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放療是治療癌症的常見方式,呼吸、咳嗽等造成輕微偏移,就可能傷害周圍器官。北榮引進國內第一台「身體表面即時影像對位系統」,造價1億8000萬元,採用體表導引放射治療,搭配直線加速器,治療速度高出4倍,可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以乳癌為例,每次治療時間僅3分鐘,可有效預防引發心臟疾病的副作用。

即時影像對位 誤差僅1毫米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吳元宏表示,身體表面即時影像對位系統,可在0.2秒內偵測體表2萬個對位點,誤差小於1毫米,讓放射師即時評估病患的擺位是否正確,放射劑量正確投射到腫瘤部位,搭配6維治療床可自動修正擺位,避免因患者呼吸或咳嗽等動作造成偏移。

放療治乳癌 免引發心臟病

吳元宏醫師指出,體表導引放射治療適用於全身各部位的癌症放射治療,目前公認治療效益最高為乳癌。根據哈佛大學研究發現,使用定位系統進行左側乳癌治療,發現150名患者都沒有發生心肌灌注減少的現象,有效預防治療引起的心臟疾病副作用。

大幅縮短治療時間 降低副作用

台北榮民總醫院放射腫瘤科物理組組長李玉麟強調,這台「身體表面即時影像對位系統」,治療速度高出傳統4倍,以乳癌來說,每次治療時間僅3分鐘,且即時監控放療過程中的呼吸、咳嗽、不自主動作等,有效減少心臟暴露的放射劑量,進而預防放療造成的心血管疾病。

1名70歲爺爺,半年來飽受下背疼痛困擾,至診所就醫治療後,仍未改善,直到轉至大醫院檢查,醫師發現爺爺腰椎有不正常訊號增加,安排核磁共振檢查後,確診肺腺癌合併脊椎轉移;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放射腫瘤科醫師賴詩璠指出,透過脊椎放射線治療後,患者症狀已逐漸緩解,肺腺癌也已獲得藥物控制。

肺癌和乳癌最常轉移到脊椎

臨床上,癌細胞轉至骨頭的機會僅次於肺臟和肝臟;賴詩璠醫師說,尤其脊椎轉移是骨轉移癌中最為常見案例,又以肺癌和乳癌最常轉移到脊椎,當出現脊椎轉移癌,這時患者會因背痛和脊椎神經受壓迫所引起的神經障礙,出現下背痛等症狀,且即使夜間睡覺,也無法減輕疼痛。

放射治療 有助抑制腫瘤生長

賴詩璠醫師進一步說明,治療上,目前採手術、放射治療以及化學治療等,其中放射治療,不但有助於抑制腫瘤生長,也能減緩患者疼痛,預防病理性骨折發生,是目前癌症脊椎轉移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隨著技術和設備等進步,患者不需過於擔心,腫瘤的局部控制或副作用等,都能有效獲得改善。

及早發現治療 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若能及早發現症狀,針對病症給予適合治療,就能有效控制惡性腫瘤脊椎轉移的快速惡化;賴詩璠醫師提醒,若有任何異狀出現時,最好進一步接受詳細檢查,找出病因,才能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延誤病情,造成遺憾。

每天看著疫情起起伏伏,有些民眾因為擔憂而造成失眠的狀況。失眠患者經常會服用鎮靜安眠藥,到底這些鎮靜安眠藥的功能與副作用為何?應該如何使用才安全呢?

鎮靜安眠藥 需由醫師開立處方取得

食藥署指出,鎮靜安眠藥主要用於治療失眠,為管控鎮靜安眠藥潛在濫用風險,目前我國鎮靜安眠藥全都須要經過醫師處方,因此,若有失眠困擾,務必經由醫師詳細評估,確認有藥品治療之必要,才能憑醫師開立的處方箋至藥局領鎮靜安眠藥。

鎮靜安眠藥常見2類 長期使用易出現戒斷症狀

目前國內常見的鎮靜安眠藥有兩大類,一類是苯二氮平類藥品(Benzodiazepines,簡稱BZD),此類藥品除了助眠及安眠,也有抗焦慮、抗痙攣及肌肉鬆弛等作用,但要注意可能出現疲倦、頭痛、視力模糊、暈眩等副作用;另一類是非苯二氮平類藥品(non-BZD,又稱Z-drugs),此類藥品則是用來助眠。

相較於BZD,Z-drugs作用快、半衰期短且能快速誘導睡眠,但缺點是近年陸續發現有頭痛、頭昏、腸胃不適、失憶、夢遊等較為嚴重的副作用。

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論是BZD或Z-drugs,都要注意長期使用可能產生的耐藥性及依賴性,若驟然停藥,也可能發生反彈性失眠及躁動等戒斷症狀。

定期回診 不自行增減藥量

食藥署提醒,用藥時要看清楚藥袋標示、仿單及用藥指導單張,依藥袋上之劑量與時間服用,不要自行增減藥量;服用時,應避免飲酒,以免產生較強的副作用;服用期間,也要避免開車或從事危險操作;服用後,請立刻準備入睡。

另外,使用鎮靜安眠藥,需依醫囑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混用多種鎮靜安眠藥;若用藥後出現身體不適,如疲倦、頭痛、視力模糊、暈眩或發生怪異行為,像是半夜夢遊、夢駕或吃東西等,務必停止使用該藥,並立即回診尋求醫師協助。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