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國內老年人口首度超越小孩,隨著人口老化腳步加速,越來越多老年人沒人可照顧,連基本的食衣住行育樂需求,都出現問題。專家指出,以台北市為例,房價貴、租金高,老人安養機構一家家關門,國家需要更多資源提供長者照顧。

2020年 台北市進入超高齡社會

根據台北市民政局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台北市總人口數約268萬人,65歲以上年長者將近43萬人,老年人口比率高達15.98%,位居六都之冠。台灣師範大學學務長兼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教授張少熙指出,目前老年人口已超過14歲以下兒童,且青年人口不斷遷出,預估再過3年,到了2020年,台北市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老人欠缺關懷、陪伴 影響身心健康

張少熙教授表示,台北市平均每5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大部分的老年人即使與家人同住,但白天小孩都去上班、上課,午餐都必須自己解決,長久下來,可能營養不足;另外,許多老年人經常足不出戶,雖然有生活自理能力,但長期欠缺關懷與陪伴,對身心健康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老少共餐、共學 雙方都受惠

高齡與少子化社會來臨,張少熙教授期望,各界提供長者相關照顧資源,例如該校設置「銀齡樂活據點」,讓學生參與長者服務,透過共餐、共學的互動方式,增進長者的身心健康,同時讓年輕人能夠參與社會實踐,成為具備人文涵養、社會關懷的公民;未來也將規劃長者成為環境志工,讓社區長者能夠照顧環境、回饋環境,達到活躍老化的目標。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高齡化社會,年長者常會因為身體功能退化而感到傷心,或是身患疾病而非常焦慮與憂愁,以致老年憂鬱症病人相形增加!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老年精神科醫師高靜玲表示,門診中,就有不少憂心忡忡的家屬帶著家中長輩前來就診,在排除生理疾病因素後,發現常是老年憂鬱症問題。

輕度不安易憤怒 難入眠易驚醒

高靜玲醫師指出,典型的老年憂鬱症狀可分為輕度及重度。輕度的憂鬱症狀通常出現不太明顯的憂鬱情緒,像感到挫折、鬱悶、心中不滿、看什麼都不順眼、易發脾氣、失望等,並會伴隨產生一些焦慮、不安、激躁等情緒,患者自己會體會到情緒無法控制,心浮氣躁,而感到不安害怕,也會出現入睡困難型失眠,易驚醒及夢多現象。

重度遲鈍常流淚 悲觀甚至不想活

重型憂鬱症方面,主要以嚴重憂鬱情緒及喪失對以往有興趣事物之喜好為主,高靜玲醫師進一步指出,重型憂鬱症會有明顯的情緒低落、易流淚、時常搖頭嘆息。此外,也影響患者的生活興趣及日常,如以往每日必看的新聞、電視節目及參與社交活動,此時也沒有興趣。也變得不想說話,反應慢,思想遲鈍,動作呆滯。通常患者極易入睡,但睡了一、二小時後就醒來,此時情緒壞到極點,再也不能入睡。重型還會出現悲觀想法,覺得自己沒有存在價值,也沒人能幫助他,甚至出現想死及自殺的念頭。

慢性病使行動不便 退休生活失重心

因老年人易發生慢性疾病,例如腦中風、關節退化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巴金森氏病等,都會影響患者的身體自主性,而使其自尊心受到打擊。高靜玲醫師說,慢性病造成身體殘障及疼痛,引起患者行動不便,甚至連最起碼的日常起居也需要他人協助,對一個自尊心強的老年人而言,就很容易產生憂鬱症。若老年人個性要求完美,對事期望過高、易自責,或除了工作外沒有任何嗜好或休閒活動者,年紀大時也易發生憂鬱症。或其他如退休、親友過世、財物損耗等易產生失落感,就容易產生憂鬱症。

關懷家中長輩 及早治療治癒率高

高靜玲醫師指出,輕型憂鬱症在門診治療,除服用抗鬱藥物,必須接受心理治療,消除心中負面想法,並擴大自己社交圈,使生活變得有意義。重型憂鬱症則以住院治療為主,藥物治療待急性症狀消除後,則需要接受心理、認知及行為治療。在老年人口中,發生率約20%,女性較男性高一倍,老年憂鬱症的症狀很多是以身體不適來表現,也可能造成記憶衰退、認知功能變差及反應遲鈍,一般人容易誤認為失智症。當發現長輩有老年憂鬱的徵兆時,及早就醫治癒率可高過九成,提醒大家關心長輩,把握治療時機。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