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兒童健康

button-child-176.gif

調查:指出近九成家長關注名不副實的「肝油」產品有誤導欺騙


醫生提醒要留意天然魚肝油成分魚類食品營養豐富,從魚類提煉出來的魚油及魚肝油,是不少家長喜歡讓子女進食的補充劑。有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家長關注「肝油」産品誤導問題,擔心進食成分不明的「肝油」産品會影響子女健康。有兒科專科醫生提醒家長在選擇魚肝油産品時必須留意産品的天然魚肝油成分,以免得不償失。

爲瞭解本港家長對魚油、魚肝油補充劑的關注情况,藥廠葛蘭素史克有限公司特別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2009年1月底至2月初進行調查,成功訪問520名年齡18歲或以上,擁有最少一名12歲以下子女,並曾購買過魚油、魚肝油補充劑給子女進食的家長/監護人。調查報告由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助理總監彭嘉麗發表。

家長關注天然魚肝油成分

調查顯示,受訪家長的子女平均在四歲時開始進食魚油、魚肝油補充劑,六成平均每日至少進食一次,可見此類産品的重要性。大部分受訪家長會爲子女選擇能提供全面健康需要(包括增强抵抗力、促進骨骼成長及腦部發展)的魚肝油補充劑(79%)。同時,受訪家長認爲選擇魚肝油補充劑,最重要是含有天然魚肝油成分(48%)。

家長對魚肝油成分認知不足

掌握正確知識對選擇合適的魚肝油補充劑非常重要。但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家長對魚肝油補充劑的營養成分一知半解:五成七不知道「魚油」不等如「魚肝油」;近四成不清楚兩者的分別;只有少於兩成知道兩者的營養成分有別;近五成受訪家長誤以爲「魚油」含有「魚肝油」的成分(維他命A、D及奧米加3),顯示家長在選擇魚肝油補充劑時需要協助。

家長高度關注「肝油」産品的誤導問題

調查顯示,近六成受訪家長表示知道消委會報告顯示有聲稱「肝油」産品實際不是由魚類提煉而成。高達九成五受訪家長認爲手法有問題,當中最主要認為是名不副實及有誤導欺騙成分(94%),並擔心可能會危害健康(77%)。大部分受訪家長不會購買此種名不副實的「肝油」産品給子女進食(96%)。

魚肝油補充劑提供家長最關注的兒童健康需要

兒科專科醫生張傑醫生表示,均衡飲食能爲孩子提供充足的營養。然而如孩子因偏食或某些原因未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够的營養,家長可考慮以營養補充劑補充日常飲食的不足,但需要小心選擇。長遠來說,應培養孩子有均衡飲食的習慣。

張醫生表示,家長應瞭解營養補充劑的分別及孩子的需要。就常誤解的「魚油」及「魚肝油」來說:「魚油」並不等同「魚肝油」。「魚油」是從魚類的脂肪中萃取,主要成分爲奧米加3脂肪酸(包括多元不飽和脂肪酸DHA)。而「魚肝油」則是從深海魚類(通常是鰵魚)的肝臟中萃取,除含有奧米加3脂肪酸(包括多元不飽和脂肪酸DHA)外,更含有維他命A及D。它們的功用分別是:

  • 維他命A:增強免疫力, 能幫助保持皮膚組織健康
  • 維他命D:增強骨骼及使牙齒堅固
  • Omega-3脂肪酸:有助降低三酸甘油酯及血脂,保持心臟健康。而其中的DHA,對腦部發展十分重要。缺乏足夠DHA可導致認知及行為表現受損。

調查顯示香港家長尤其關注子女的抵抗力、骨骼成長及腦部發展,故魚肝油補充劑較魚油更能提供家長最關注的兒童健康成長需要。

家長應慎選含有天然魚肝油成分的補充劑

張傑醫生表示,魚肝油補充劑營養豐富,能爲兒童提供健康成長所需,故家長高度關注「肝油」産品的誤導問題是可以理解。他建議家長留意産品的天然魚肝油成分,避免購買名不副實的「肝油」産品。

市面上部份含天然魚肝油成分的產品,一歲以上的幼兒已適宜進食,家長可考慮讓子女服用。張醫生提醒家長,應依從産品包裝盒上建議的劑量給予子女服用,以讓他們獲得健康所需。

調查報告大概:

 

 

問 :

小 女 今 年 一 歲 半 , 眼 睛 下 方 腫 脹 看 起 來 有 一 點 淡 紫 色 , 前 後 已 經 有 兩 三 個 月 了 , 眼 科 醫 生 說 是 針 眼 【 麥 粒 腫 】 , 點 眼 藥 水 和 吃 藥 好 久 都 沒 有 好 , 中 醫 給 的 藥 也 不 太 有 效 , 請 問 該 怎 麼 辦 呢 ?

答 :

因 為 這 麼 小 的 小 孩 , 用 正 規 療 法 實 在 不 容 易 確 實 遵 守 。 如 果 用 大 人 的 刺 血 療 法 又 太 殘 忍 了 。 用 薰 洗 法 也 不 容 易 維 持 長 時 間 , 不 過 就 試 看 看 了 。

症狀: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所引發的常見急性傳染病,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發病率最高。得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染。主要症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患兒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等臨床表現,個別患兒更可因病發而死亡。發病多與生活環境衛生狀況較差、衛生習慣不良、個人免疫抵抗力低、接觸已感染病毒的人員等因素有關。病發期多於每年春季開始多發,4月~5月病例增多明顯,5月~7月發病形成高峰。

手足口病的特點是傳播快、易流行,以輕型病例為主,患兒一般一周內即可自行康復。只有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腦膜腦炎等致命性併發症。

防範:

  • EV71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眾多的病原體中最主要的,也是導致疾病的嚴重程度、兇險程度最厲害的。EV71病毒主要還是危害嬰幼兒,5歲以下的佔93%,3歲以下的最多。從死亡病例來看,主要還是小年齡組。

  • 病原有20多種。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皮疹不典型,有的人皮疹只是在手上、腳上幾個皮疹,而不像普通常見的手、足、口全部都有。這些情況可能導致漏診。

對策:

以特徵作對策。早發現、早診斷,能夠對降低病死率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對於3歲以下的兒童,當發現以下症狀:
1、持續高熱不退;
2、精神差、嘔吐、肢體肌陣攣,肢體無 力、抽搐;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迴圈不良;
5、高血壓或低血壓;
6、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
7、高血糖等七條特徵,
就要找醫生或直接到醫院進行治療。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的疾病,要做到“勤洗手、常通風、喝開水,吃熟食,曬衣被”。在疾病流行季,節家長應儘量少讓孩子到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以減少被感染機會。孩子病了,要及時就醫。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