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老年人要保持大腦思維靈活,預防老年癡呆症的發生,應注意以下五少五多。

一、少打麻將多看報:

打麻將雖然也可以鍛煉腦筋,可劣性刺激多,不利於身體健康。打上一二圈可以,時間長了就不利了。而多讀書看報不僅使老年人瞭解更多的國家大事和獲得更豐富的知識,還能陶冶情操,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充實。同時,讀書報能活躍大腦的思維,使神經細胞之間有更多的聯繫,從而延緩腦力的衰退。


二、少沉默多說話:

老年人不能整天沉默不語,應廣交朋友,多談心,多說話,也可在空閒時常給孫輩們講故事。這種勤用語言功能的“大腦體操”,能使大腦思維靈活。


三、少閉門多參加文體鍛煉:

要使大腦靈敏不衰老,不要整天把自己關在自己家裏,經常參加集體活動和體育鍛煉很重要。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健身操、跳交誼舞等,不僅能改善血液迴圈,使人精神愉悅,而且會使大腦得到更充足的供血,促進大腦的正常思維活動和記憶功能,對於防止腦功能衰退很有益處。


四、少享受多動手:

人的一雙手最為靈活,也是用得最多的器官之一。現在科技發達了,人們動手少了。比如,天氣一熱,動輒電扇空調,幾千年傳統的手搖扇都不用了,豈不知,動手搖扇可以鍛煉大腦。在大腦皮層的運動區,管手指運動的區域遠遠大於其他器官運動的區域。因此,多搖扇,多做手指運動如彈琴、織毛衣、做手指活動操等,會使大腦反應更加迅速靈敏。


五、少吃酸性食物多吃富含有助於改善記憶功能的食物:

英國科學家研究表明:大腦中體液的酸鹼度與智商有關係。在體液酸鹼性允許的範圍內,酸性時,智商低;鹼性時,智商高。使血液呈弱鹼性的食品有豆腐、茄子、綠豆、芹菜、蘑菇、葡萄、蘋果等,多吃這些食品使身體調節成弱鹼性,對於大腦的發育和智力開發都大有益處。此外還要補充卵磷脂和含鎂的食品。卵磷脂是大腦脂質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卵磷脂被人體消化吸收後可釋放出乙醯膽鹼,乙醯膽鹼是神經元中傳遞資訊的一種最主要的神經遞質,腦細胞有了這種神經遞質,感覺和記憶力才得以形成。富含卵磷脂的食物有:蛋黃、豆製品、動物肝臟等。鎂這種微量元素能使核糖核酸注入腦內。腦內的核糖核酸增加了,人的記憶力就得到了提高。含鎂豐富的食物有:全麥製品、豆類、蕎麥、堅果等。

韋辰/ 韓振奎

很少有老人越活越快樂,通常都會帶有一些遺憾,這樣的遺憾便容易在心中生根滋長,又因生理及心理因素影響,憂鬱症自然而然找上門,精神科醫師提醒,若家中老年人出現記憶力衰退,以及不明身體疼痛這兩大特徵,應要先檢查是否為憂鬱症所致。

心理+生理+家庭 三方面壓力

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精神科醫師孔繁錦表示,根據統計,老年憂鬱症盛行率最高達30%,因為身體各方面退化,以及情緒控制不佳,銀髮族是所有年紀中最容易罹患憂鬱症的一群人,老年人在心理上經常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沒有用,退休後找不到對社會的貢獻;生理上則有許多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痛的折磨,又因為經歷了許多生離死別而找不到活著的意義,在這樣心理、生理、家庭三因素下,憂鬱症容易伺機而入。

不明疼痛+記憶衰退 恐為憂鬱症

孔繁錦醫師說明,老人憂鬱常以身體不適為表現,如抱怨身體的不明疼痛,但檢查後可能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或是抱怨遠高於該有的情形,更會要求子女頻繁地帶他去醫院檢查;另外,老年憂鬱經常被誤以為是失智,當記憶力衰退時應要先確定是否為真的失智,而憂鬱症所呈現出來的表象就是假性失智,當憂鬱症治療改善之後,失智的現象也會好轉。

陪伴老人 走出憂鬱

其實,治療老人憂鬱症最好的解藥便是陪伴,孔繁錦醫師提到,這個社會對老年人較不友善,不願意將資源投資在年長者身上,自然也讓這些年長者們備感壓力。提醒家人在身邊守護,勿以冷漠、忽視的方法對待家中老大人,陪伴以外加上藥物治療,才是正解。

回顧之旅+口述歷史 有幫助

孔繁錦醫師強調,家人除了陪伴外,也可以多傾聽老人家說些什麼,多陪伴他們出外走一走,聽他們說過往的故事,這樣的回顧之旅有助老人放鬆心情,當他們講得開心時,憂鬱的陰霾也會漸漸一掃而空。

針對國人用藥安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自101年起,委託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聯合北中南九縣市提供藥師居家照護,請藥師親自到府提供專業判斷性服務,明年將擴大辦理。

包含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彰化縣、嘉義市、台南市、台中市、屏東縣、宜蘭縣等九縣市,針對65歲以上,有多重慢性疾病,每天要吃五顆藥以上的高關懷族群,藥師主動到府提供協助,教導民眾用藥安全、協助檢查是否有藥物治療問題等判斷性專業服務。

根據調查顯示,藥師平均每服務一位個案,可發現1.5項與處方有關或疑似藥物治療問題;藥師發現,其中有高達四分之一的民眾,疑似產生藥品不良反應。另外常見的用藥問題還包含藥物產生副作用、藥物劑量過高等。

桃園一名七旬杜奶奶,由印尼看護照顧,每天要吃腸胃科、精神科、三高等十多種藥品,看護善盡責任,按時餵奶奶吃藥,但奶奶怎麼吃都還是不舒服,甚至一連拉肚子好幾個月;藥師朱雪芳得知後,細心替奶奶檢查,發現奶奶有重複用藥的問題,而且同時吃拉肚子的藥跟便祕藥,難怪拉個不停。藥師替奶奶刪除重複用藥,並將藥品做成單一劑量,還在畫上太陽與月亮的圖案,即便看護不在了,不識字的奶奶也能自己服藥。

「真的很感謝朱藥師!」杜奶奶望著藥師表達謝意;藥師主動到府協助民眾用藥安全,不僅能協助老年人了解自己到底在吃甚麼藥,檢查是否有用藥過量、用藥量不足未達藥效、 產生副作用,避免重複用藥對身體產生負擔,還能節省健保花費、減少浪費的問題。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