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美容醫學除了讓人更美之外,還能讓人更有精神、活力滿分!就有一位高齡九十的老阿嬤,自覺老態原本都不愛外出,每天都待在家裡鬱鬱寡歡,日前由其女兒帶去做微整形,由於看起來年輕許多,因而讓老阿嬤甚為滿意與高興,整個人顯得好有精神與有活力。

下巴萎縮有木偶紋 顯老態與疲憊感

收治這位老阿嬤的開業醫美診所莊德揚醫師表示,該名九十歲阿嬤覺得自己很老了,因此每天都不想見人,而且都躲在家裡;她的臉部主要是下巴萎縮有木偶紋,會看起來比較兇,而且有老態與疲憊感。

老人家多排斥整形 突破心防願意進行微整

其實,年紀大的老人家對美容整形大多有排斥,往往覺得老就老了,何必要動刀做整形;不過,莊德揚醫師指出,老人家常因為自尊心緣故而會排斥整形,而在告知做微整可以看起來更有精神,在突破她的心防後,這位老阿嬤終於願意進行微整。

施打玻尿酸改善木偶紋 臉頰+下巴+嘴唇做支撐

莊德揚醫師進一步指出,建議她以施打玻尿酸來改善讓人看起來很兇的木偶紋,並且在臉頰部位做支撐,以及下巴與嘴唇部位做玻尿酸施打;微整形之後的阿嬤看起來比較有精神與活力,而且也年輕許多,讓她很開心,生活品質也獲得改善。

一名70多歲老先生近來因活動後明顯易喘,且雙腳出現大片出血點,就醫經檢查才發現是高危險的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治療前每週都要輸血,經使用藥物治療後,生活品質明顯提升,目前只需每月回診治療。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吳鴻昌提醒,老人家出現疲倦、牙齦出血或皮下瘀青等現象,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老化;如果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的相關數據出現異常,就應該追蹤檢查,必要時即早介入治療。

多發生於60、70歲

根據歐美的統計,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發生率約為每年在十萬人之中有4起新個案,大多發生在60~70歲的老人家。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是特殊且複雜的血液惡性疾病,因骨髓造血液細胞不正常的成熟,臨床上可觀察到各種程度之血液功能不足(如貧血、白血球及血小板太低),其中高風險群有可能演變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俗稱血癌)。

是複雜的血液惡性疾病

為什麼說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是種複雜的血液惡性疾病呢?其症候群嚴重程度有高有低,低危險群轉變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機會小,存活期可達10年以上;高危險群可能在短時間轉化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存活期平均只有半年。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根治方法 但不適合老人

治療方式大約分3種:支持性療法、低強度治療及高強度治療。支持性治療是指給予適當輸血,以免貧血造成體力衰退或血小板下降出血。低強度治療包括低劑量化療或去甲基化藥物。高強度治療指高劑量化療與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唯一根治方法,但風險高,若病人年輕或體力旺盛且屬高危險族群,最好趕快接受移植以求根治。但由於病人多為老人家,接受移植機會不高,因此,在過去對高風險老年病人除了適當輸血,沒有積極性治療來控制病情。

服用新藥需留意血球數量變化

近幾年有新的治療藥物Azacitidine(委丹札),是目前國內核准且健保給付可治療高危險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的去甲基化藥物。國外研究顯示,Azacitidine可顯著延長病人生命,約一半病人使用後可改善血球低下進而改善生活品質。可能的副作用為噁心嘔吐及治療性血球低下,因此在治療期間需注意血球數量變化。

老年症候群是警訊!

老年症候群的問題,包含聽視力問題、譫妄、疼痛問題、壓瘡、跌倒、日常生活功能下降、失禁、認知功能不良、憂鬱和營養功能不佳等項目。成大醫院老年科黃基彰醫師表示,老年症候群的出現是惡性循環,或老年病況連發事件的前兆,警示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心理調適不佳,自我照護能力低落。對於老年症候群若置之不理,可能造成失能,甚至死亡。

老年症候群影響老人健康

根據成大醫院老年醫學團隊的研究發現,相較於健康的老年族群,經校正其他影響因子後,具有老年症候群的社區老年人,若符合一種症狀其5年的死亡風險相較沒有者增加1.5倍,2種為1.69倍,3種以上則為2.43倍,顯示老年症候群對社區老人的確是不容忽略的議題。

健康老年人雖然身體功能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退化,但是自然老化不至於影響個人獨立執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許多被認為是老化的症狀,實際上卻是生病早期表現。黃基彰醫師表示,而當多重因素的健康問題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累積造成多重器官系統的功能受損,導致個人較不容易應對所遭逢的生理與心理挑戰,這時就會產生「老年症候群」。

周全性評估整合介入延緩老人失能

尤其是衰弱的老年族群,更容易觀察到高盛行率的老年症候群,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分析,65歲以上的老年族群有45.9%最少有1項老年病症候群;85歲和以上的族群更高達64.2%有老年病症候群的困擾。

黃基彰醫師指出,過去老年人的健康照顧以疾病為導向,但老人家常不會主動描述症狀,又因其症狀不典型,若再加上照顧者疏忽等,潛藏之病症常會被忽略而延誤治療。因此,了解老年症候群,可以幫助篩檢有醫療照護需求的老人,藉由周全性老年醫學評估來完成認知、情緒、疾病控制、多重用藥、營養、運動能力等各項分析,再藉均衡營養、復健、運動及整合醫療介入,可達到延緩失能、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