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雖然社群媒體平台能夠透過文字與影像表達想法與建議,但缺乏通用且制式的評比系統,導致使用者必須自行判斷資訊分享者對於商家的正負評。為解決此一問題,Yelp及TripAdvisor皆提供半開放式的評比問卷,Yelp也開始讓使用者評比自己,甚至是朋友的就醫經驗與醫療服務滿意度。

美國的病患滿意度評比調查仍有待改進

其實早在2002年,美國就開始發展病人滿意度評比調查(HCAHPS)。雖然HCAHPS已行之有年,並且有系統地整理與解釋病患的回饋資料。但相較於免費且易取得的社群媒體與評比網站,HCAHPS耗時、費成本、回應率低且無法及時解決問題的特性,是否能夠達到病人滿意度調查的初衷,還是一大考驗。

病患就醫經驗 準確性尚待評估

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指出,雖然Yelp突破HCAHPS的缺點,提供彈性且具及時性的管道,讓使用者表達就醫經驗與滿意度,但是否適用於調查醫療照護服務的滿意度、評論結果是否具代表性,若內容涉及病人照護結果之好壞,醫院是否該出面回應或干涉等,以目前的研究仍語帶保留。

醫療服務評價 讓醫療資訊更透明

《健康事務》針對Yelp所提供的評論內容進行分析,發現Yelp能包含HCAHPS的病人滿意度調查項目。但並非所有的議題都適合由病人評論,譬如醫師專業技術或是照護結果好壞等專業判斷,應由醫療服務供需雙方進行評估,並且在定義一致的情況下,去評比何謂好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如此一來才能減少醫療資訊的落差。

官方資訊與消費者評論結合共創新機

目前政府提供多項開放資料供學術與民間使用,這些開放資料都需經過加值與視覺化的設計才可被運用。若評論平台僅提供管道讓消費者發言,沒有提供其他資訊或者是將資料進行加值分析,未來可能無法因應使用者的需求。所以服務相關行業,應思考如何與評論平台共處,藉由評論資訊,產生有力決策的的資訊,共創契機並且達到雙贏。

參考資料、文獻來源:

1.翻譯人員: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研究生李若綺

2.參考文獻:Bilimoria, K.Y.,Barnard, C. The New CMS Hospital Quality Star RatingsThe Stars Are Not Aligned. JAMA. 2016;316(17):1761-1762.

3.參考文獻: Lee V. Transparency and Trust — Online Patient Reviews of Physicians. N Engl J Med. 2017; 376:197-199.

4.參考文獻:Merchant, R.M., Volpp, K.G.,Asch, D.A. Learning by Listening—Improving Health Carein the Era of Yelp. JAMA. 2016;316(23):2483-2484.

5.參考文獻:Ranard, B.L., Werner, R.M.,Antanavicius, T., et al. Yelp Reviews Of Hospital Care CanSupplement And InformTraditional Surveys Of The PatientExperience Of Care. Health Aff. 2016; 35(4): 697-705.

6.參考文獻:Rothenfluh, F., Schulz, P.J. Physician Rating Websites:What Aspects Are Important to Identifya Good Doctor, and Are Patients Capable of Assessing Them?A Mixed-Methods Approach Including Physicians’ and HealthCare Consumers’ Perspectives.J Med Internet Res. 2017;19(5):e127.

7.資料出處: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科技大觀園 https://goo.gl/qdWf7q

8.《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計畫編號MOST105-2515-S-006-008)補助產出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若有先進手術設備輔助,外科醫師將有如神助。怡仁綜合醫院率先引進歐美手術新趨勢「術中影像導引系統」,該系統有兩種不同儀器,分別為適用於開放外科手術的「手術螢光影像導引系統」,及適用於內視鏡微創手術的「內視鏡螢光影像導引系統」,對醫師提高手術準確率有相當大的成效。

注射顯影劑 可即時獲得患部資訊

以往醫師在術中多以肉眼來判斷患部情形,但「術中影像導引系統」利用靜脈注射ICG,可將患部、淋巴結或腫瘤邊緣做即時顯影,再透過紅外線儀器偵測,就能取得病人血管動態影像,判斷血液流動是否受阻,也可讓醫師下刀時更精確,減少併發症及組織壞死發生率。

肝功能不好的患者不宜使用

術中影像導引系統不僅完全沒有任何輻射,還可以精確定位病灶位置,且即時分析組織灌流情況,唯獨顯影劑ICG是由肝臟代謝,因此肝衰竭的人不宜使用。此系統可應用於多種病症,如整形外科手術、心血管手術、膽囊切除術、食道切除術、腎臟切除術等。

該系統為醫師在術中導航

怡仁綜合醫院副院長謝渙發指出,若以膽結石手術為例,內視鏡螢光影像導引系統能讓醫師清楚看到膽管位置,避免傷害膽管,也降低併發症的機率,精準省時可大大減輕手術對病人及醫師的負擔,就像是手術中的GPS導航一樣。

引進新儀器 創造三贏

怡仁綜合醫院院長李典穎表示,該系統的引進創造了病人、醫師、醫院的三贏局面,病人可以得到更好的醫療照顧,免於二次手術或併發症;醫師則能降低手術失敗機率,減少醫療糾紛;醫院也能因併發症的降低而減少衍生支出,甚至因手術成功率高而獲得病患的信賴。

許多人都知道,壓力太大,很難懷孕。美國一項研究更證實這點,研究進一步發現,女性如果在排卵期承受壓力,懷孕更是困難。美國路易斯威爾大學流行病學與人口健康學系助理教授奇拉‧泰勒表示,女性在排卵期,如果比平常感覺更大壓力,當月成功懷孕機率就會減少40%。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線上版〈流行病學年刊〉(Annals of Epidemiology)。

壓力指數上升一單位 受孕率下降46% 研究當中,研究人員以400名四十歲以下女性為研究對象,這些女性都有規律性生活,且都沒有避孕。泰勒指出,這些人只有約三分之一積極想懷孕,但所有的人都沒有採用避孕藥、保險套等避孕措施。參與研究女性以天為單位,記錄自己的壓力指數,連續紀錄20個生理週期,或記錄至懷孕,平均來說,每位女性約紀錄8個週期。研究期間,共有139名女性懷孕。

研究顯示,女性在排卵期時,壓力指數每上升一單位,受孕機率就下降46%。一般來說,大約在生理週期第14天進入排卵期,研究人員納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酒精使用情況、性行為頻率等變數,結果也是一樣。

壓力會干擾大腦、卵巢訊號 泰勒表示,研究發現,壓力對於胚胎著床並不會產生影響,如果已經懷孕,胚胎通常會在排卵期後6到10天著床。研究雖然發現壓力與懷孕有關聯性,但並沒有證實兩者因果關係。研究作者認為,壓力會干擾大腦、卵巢間的訊號傳遞,並降低排卵機率,這可能是造成難懷孕主因。研究也發現,懷孕女性在生理週期末期會有較大壓力,這可能是因為雌激素、黃體素濃度增加,導致情緒出現起伏變化。

運動有助紓壓 泰勒表示,當荷爾蒙分泌受到干擾,就會影響懷孕成功率,這是身體以天然方式告訴當事人「現在不要有小孩!」另外,每天運動30分鐘,每星期運動5次可以減輕壓力,不過運動太多也會影響受孕機會,建議適度運動即可。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