者想法,進而找到真正問題所在。

隨著年齡增長,臉上的脂肪會逐漸流失,除了會出現法令紋與木偶紋之外,額頭與嘴唇也會出現皺紋,尤其是額頭兩旁的夫妻宮凹陷,更是會使得眉毛下垂、眼尾下垂,讓人顯得一臉苦命相。拜美容醫學之賜,這些惱人的苦命臉已經可以有效改善,以致有很多四、五十歲中年婦女,紛紛尋求豐額與豐唇,使得個個都變為貴婦!

老化脂肪層萎縮 眉骨上凹陷、出現唇紋無精打采

開業皮膚專科診所吳芃萱醫師表示,東方女性隨著年紀增長,會有額頭兩旁夫妻宮凹陷,以及嘴唇出現唇紋,這往往看起來會比實際年紀更大,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老化,脂肪層會萎縮;因為額頭皮下組織很薄,皮膚下面就是肌肉與骨骼,若是脂肪層流失,以致眉骨上凹陷,頭骨的形狀都會跑出來。

吳芃萱醫師指出,門診中,常有四、五十歲婦人來做中臉微整,主要是以蘋果肌、法令紋與木偶紋為多,但是做完後仍會有上臉眉毛下垂與眼皮下垂現象,看起來仍無法顯得較年輕,反而有些不自然;也有許多生產完之後的媽媽因為帶孩子很操勞,又再加上瘦身,致使臉上脂肪層流失很快,容易讓人覺得無精打采;上述狀況做完豐額與豐唇後,這些現象都可明顯改善。

新型凝膠式玻尿酸 適合豐額與豐唇

豐額與豐唇現在有新型凝膠式玻尿酸可搭配治療;吳芃萱醫師進一步指出,新型凝膠式玻尿酸質地黏稠、聚合力強,可方便塑型,可均勻分散在不同的位置,較不會有顆粒感,因此適合施打於柔軟度高的嘴唇及皮薄的額頭。而且豐唇最常被要求的唇形就是Angelababy,至於豐額則是隋棠。

豐額可使眉毛上提 嘴唇黃金比例上下唇1:1.6

吳芃萱醫師解釋,面相上天庭飽滿有富貴相,額頭飽滿,弧度要圓滑,不要有菱有角,眉骨上凹陷、夫妻宮凹陷除了不好看之外,也會造成眉毛下垂、眼尾下垂,會看起來操勞沒有精神,所以如果在夫妻宮施打新型凝膠式玻尿酸微調,可將眉毛上提,眼尾也不會下垂,側臉木偶紋外側的肉都會往上拉,看起來疲倦感減少許多。

至於嘴唇也有黃金比例,吳芃萱醫師說,嘴唇的黃金比例是上下唇約1:1.6,但還是要依造每個人的臉形來做調整;除了上下比例之外,唇珠、唇峰與人中,都可以用玻尿酸來微整。乾扁的嘴唇可增加厚度,還可拉唇線使唇形明顯;要增加立體感則是做唇珠,上唇人中兩旁的唇峰,會比較立體且上翹;至於唇角往下掉,會有心情不好的感覺,也可在唇角下方打玻尿酸支撐,會顯得嘴角往上揚,像是微笑一般,人際運可能也會因此而改善許多。

糖友注意!國內研究發現,60歲以上長者與第二型登革病毒,是引發登革出血熱的危險因子;若同時患有糖尿病,感染登革出血熱的死亡風險,則增加10倍之多。此成果已刊登於《台灣衛誌》期刊。

台大公衛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方啟泰,發表「2003至2013年台灣地區登革熱併發登革出血熱危險因子分析」,針對142名登革出血熱病例與568名未併發登革出血熱的登革熱病例,根據發病時間及居住縣市進行1比4配對。

研究結果發現,年齡大於60歲長者感染登革病毒,併發登革出血熱的風險為年輕人的4.5倍;而大於60歲的長者,若感染第二型登革病毒,併發登革出血熱的風險為年輕人感染第一型登革病毒的24倍。另外,患有糖尿病的60歲以上患者,感染登革出血熱死亡風險增加10倍。

目前南台灣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其中台南市疫情以第二型登革病毒為主。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提醒,臨床醫師務必提高警覺,注意登革熱具警示徵象或重症者,尤其診治60歲以上且有慢性疾病長者,如感染登革熱需嚴密追蹤照護,以降低引發重症及死亡的風險。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