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37歲的宋先生,因胸痛至新醫院急診室就診,經心電圖檢查發現為典型的第一型布魯蓋達心電圖變化症候群(Brugada syndrome)。急診醫師緊急照會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因該症候群會有隨時猝死可能,在和病人討論病情後,建議放置體內去顫器(ICD)做為初級預防,以避免憾事發生,然而病人因擔心傳統的體內去顫器所帶來的風險和後遺症,也不太希望外觀上有太大的變化,因此選擇目前最先進的皮下體內去顫器(SICD)。

布魯蓋達症候群 40歲男性易好發

新竹臺大分院心臟血管內科林廷澤醫師表示,布魯蓋達症候群是一種體顯性遺傳性疾病,也是「突然猝死症」的一種,好發於東南亞,尤其是男性(男女比約9:1),其盛行率高於歐美國家的兩倍以上,平均每年約1%的病人會因心室心律不整而猝死,好發於40歲前後,尤其多在睡夢中發生;目前透過放置體內去顫器是最佳治療方式。

皮下體內去顫器 美觀且感染風險低

皮下體內去顫器與傳統的ICD相比,比較沒有導線故障及感染的風險,且不會造成血管阻塞,也更美觀,對於兒童及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更為合適,但健保目前不給付,需要病人自費。林廷澤醫師進一步表示,利用皮下體內去顫器可以讓病人免除隨時猝死的心理負擔,手術過程約兩小時,因為不用經過血管,所以術後的傷口很小且不會有出血和血塊的後遺症,病人在手術當天即可下床行動,術後的胸部X光顯示沒有傳統體內去顫器會有的氣胸或是血腫等後遺症,兩天後便順利出院。

體內去顫器避免猝死 早期診斷避免憾事發生

臺灣為布魯格達症候群的好發地區,簡單的十二導程心電圖即能讓醫生和病人提高警覺和早期診斷。體內去顫器是目前唯一可以證實避免猝死的治療,新竹臺大分院日前成功完成該院前所未執行過之皮下體內去顫器置放術,也是全台灣第五例。

林廷澤醫師強調,心因性猝死多發生在中壯年,因為猝不及防常讓許多家庭和親人心碎,能及早診斷出遺傳性高風險猝死心臟病,不僅能夠挽回一條人命也能讓家庭免於破碎。

適當清潔臉部與身體,可以保持乾淨,但是,許多人的清潔方式與使用的產品卻不適合自己!網路上甚至流傳許多洗臉與沐浴用化粧品的NG迷思,你也中招了嗎?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皮膚科胡怡萱醫師教大家正確的皮膚清潔方式,並破解三大NG迷思。

NG迷思一:水晶肥皂可以洗全身?

胡醫師表示,曾遇過民眾使用水晶肥皂洗全身,導致皮膚受損、紅腫、過敏的情形而就醫。由於水晶肥皂屬於洗衣皂,其產品標示已說明僅供洗滌衣物用,因此提醒民眾不要用於清潔皮膚。

NG迷思二:泡泡越多,洗得更乾淨?

市售的洗面乳、沐浴乳等產品含有「界面活性劑」成分,能有效清潔皮膚。因界面活性劑分子有兩端,一端為親油端,可與皮膚上的油垢結合;另一端為親水端,則與水結合,經過沖洗後達到潔淨皮膚的效果。

然而,界面活性劑的種類多,起泡能力不一,胡醫師說,其實洗臉與沐浴用化粧品的起泡力和去油力沒有百分之百的相關性,不一定起泡能力高,清潔效果就越好,有些凝露狀、乳霜狀的產品,或是起泡力較弱的產品,一樣具有帶走油垢的效果。

NG迷思三: 肌膚緊繃,才乾淨?

很多人誤以為把皮膚的油脂全洗掉,達到「乾乾繃繃」的感覺才是真乾淨,食藥署提醒,其實皮膚角質層上需要有一層完整的皮脂膜保護,若過度清潔,可能會傷害皮膚角質層,讓皮膚的保護力下降,變得乾燥粗糙,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導致乾裂使細菌入侵的狀況。

清華大學開發「球面型人工視網膜晶片系統」,突破目前的解析度瓶頸,創造出達4千畫素的高解析度,可讓失明患者重見光明,並奪得2015台北生技獎技轉合作獎銀獎。

清華大學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教授范龍生帶領研發團隊,開發球面型具影像功能的人工視網膜晶片系統,把感光的影像晶片,設計開發為類似隱形眼鏡的球面狀且具有彈性的晶片體,讓晶片上的電極陣列,能夠密切貼合眼球最深處視網膜神經原表面。

范龍生強調,此人工視網膜晶片系統,大幅突破解析度瓶頸,創造出達4096畫素的高解析度,超逾目前美國食品衛生管理局批准的人工視網膜晶片近68倍。

目前該技術已技轉生技公司,結合國內外產品開發及尖端產學研經驗、台大醫院視網膜外科醫師楊長豪先進視網膜手術專長,以及生技技術團隊於生物晶片研發及商品化成功經驗,成功銜接學研能量與產業商品化,將為失明患者帶來重見世界光彩的希望。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