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每日通勤時在公車、捷運上,都能看到點頭打盹的辛苦上班族,在工作完一天後,利用通勤時短暫休息。但這樣看似補充體力的小動作,反而會造成疲勞堆積,進而逐漸影響健康。日本睡眠學會理事、有睡眠權威之稱的三島和夫提醒,常常覺得自己睡不好、休息不夠,應該先學習跟睡眠相關的正確知識,才能讓休息產生真正效果。

工作忙碌、睡不好 過勞上班族心好累

根據日本 NHK 調查結果顯示,自 1960 年開始,日本人在 50 年間的平均睡眠時間,減少了 1 小時左右,除了顯示現代人忙碌,也指出許多人對睡眠品質不甚滿意。這樣過度疲勞的狀況,讓許多人在工作一天之後,只要坐上交通工具不久後就會睡著,如果成為習慣,不但無法好好休息,更會影響隔日上班效率,身體沉重、疲勞感持續,進而影響健康。

破除 NG 休息習慣 累了小睡會更累

由於這樣的情況日漸普遍,因此三島和夫監修書籍《24位名醫肯定,最好的休息法》,藉由日本知名的 24 位名醫和睡眠專家,破解 NG 休息習慣。三島和夫指出,如果在回家的電車上總是坐著睡著,睡前習慣在床上看書,或是明明還不睏卻因為隔天要早起,提早鑽進被窩,甚至假日總是在睡覺,這都是妨礙疲勞恢復的壞習慣。

其中,對於最多通勤族習慣的「坐車小盹」,三島和夫提醒,如果在下班回家,接近傍晚的時間瞇一下,回到家後,真正夜間的主要睡眠(Major Sleep)品質就會大幅下降;如此,即使一覺到天亮,還是無法紓解疲勞,只好又讓自己在疲倦狀態下工作,而後又再回家的電車上睡著,這樣的惡性循環,若不及時改善,身體的睡眠步調就會紊亂,越來越難消除疲勞。

了解適當睡眠方式 睡出好品質

因此,了解 NG 的休息習慣是重要第一步,進而改善,才能真正消除疲憊,創造符合現代上班族想好好休息的需求,更能以良好的睡眠提升工作上的成果。三島和夫提醒,睡眠對健康及生活品質而言至關重要,千萬不要讓錯誤的習慣,亂了整個休息的節奏,了解最適當的休息方式,才能睡出高品質。

喜歡打網球嗎?2016年奧運即將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展開,被列為奧運項目的網球,也是大家所喜愛的熱門運動;然而,卻有不少人會因為沒有做好防護措施,或是打球前沒有做好暖身運動,致使出現運動傷害!

熱身不足或運動過度 「假日運動手」易上身

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師鄧奕廷表示,網球是需要速度和肌力的運動,尤其是許多人都是假日運動手,常常忘了要做熱身和伸展運動,再加上一些不適當的動作,或是超過自己身體可負荷的疲勞,就很容易出現運動傷害。

手臂和肩膀疼痛居多

網球的運動傷害,以伸直肌最常見,尤其以手臂和肩膀疼痛居多,物理治療師鄧奕廷指出,急性期應用冰敷降低發炎和腫脹;急性期之後,可用熱敷及配合肌內效貼紮來緩解,並可進行適當的伸展運動,和重量訓練來加強肌力,增加肌肉的強度,預防下次的運動傷害。

手腕與手肘戴護具+訓練手腕肌力

物理治療師鄧奕廷進一步指出,想要預防打網球所可能造成的運動傷害,首先要在手腕與手肘處戴上護具,減少肌腱壓力,並且應該要做好暖身運動與伸展運動;此外,平常也可多訓練手腕肌力,例如手持啞鈴或是裝滿水的寶特瓶,將手腕往上翹起來,到極限的角度維持10秒鐘,重覆10次。

有些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換人工膝關節後,老是感覺關節卡卡、不舒服,天氣變冷,症狀就更明顯。高雄榮民總醫院骨科部部長任振輝表示,根據臨床觀察,大約每10名接受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就有1人術後感覺關節卡卡、不舒服。

許多原因 都會造成人工膝關節卡卡、不順

任振輝醫師分析,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患者,之所以感覺關節卡卡、不舒服,常見原因包括,第一、手術後膝關節兩側韌帶鬆緊不一。第二、人工膝關節與骨頭不夠密合。第三、由於疤痕較長,變天時疤痕攣縮,患者就可能不舒服。第四,患者術前因膝關節變形,已習慣特定角度施力,當角度矯正回來,患者不太適應新角度,就會感覺卡卡、不順。第五,患者術後復健運動做不夠,產生組織沾黏。第六,患者手術前血液循環不好、肌力不足,進而復原狀況不如預期理想。

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將全部關節換掉,韌帶鬆緊的平衡,需要用肉眼、醫師個人感覺及經驗,因此較容易產生膝關節韌帶鬆緊不一等問題,由於傷口較大,疤痕攣縮可能更嚴重。近年來,隨著新科技發展,醫界開始運用機器人手臂進行膝關節、髖關節置換手術,在南部,高雄榮民總醫院近期引進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新科技,引發醫界、學界討論。

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 提升治療精準度

任振輝醫師指出,這類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手術只換掉磨損軟骨組織,不需挖掉整顆關節,並藉由機器手臂及電腦輔助人工關節植入位置、以及動態評估韌帶鬆緊程度,所以較不會韌帶鬆緊不一,屬於局部手術,可適用於單關節面、雙關節面磨損患者,患者術前需要經過電腦斷層檢查,手術中,也會隨時透過電腦系統進行評估、導引,幫助提升手術精準度。此外,手術傷口約傳統手術的1/3,復原時間大幅縮短,患者從入院、手術到出院,大約三天左右。

任振輝醫師也提醒,民眾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要盡量避免負重,平常也要適當運動,以維持肌力,並注意不要跌倒,這樣才能幫助延長人工膝關節壽命。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