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老年護理

全球都面臨人口迅速老化的問題!中正大學身處在全台老化最嚴重的嘉義縣,為關注問題,近20年來積極投入成人教育、人權與勞動權益、高齡財務風險、福祉科技與醫療輔具、身心健康促進等研究;此外,更在2016年整合校內資源正式成立「高齡研究基地」,進行全面性深入分析、瞭解與回應高齡社會需求。
高齡研究基地領頭 突破人口高齡困境
中正大學副校長兼高齡研究基地總召集人郝鳳鳴表示,中正大學高齡研究基地已深入調查嘉義縣市產業現況與需求,將與工研院陸續合作掃瞄式熱感應隱私照護系統、工具機智慧主軸之健康監測及診斷、石斑魚病毒檢測及水質淨化、循環農業資材開發、電動機車共享模式與大數據分析等應用研究計畫,希望實際執行應用研究後,補充在地產業發展的技術缺口。
共享經濟 讓長者更自立
郝鳳鳴指出,共享經濟正夯,高齡基地也推出電動機車租賃系統,串聯中正學區、民雄鄉的交通網絡,兼顧環保與使用性。此外,市面上有不少優良的高齡輔具,卻不易被發現,有鑑於此,日前高齡基地與工研院召開「高齡輔具友善設計生態系」共創大會,邀集產官學研界人士共商如何開創貼近市場需求的產品與應用服務,盼透過輔具介入,能讓高齡者生活自立。
老年問題多 高齡基地推永續發展
郝鳳鳴指出,大多人常把高齡與長照劃上等號,認為只須催促政府處理長照議題就好,但高齡不是長照,老年問題是全面性,包含產業、在地社會發展、社會服務等。人口老化造成社會勞動力下降、市場萎縮、人口外流,讓經濟發展停滯;而中高齡者普遍受到年齡歧視,不僅再就業困難,經驗傳承也出現斷層。高齡基地把雲嘉地區當做第一階段的服務場域,串聯在地各個據點,不再只是單打獨鬥,成為一個永續性的系統,無論是否有外來資源挹注都能在地自生。
積極培育人才 把危機化為轉機
郝鳳鳴解釋,中正大學想做的是讓老有所用,讓產業不要因為高齡化撤離,然後滅村、滅產業,應用劣勢創造更多生機。未來中正高齡基地將實務與研究並重,積極進行人才培育,同時持續與政府、研究單位、公益團體、企業及非營利組織合作。

高齡化社會來臨,長期照顧服務法將於明年六月上路,新政府上任後也推動「長照十年計畫2.0」;除了原本的居家照護、社區照護及機構照護之外,並將增加家庭照顧支持者,而且可以藉由輔具,來幫助失能者恢復自我照顧能力。
長照法將於明年六月上路
中華民國老人福祉協會秘書長徐國強表示,長期照顧服務法將於明年六月上路,對於失能者的服務,主要還是在居家照顧與社區照顧,並希望被服務者能夠生活自理,這除了復健與醫療之外,學會輔具的使用,也可訓練他們恢復自我照顧能力。
IC科技輔具可幫助失能者不用人來照顧
目前的輔具很多元,因為科技的進步,甚至有機器人輔具可使用;徐國強秘書長指出,對於照顧失能老人,台灣已有很多新的IC科技輔具,例如智慧手錶、手機,可以藉此進行採買或是叫車,還有穿戴式裝置,以及居家開燈、空調、煮飯等輔具,可以幫助失能者不用人來照顧。
新科技加入智慧使更有人性
徐國強秘書長進一步指出,日本有研發很多機器人,而且稱之為福祉用具,即是運用新科技加入智慧化使之更有人性,而且有外骨骼機器人,可以穿在人的身上,有助行走,但這還在發展階段,所價格昂貴,量產還要一段時間。
高單價輔具將可以租用
失能者若有需要輔具,目前已有很多輔具是可以向政府申請補助;徐國強秘書長說,例如失智老人衛星定位裝置,就可以統一向各縣市長照管理中心申請;此外,明年長照法實施後,對於價格高單價的輔具,例如爬梯機及電動床等,也可以有租用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