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2012年全國十大癌症死因,乳癌依舊是女性癌症排名第一名,平均每十萬名女性,就有65人罹患乳癌,換言之,台灣每50分鐘,就新增一名乳癌患者,但乳癌卻非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原因在於乳癌的治癒率極高,部分罹癌病患僅需切除腫瘤即可復原。

新竹馬偕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建仁表示,因近年來政府強力呼籲乳房健檢,一般女性已意識到自我觸檢的重要,多數也願意接受乳房檢查,因此初期便檢查出罹癌的患者大幅增加,更提高了乳癌的治癒與存活率。

張建仁說明,早期乳癌治療以手術為主,化療與標靶治療為輔;傳統手術使用高溫電燒刀進行腫瘤切除,利用高溫熱能來分離組織,而手術過程因燒灼產生的煙霧恐因遮蔽視線,影響動刀準確性,也會導致切除部分燙傷燒焦,感染機率相對提高,術後復原時間也較久,術後的疼痛更讓病患苦不堪言,加上為求美觀,患者常會選擇乳房術後重建,也等到手術傷口復原後,才能進行重建手術。

張建仁近一步解釋,現今醫學進步,微創手術已然成為新趨勢,目前已有電漿刀可用於乳癌手術,溫度約在40℃至50℃左右,明顯減少灼燒反應,減少對正常黏膜及組織的傷害,除了加速術後復原及傷口癒合外,術後傷口疼痛也大幅降低,約可減少五成的止痛藥用;最重要的是,女性可同時進行乳房重建手術,透過二合一的手術方式,切除重建同時進行,無疑是乳癌患者一大福音。另外更可同步抽取手術造成的白煙,提供醫師清晰的手術視野。

張建仁提醒,乳癌是可經由篩檢提早發現及早期治療。根據統計,透過篩檢發現的早期乳癌個案高達83%,5年存活率更超過九成!因此,呼籲婦女,乳癌篩檢不要等,無症狀篩檢最重要,早一步篩檢,早一步健康。

大肝癌破裂病情凶險 免疫療法治到腫瘤看不到

56歲的H女士,因為肝癌破裂出血送醫治療,兩次手術後依然多處復發,轉移到其他器官,後來醫師替她以免疫藥物注射及標靶藥物合併治療,才逐漸脫離險境。收治個案的童綜合醫院一般外科薛冠群醫師表示,H女士在接受治療後腫瘤指數從35000多降到100,腫瘤大幅度縮小,後來在追蹤電腦斷層影像檢查時,也已經看不見腫瘤,目前病人存活已經超過1年。

晚期肝癌預後差 免疫療法成治療新武器

晚期肝癌因為有轉移,預後不佳,5年存活率只有1成。目前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藥物治療效果有限,還會伴隨許多不適副作用,好在免疫療法有進展,透過合併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阻斷PD-1的治療性抗體,實驗證實高達20%患者能縮小腫瘤,至多有六、七成患者得以控制腫瘤生長,成為治療新曙光。

薛冠群醫師指出,免疫治療並非提供身體外來物質毒殺腫瘤細胞,因為這樣往往會在消滅腫瘤的同時也傷害到體內正常細胞,透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阻斷PD-1專一抗體,刺激自身免疫系統對腫瘤的辨識能力,靠著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攻擊毒殺並阻斷腫瘤細胞的生長,就能避免危害到自己器官的情形。

免疫療法合併標靶治療 腫瘤控制率再延長

醫師表示,國外研究指出,免疫療法對於控制或縮小晚期肝癌腫瘤的反應率達15%-20%,若能合併搭配口服標靶藥物治療,腫瘤控制率更是能超過6成,不過以往只能作為二線治療使用,近來研究顯示若能提前使用,對治療將大有幫助。

薛醫師說,早期肝癌應以積極的手術等治療的療效好,而越來越多學者發現,把免疫治療提前到一線治療合併標靶藥物一起作用,可帶給晚期肝癌病人更長的存活期。單用免疫療法,許多病人存活率大約在15、16個月;一旦合併使用標靶治療,存活率可以延長到25、26個月,等於是多了近一倍的存活期,且最好在病人肝功能尚可的情況下,就讓病人接受治療,才能達到最大的腫瘤反應率。

免疫活化需留意不良反應 醫病溝通調整治療

免疫療法雖不像標靶治療可能帶來多樣不適副作用如手腳紅腫、脫皮、紅斑的狀況,但因為免疫活化,需要定時抽血觀察,約有一成左右患者可能出現皮疹、腸胃不適、自體免疫肝炎、肺炎及內分泌不良反應,因此治療時,應該適度與醫師溝通,調整劑量及間隔,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

聽到懷孕的那一刻起,孕婦心中都會有無限的欣喜,都想要給寶寶最好的未來,而每一次的產檢更是孕育寶寶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婦產科醫師強調,超音波就好像婦產科醫師的第三隻眼,可以觀察到胎兒器官是否異常,已是產檢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目前超音波有2D、3D與4D,臨床診斷甚或高層次超音波都是以2D為主,且必須經由訓練有素的醫師才能進行檢查,只是到底要不要做高層次超音波呢?

電磁波熱能具危險性? 沒操作太久不影響

首先要提到,由於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曾警告,照超音波恐對胎兒有害,應該避免,衛福部新版孕婦健康手冊為此也提醒,別讓非必要的超音波造成胎兒負擔;開業醫婦產科院長徐金源指出,因為超音波是電磁波,其熱能具有危險性,但只要不是長時間過久操作,就不會有影響,民眾也不必因噎廢食,產檢時短時間的接觸,應無大礙。近年來,也有很多孕婦會以超音波做胎兒寫真,大約在26週至30週之間,就會以超音波來和胎兒做心靈互動。

產檢超音波包括2D、3D與4D

徐金源院長表示,雖然目前超音波已發展到3D與4D,但是2D仍是最好的診斷工具,2D是灰白影像,3D是立體影像,4D則是經由電腦軟體使影像會動,甚至還有彩色超音波,可以看到血管血流。超音波主要功能是輔助診斷工具,可以看到胎兒外觀,以及器官是否異常。

高層次篩檢以高階2D為主

高層次超音波是由經過專業訓練的醫師為胎兒進行更細部構造的檢查,高齡孕婦往往會擔心胎兒是否異常,因而多會選擇做高層次超音波;不過,並非3D或是4D就是高層次超音波,臨床上還是2D為主,3D及4D則是輔助角色。徐金源院長指出,臨床上,就有一位高齡孕婦在常規產檢時一切正常,經由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腳掌內翻,活動異常,進一步檢查,證實胎兒罹患多發性關節孿縮症候群,這是胎兒神經肌肉異常,家屬諮詢後選擇中止妊娠。

誰需要做高層次超音波檢查?

徐金源院長進一步指出,高層次超音波並能診斷出胎兒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腎臟水腫和腎腫瘤,還有雙胞胎最常出現的輸血症候群,若是發現即可經由胎盤血管雷射燒灼術來進行治療,或是胎兒胸腔積水,也可由置放引流管獲得改善;至於是否要做高層次超音波?徐金源院長強調,若是高齡,或曾經有生產不正常孩子,或是常規檢查發現有異常,都需要做高層次超音波,當然如果擔心常規產檢不夠完整,也可與產檢醫師諮詢,看看是否需要。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