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男性健康

男性疾病

男 性 分 泌 雄 激 素 的 睪 丸 大 小 在 四 十 歲 時 到 達 顛 峰 , 然 後 會 慢 慢 地 開 始 減 輕 。 也 就 是 男 性 荷 爾 蒙 的 分 泌 量 逐 漸 減 少 , 性 能 力 減 退 , 有 些 男 性 會 有 男 性 更 年 期 出 現 。 女 性 在 進 入 更 年 期 後 女 性 荷 爾 蒙 分 泌 停 止 , 此 時 荷 爾 蒙 平 衡 發 生 了 變 化 。

腎 上 腺 分 泌 的 男 性 荷 爾 蒙 的 比 率 會 稍 微 增 加 , 因 此 出 現 性 慾 增 強 的 現 象 。 這 時 做 先 生 的 性 能 力 反 而 慢 慢 遞 減 弱 , 面 對 這 雄 激 素 比 率 增 高 的 女 性 , 該 如 何 是 好 呢 ?

20000517tt

一項美國研究指出,到2012年,美國有超過一萬三千位男性得到乳癌的案例,而男性罹患乳癌的死亡率遠遠超過女性。根據統計,美國今年就有2360名男性被診斷出罹患乳癌,而且有430名男子因此喪生,死亡率將近20%。研究負責人喬恩·格雷夫博士(Dr. Jon Greif)認為:「可能跟女性比較會有乳癌篩檢的想法有關,呼籲女性定期作乳房攝影及臨床乳房檢查的宣導,讓女性友機會提前發現乳癌的異狀,及早治療。」此外,據科羅拉多州丹佛大學艾琳·托馬斯(Eileen Thomas)的研究顯示,甚至有80%的男性受試者以為,乳癌是女性才會得的疾病。 儘管女性(1/8)得到乳癌的機率是八分之一,遠高於男性罹患乳癌的比率千分之一,根據美國國家癌症資料庫資料顯示,男性罹患乳癌的案例在發現時,有許多己經在後期,更可能已經開始擴散,讓治療更為困難。 女性會比男性容易得到乳癌的原因不外乎是雌激素分泌的因素,但是,男性仍然有乳房組織,某些細胞也可能產生癌變,而且這些癌變的細胞若進入乳房的淋巴管,再進入到淋巴結,癌細胞就會經由血液擴散到身體其他器官。 目前男性罹患乳癌的確切因素還不清楚,但是有許多風險因素,和女性一樣。另外,如果有家族有乳癌病史,罹患機率更高,而且隨著男性年齡逐漸增長。根據研究,男性診斷出乳癌的年紀平均在68歲,而基因是最大宗的危險因子,吸煙、肥胖、酗酒與輻射都會提高人們罹患乳癌的風險。專家建議,如果家中有乳癌病史的男性,最好在35歲以後,每3-6個月進行一次例行的臨床乳房檢查,並在40歲時做一次乳房攝影,但是一般男性應該如何進行乳癌的防治,仍然缺乏確切的建議。 戒除不良習慣、以保身體健康!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一名22歲男大生很重視外表,也常健身,從18歲開始,腋下、肛門附近開始起疹子,他原本不以為意,以為是青春痘、毛囊炎,沒想到疹子越長越多,變成一大片,常流血、流膿,衣服腋下老是黃黃、帶污漬,嚴重時,他擔心污血滲出,甚至拿衛生棉墊吸附污血,肛門附近的疹子也讓他痛到無法久坐,差點被這種疾病搞到崩潰。這位男大生看過一些醫師,最後才終於確診罹患「化膿性汗腺炎」,經過開刀治療,症狀才獲得改善。

抽菸、肥胖 發病風險增加 臺大醫院皮膚部廖怡華醫師指出,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自體發炎性疾病,盛行率約萬分之5,女性患者為男性3倍之多,患者年齡以20歲到50歲居多,有這種體質的人一旦抽菸,或有肥胖問題,很容易就會發病。

化膿性汗腺炎剛開始時,病灶有點像毛囊炎,後來會長成像「疔仔」,不過與一般疔仔不同之處在於,疹子間會形成瘻管、連成一片,嚴重時會流血、化膿,夾雜一些疤痕,因為不斷發炎,患者也會感覺疼痛。

病灶常發炎 很容易細菌感染 廖怡華醫師表示,化膿性汗腺炎常發生於腋窩、鼠蹊部等皮膚皺褶處,也容易發生在肛門附近,剛開始不會帶有細菌,但長時間發炎,病灶很可能就開始長細菌,一旦細菌感染,這些細菌往往特別兇猛,可能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若是肛門附近,腸道細菌也可能附著、滋長,味道非常可怕,治療時多需要使用到後線抗生素,才能產生效果。

生物製劑免開刀 提供患者多一種選擇 傳統治療化膿性汗腺炎,多以抗生素、A酸等藥物為主,如要徹底解決問題,就得開刀,將發炎、潰爛毛囊去除,再進行補皮手術。廖怡華醫師建議,已進展至第二期以上、使用口服抗生素三個月以上無效的病患,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幫助控制病情。今年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等自體免疫疾病的生物製劑已通過化膿性汗腺炎適應症,讓不宜手術或控制不佳的患者多一種選擇,多數患者經過3-6個月的治療,化膿、疼痛情形多可獲得改善。

不過醫師也提醒,結核病患者不宜使用生物製劑,因此患者用藥前,醫師會安排檢查,以確認患者是否有肺結核。停藥後3到6個月內,部分患者可能復發,因此生活、飲食習慣也要多注意,避免食用辛辣、高糖食物與乳製品,且不要抽菸、多控制體重,以免疾病發作。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