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眼睛乃是靈魂之窗,根據國健署統計分析,近年6~18歲近視發生率提早、盛行率提高,在高度近視比率(度數>500度)方面,小六10.3%、國三28.0%、高三已達35.7%。

年紀越小有近視 度數增加難控制

衛福部新營醫院眼科洪國磯主任表示,近視是一種疾病,兒童常發生近視、遠視及散光等眼睛疾病,年紀越小越容易高度近視,當近視一旦發生,度數的增加就像溜滑梯一樣很難控制(國小、國中每年增100度;高中每年增50度;大學每年增25度)。

600度以上之高度近視會造成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出血、黃斑剝裂、後眼球後凸及黃斑退化等眼球併發症,所有的併發症將導致失明,且治療效果有限。

壞習慣導致近視 角膜塑型先治療

洪國磯主任說明,近視的成因少數與遺傳有關,大多為後天環境造成,如戶外活動不足或長時間近距離工作。當發生近視時,需尋求眼科醫師協助,透過睫狀肌鬆弛劑(長效型散瞳劑)、角膜塑形術、改變生活習慣、戴眼鏡矯正及雷射屈光手術等方式進行控制與治療。

角膜塑型術如同近視雷射光手術,主要是改變角膜形狀,改善近視及散光。角膜塑型鏡片依據眼瞼構造,外弧可彈性設計,以利鏡片定位,防止重影之出現;鏡片內面周邊弧可作成托力克形狀,最多可降低角膜散光400度。本院提供近視治療新選擇,給民眾明亮的生活。

惡視力退散!預防近視四大法

洪國磯主任叮嚀,預防勝於治療,近視防治行動需提早到幼兒階段,由於一旦近視,就終生近視。期望家長能從孩子一出生就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保護視力、預防遠離惡視力的威脅。

洪國磯主任提供預防近視的四方法:

1.每日戶外2~3小時

2.用眼30分鐘休息5~10分鐘,未滿2歲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

3.保持姿勢端正,看書距離35公分、看電視距離至少3公尺。

4.每半年定期檢查視力,由眼科醫師做散瞳檢查度數變化。

每年頭頸癌新增案例約8000餘人,在台灣發生率位居第五名,多數病人初次診斷時已為局部晚期或有遠端轉移,不適合進行手術治療,復發率也相當高。而在過往頭頸癌的傳統治療選擇有限,當治療成效不佳時,使患者面臨治療瓶頸,所幸免疫療法問世後,疾病得到更好的控制,也延長存活期,更有助提升生活品質,而今年健保署也6月起將免疫療法納入頭頸癌第一線治療選擇,實為患者的一大福音。

生活習慣不良加上警覺不足 確診頭頸癌多已晚期

頭頸部腫瘤包含口腔癌、鼻咽癌、咽喉癌等,而台灣則以口腔癌居多,幾乎成國病之一。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季懋欣醫師表示,臨床上最常見患者口腔出現好幾個月都好不了的傷口,遲遲拖了許久,經過檢查才發現罹患口腔癌。

而頭頸癌的患者以50、60歲中年族群居多,普遍為社會中較低層民眾,社經地位較低,常見抽菸、喝酒、吃檳榔等習慣,健康的重視度相對不足,導致許多患者確診時多為晚期,或是在檢查時就已發現骨頭、血管都被癌細胞侵犯。

免疫療法問世 突破頭頸癌治療困境

多數頭頸癌患者確診時以為晚期,不僅無法開刀,治療後復發的機會更高,加上患者的生活習慣,使疾病面臨無法根治的困境。新光醫院癌症化療中心主任暨血液腫瘤科賴泓誌醫師表示,由於過去治療的選擇有限,頭頸癌的治療上常面臨瓶頸,直到近期免疫療法問世後,才得以突破困境,可說是劃時代的進展。

免疫療法是藉由加強免疫系統以有效對抗腫瘤,由於癌細胞在某些時候會抵抗並躲過免疫系統的攻擊,透過加強免疫系統,協助重新辨識癌細胞,持續並長期對癌細胞進行攻擊,進而加以清除。因此,相較於大範圍攻擊細胞的化療,免疫治療相較於傳統化療易引起掉髮、嘔吐、體重減輕等明顯副作用,這部分也有較好的表現,有助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接受免疫療法後重拾信心 癌症有效控制更提升生活品質

一名中南部的頭頸癌患者,治療頭頸癌七年來,曾經嘗試過手術、化療、電療等治療方式,儘管各項腫瘤治療成效佳,但受限於當時現有的治療方式,使外觀受到影響,臉部皮膚狀況不佳,身心也受到很大打擊,平時除了治療外足不出戶,不敢面對人群。

在免疫療法出現後,經賴泓誌主任評估後決定採用,更進一步控制癌症,同時透過其他專科團隊介入使外觀得到好的修復,病人重獲信心,目前積極南來北往,坐高鐵不再擔心外人的異樣眼光,能夠開心自在地做任何事。賴泓誌主任強調,免疫治療已成為臨床醫師重要的一項選擇,評估適合的治療,不僅能夠提升整體治療成效,對於患者的生活品質也很有幫助。

賴泓誌主任表示,過去標靶加化療為頭頸癌的標準藥物治療,目前免疫治療加化療也是一個很好的選項,且一些大型臨床試驗已看到令人振奮的成效,特別是在生物指標表現量佳的病人中,整體存活期延長的成效更是明顯。

一線免疫療法有助提升癌症控制效果 醫:讓好的治療及早使用

國內外已有很多臨床實驗證實,針對晚期頭頸癌病人,包括初診評估無法開刀的後期病人,一線使用免疫療法進行治療,部分病人都能達到比以往更好的控制,在治療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成為頭頸癌治療的新希望。

季懋欣醫師表示,頭頸癌治療後再復發的病人,希望家人多給予加油打氣,病人也要有信心;有好的治療藥物盡可能及早使用,如免疫治療加化療、放療,能使腫瘤消的更快;而不良習慣務必戒除,並多外出活動,對病情會有幫助。此外,配合醫生定期追蹤,加上藥物不斷進展,有更高機會成功抗癌。

今年六月起,頭頸癌一線治療已新增免疫療法,為頭頸癌治療新增新的治療選擇,患者除了可主動與醫師積極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若考量經濟負擔,也可察看商業保險中的重大傷病險以及防癌險,分一次型給付大筆保險額以及分開長期給付,患者可以選擇最好給付方式,減輕癌症治療的經濟負擔,讓癌症治療並非遙不可及。

昨天熱到穿短袖,今天變天冷颼颼,天氣忽冷忽熱,咳嗽、喉嚨癢、打噴嚏等呼吸道毛病馬上出現,讓人整天難過精神差!

一咳好幾個星期 過敏咳、感冒咳該怎麼分?

正值秋冬之際,冷熱交替氣溫變化劇烈,近期因過敏、感冒就醫的人數大幅增加,也常有民眾搞不清楚到底是過敏還是感冒。基隆三總副院長李明勇醫師表示,過敏與感冒病因不同,但症狀卻有些類似,例如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等。過敏常是因為溫差大、空氣太乾燥、接觸過敏原所導致,症狀包括常見的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甚至是眼睛、鼻子癢,並且鼻水與痰液也比較清澈。

而感冒主要是因為病毒感染呼吸道導致發炎反應,可能伴隨著發燒、喉嚨痛、或是全身酸痛等不同的症狀,咳嗽的痰顏色較黃也較濃稠。感冒和過敏的咳嗽症狀都會在晚上睡覺時特別嚴重,因睡覺時平躺使得鼻涕倒流且痰也不易排出,進而刺激呼吸道使得症狀更明顯不適。

醫師強調,假如只有單純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症狀超過兩週以上,就要懷疑是否有過敏的可能,另外,感冒伴隨的前期症狀比較多,而後期通常只剩咳嗽有痰,一般感冒症狀最多一到二週就會減緩或消失,過敏就不一樣,如果一直受到外界刺激,症狀就會反覆持續發生。

圖片

季節轉換該如何因應? 從注意生活細節做起

過敏患者容易受天氣冷、空氣乾燥等外在因素影響,平時可以預先防範,包括戴口罩、使用暖氣改變居家環境、避免接觸過敏源、減少生活壓力、建立好的作息等等。秋冬時節如果空氣品質不佳也盡量避免外出,在家可使用空氣清淨機來減少污染物進入呼吸道而引發過敏。

李明勇醫師提醒,除了日常防護之外,飲食上也可多吃蔬菜水果等抗氧化食物,均衡營養、正常作息、適當運動來提升身體抵抗力。另外,也可以選擇潤喉養肺的枇杷膏,每天服用3~4湯匙,搭配開水稀釋飲用,可以幫助呼吸道排除有害物質,以減輕症狀。若是做好日常保健保養後,就比較不易打噴嚏、流鼻水、甚至咳到整夜都睡不著影響生活品質,即使發生,症狀也會較為輕微。尤其目前是流感高峰期,建議民眾也可以接種流感疫苗提升免疫力,若症狀嚴重,應求助專業醫生診治,不要放任不管,避免病情更加嚴重。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