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睡前盡量不要滑手機!國衛院日前公布研究結果指出,使用手機會延後入睡,並減少總睡眠時間。更重要的是,睡前使用手機僅佔每日使用總量14.3%,卻對全日作息影響佔44%。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表示,睡眠周期與精神健康、代謝症候群和癌症有關,建議睡前1小時不要滑手機。

睡眠不規律傷健康 手機APP自動記錄

林煜軒解釋,2017年諾貝爾生醫獎頒給「控制生理時鐘的分子機制」,指出不規律的睡眠作息,可能會增加罹患生理、心理疾病的風險。在3C產品盛行的年代,對喜歡睡前滑手機而晚睡的人來說,是一個警訊。

目前市面上各種監控手環等儀器,通常紀錄許多資訊,卻很難真實捕捉到人的「行為」。因此,台大醫院、馬偕醫院、淡江大學與交通大學聯合團隊,開發了一款手機APP「作息足跡」(Rhythm)。

林煜軒解釋,此款APP是全自動背景程式,耗電量極低,在安裝後,即可全自動化收集整天手機活動紀錄,並且從中推算出睡眠時間。「與過去須手動紀錄相比,可以精準計算睡前使用手機對睡眠的影響。」而且請受試者與app紀錄比對,一致性達83%。

每天使用手機1小時 睡眠時間減少5分鐘

分析61名20-56歲上班族和學生後,林煜軒團隊發現,一整天手機使用時間,每增加使用1小時,就會延後入睡時間4.9分鐘,並減少5.5分鐘的睡眠時間。不僅如此,睡前使用手機時間雖僅佔全天使用時間14.3%,對睡眠週期延後的影響力,卻佔整天手機光源曝露的44%。

「光照對睡眠影響很大,特別是手機光源因直射眼睛,比日光燈影響更大。」林煜軒強調,雖然每個人的生理時鐘不同,但是褪黑激素分泌的時間都在半夜,「比起白天使用手機,睡前使用手機的影響最大,恐會改變身體荷爾蒙分泌。」不僅容易使精神疾病復發,也易促發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另外,生理週期混亂也與乳癌和大腸癌有關,和發炎性疾病也拖不了關係。

醫師建議,晚上9點後最好不要觀看任何電子螢幕,或者睡前1小時不要使用,如果非使用不可,「不要躺著使用手機,把工作與休息的姿勢混淆,對健康更不利。」民眾可以選擇閱讀紙本書籍替代。

醫學結合IC 期望成健保處方

研發該APP的淡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李揚漢補充,該APP記錄作息及睡眠時間的基本原理,是依據手機螢幕的開與關,而且演算法能把收簡訊、接電話等被動使用過濾掉。

對於電機跨到醫學領域,他說,「少講資訊的事,多聽其他領域的專業就對了。」他更透露,該款程式申請3項專利,已經有芬蘭新創團隊在接洽,未來更希望此款程式可以變成健保署的處方籤。

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央區域,是感光細胞最密集處,負責視覺最重要的中心視力。黃斑部初期的病變,病人會產生視力模糊、中心視野看不清楚等症狀。隨著病程的進展,黃斑部開始產生新生血管,導致視網膜下積水、黃斑部水腫,造成影像扭曲變形,如果新生血管開始出血或產生滲出物、甚至變成黃斑部結疤,中心的視力就會遭到破壞,嚴重會導致失明。

台灣眼科防盲教育研究醫學會為了讓民眾能夠了解正確的黃斑部病變治療的觀念,日前於台中教育大學舉辦「低頭族眼疾Eye注意健康講座」,邀請彰化基督教眼科部主任陳珊霓醫師擔任引言人,並由臺中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任林耿弘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李昆憲醫師主講,主題為「沉迷3C,低頭族眼早老」及「老人頭號視力殺手:黃斑部病變」。

林耿弘醫師指出,眼睛是靈魂之窗,接受外界光線的刺激進而產生視覺,民眾平時就應注意眼睛保護,如:白天出門時應盡量配鏡太陽眼鏡,不要長時間使用電腦或3C產品,飲食上也要適當補充營養品。林耿弘建議,太陽眼鏡鏡片顏色明暗的選擇,應以配戴後旁人無法透過鏡片看到配戴者的眼睛為原則,才足以保護眼睛,鏡片顏色應避免選用藍色鏡片,因為藍色鏡片反而只會讓有害的藍光通過,是最不適宜挑選的顏色,強光下應戴棕褐色太陽眼鏡才能保護雙眼。

李昆憲醫師則提醒,如果看東西時影像的中心會變暗,模糊不清,尤其是在近距離看東西時出現盲點,都是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徵兆。民眾可以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自行初步篩檢。而遺傳、吸菸、二手菸、高血壓、高血脂症及長時間日光照射,皆可能造成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平時攝取維他命、不要抽煙、避色陽光的曝曬以及早期診斷、持續治療,是對付「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不二法門。

台灣眼科防盲教育研究醫學會呼籲, 由於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屬於十分普遍的退化性疾病,不及早防治恐會造成視力喪失,篩檢及追蹤老年性黃斑部退化患者,需要由眼科醫師進行詳盡的眼底檢查,50歲以上的民眾,更需每半年做一次散瞳檢查,保護眼睛健康。

左:林耿弘、李昆憲 呼籲黃斑部病變須及早治療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