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很多人在意自己身體各部位的美觀程度,除了擁有勻稱的身材、精緻的五官外,其中,最常被東方女性忽略的,就是體毛問題。不過,隨著時代進步,時下年輕女性開始有了私密處除毛習慣,而且已經從比基尼線除毛,進階到將陰毛除到只剩下一小條長條型線的巴西式除毛,除毛的方法也五花八門,有傳統刀片刮除、蜜蠟,以及醫學美容的亞歷山大除毛雷射等。

但是,傳統刮除、蜜蠟等暴力式的除毛方法,可能存在不少風險。開業醫美整形外科高義盛醫師表示,過去坊間可見到許多除毛的方式,但這些多半會傷害肌膚毛囊,造成毛孔粗大、紅腫、發炎,不但如此,若處理不當,還會使黑色素沉澱,讓私密部位看起來局部黝黑。另外,這些除毛方式也並非能一勞永逸,體毛還是會再生長,而且剛長出來的新體毛通常刺刺的,常讓人感到不適。

想要消除以往除毛方式的缺點,高義盛醫師建議,其實可以選擇以755nm的紫翠玉雷射(又名亞歷山大雷射)來進行安全除毛。該雷射是通過美國FDA與台灣衛生福利部核准的合法登記字號除毛雷射,運用特定波長與不同介質激發出高能量光束,能在千分之一秒內,使毛囊的黑色素吸收雷射光,將毛根加熱消除,而溫度上升可改變蛋白質結構、破壞毛髮再生能力。

此外,亞歷山大除毛雷射還有DPC水嫩光技術,可同時幫助改善肌膚紋路、緊實肌膚、去除斑點與色素沉澱,大幅改善坊間除毛的缺點。不過,很多人擔心雷射除毛的價格不斐而遲遲未敢進行;高義盛醫師表示,其實,亞歷山大除毛雷射的單次療程與坊間除毛的費用並無太大的差異,而且約3~6次療程後,便可無需再持續療程。但由於雷射畢竟是醫療行為,因此醫師提醒,除了個人狀況的諮詢評估不可草率外,在尋求院所和醫師的過程也應理性並謹慎,尋找有專業執照且有豐富經驗的醫療團隊,才可完成安全、令人滿意的療程。

健記者潘以慈報導

 

腎結石術後易復發 軟式碎石術有效消滅

一名56歲男性有右側腎結石的病史,過去雖接受五次體外震波碎石治療,但卻仍未清除,仍有1.52乘1.12公分大小的結石,直到接受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後,50分鐘內就清除完畢,隔天順利出院;成大醫院泌尿部醫師劉展榮指出,傳統硬式輸尿管鏡進到腎盂只能直直看前方,無法看到腎盂其他角落結石,但軟式輸尿管鏡能靈活轉彎,以雷射順利清除腎臟結石。

傳統經皮腎造廔取石術 具出血風險

腎臟富含血管,傳統治療上,必須從較無血管的平面切開腎臟拿出石頭,但不僅傷口大,出血量也大;劉展榮醫師表示,以目前處理大於2.5公分的大顆腎臟結石,標準處理是採經皮腎造廔取石術,必須在腎臟上鑽出1個洞,仍具有出血的風險。

共病史多腎結石患 可採軟式碎石術

劉展榮醫師進一步說明,但若以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不僅和傳統硬式輸尿管鏡一樣,由尿道進入輸尿管,患者不僅不會有傷口,也不須在腎臟上面鑽洞,減少出血風險,像是年齡較大、共病史多、心臟功能不佳或長期使用抗凝血劑的結石患者,非常適用此治療方式。

軟式碎石術獲全球肯定 降低患者治療痛苦

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在去年已被美國泌尿科醫學會治療指引中,列為接近腎臟的上段輸尿管結石或

70歲葉先生長期下背痛,雖曾動過脊椎減壓手術,但效果不如預期,日前檢查後發現有腰椎椎弓解離、脊椎滑脫等狀況,考量同樣位置如重複手術有神經沾黏造成術中神經損傷的高度風險,評估後建議「躺著開刀」,不僅改善惱人下背痛,也降低神經損傷風險,隔天即可下床行走。

同節段脊椎再次手術 恐增加神經損傷風險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骨科部主治醫師林琮凱表示,由於患者同節段脊椎後方,已接受過減壓手術,將壓迫到神經的椎間盤、骨刺或韌帶組織切除,若要再次從後方脊椎翻修,術中恐因前次手術所留下的沾黏造成神經損傷風險增加,故與患者討論後,決定採用「躺著開刀」(「微創前位脊椎融合合併後方骨釘內固定術」),將沾黏、神經損傷等風險降到最低。

新式微創手術 減輕副作用、恢復快

林琮凱說明,高球天王「老虎伍茲」就曾於2017年接受此相同手術重返體壇顛峰,與傳統手術(後位)差異在於,新式手術會請患者先平躺,經由下腹部傷口置放入椎體間支架,維持脊椎前方穩定後,再由背部置放骨釘,完全不需經過前次手術部分,也不需撥動神經,即能完成360度穩定脊椎。

林琮凱強調,此術式屬於微創手術,雖然過程較費工,但術中對於肌肉及骨骼的損傷較傳統手術少,一般術後1~2天就能穿著背架自由行走,讓脊椎翻修手術的神經損傷機會趨近於零,同時縮短骨頭癒合時間,病人也可以早點恢復正常作息。

經常下背痛 訓練核心肌群助改善

林琮凱提醒,下背痛經常是長期姿勢不正確而引起,若工作需要進行抬、拿、扛重物等動作,或是久坐辦公室,務必要適度運動鍛鍊核心肌群,讓脊椎維持在正常曲線上,才能避免脊椎變形、壓迫。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