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久病厭世、憂鬱、獨居都是老人自殺的原因,其中憂鬱是自殺的一大主因!臺灣老人憂鬱比率估計約12~13%,但當因憂鬱出現不吃飯、不想出門、睡不好、不喜歡社交等情形時,卻又常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或家人不知如何尋求資源,甚或老人不願意踏出家門接受協助,進而增加自殺風險。

獨居老人位處社會弱勢 需要你我多加關懷

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周真貞表示,105年大安區以參與社區活動的老人為對象進行老人憂鬱量表(GDS-15)檢測,共完成檢測4千多位,其中有憂鬱傾向超過5分者僅占1.5%,遠低於臺灣老人憂鬱比率。106年則針對社區獨居長者進行檢測,上半年完成516位,有憂鬱傾向超過5分者占15%,有憂鬱傾向之比率略高於臺灣一般老人。憂鬱症是老人自殺死亡主要危險因子之一,而獨居長者又有很高比例企圖輕生,他們是社區中相對弱勢的一群老人,往往更容易被誤認為身體功能退化,而未加注意。

心理諮商到府服務 協助老人走出憂鬱

106年7月起,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嘗試與社區心理諮商師合作,對於老人憂鬱量表GDS-15量表篩檢≥5分,懷疑有憂鬱症傾向且無法自行外出長者,透過公衛護理師專業初評及轉介,除定期居家關懷訪視外,並安排心理諮商師到府服務,或依需要協助預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區附設門診部社區心理諮商服務!

長期服務於社區心理諮商門診的心理師蔡雪月表示,長者透過參加心理成長團體,亦能提供他們自我調適的過程。

防自殺 你我皆可成為「守門人」

「守門人」是預防自殺的一大重要方法,所有具愛心介入預防工作者都可以預防自殺,包括家長、學生、老師、學校護士、學校職員、鄰里長等等皆可成為自殺防治的工作者。

當察覺照顧的老人有異常行為時,應及早帶往醫院檢查,或接受心理諮商服務,同時也要鼓勵長者多參與社區活動,多運動、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物、有宗教信仰,提供社區資源或其他支持系統,適時幫助老人從憂鬱狀態走出來,就有機會幫助他們回歸正常生活;關懷老人需要大家一起來協助!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老人家可得要小心防跌,以免發生骨折!醫師提醒,老人家除了手腳不靈活,眼睛也會看不清楚,所以動作一定要放慢,以免跌倒造成骨折。

手腕、髖部與脊椎處易骨折

成大家醫科主治醫師張尹凡表示,跌倒最常造成手腕、髖部與脊椎骨折,年輕人反應快,會用手去撐,因而多手腕骨折,年紀大反應慢,若是側跌倒,多為髖部骨折,正跌倒則多為脊椎骨折。

小心姿勢改變及重心不穩

老人家若是跌倒,一旦造成骨折,除了自己受苦,全家人也跟著受累。張尹凡醫師提醒,尤其是年長女性,容易因為姿勢改變出現低血壓,會有頭暈目眩的情形發生,容易發生跌倒意外;還有的年長男性,過年時全家團圓,大多會喝酒,但是千萬不要過量,以免喝醉了也易重心不穩而跌倒。

1200毫克鈣質+800單位維生素D

至於造成骨折很重要原因則是骨質疏鬆;張尹凡認為,五十歲以上,就應該要注意骨鬆問題,平常就應多吃含鈣質的食物,一天應攝取1200鈣質,可多吃魚、牛奶、豆類及綠色蔬菜等補充鈣質,並應多曬太陽,一天至少要有800單位維生素D。

居家環境加裝安全設備

此外,對於有老人家的家庭,在室內環境也應該要特別注意安全,張尹凡醫師建議,可在居家浴室馬桶旁邊加裝扶手,或是廚房地板加上止滑墊,都有助於預防老人家跌倒。

 

隨著冬季到來,跌倒的機率跟著增加,尤其老人跌倒更是非常嚴重的危害,恐會造成憾事。在台灣,根據國健署102年統計,65歲以上老人過去一年跌倒比率為16.5% (約為1/6),跌傷且有就醫者比率達8%。跌倒引起的身體傷害,重則骨折或頭部外傷,會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有些長輩因有跌倒經驗而害怕再跌倒,因此自我限制行動,導致功能和活動能力逐漸喪失。為幫助民眾避免老人摔跤,家庭醫學科醫師莎拉·賈維斯(Sarah Jarvis)在醫學諮詢網站《病人》給出4項建議。

1.夜間起床易跌倒 照明應充足

許多老人容易在夜間跌倒,可能是因為光線昏暗,服用安眠藥,或者太快從床上起身造成的暈眩。尤其老人家半夜常需要起床上廁所,設置一盞夜燈可以幫助他們看清四周,減少跌倒的風險。此外,不平的地毯或電線也應移除,否則容易絆倒長輩。若老人在晚上起身,建議他們先開燈,並且在床上坐一段時間再離開床舖,避免因低血壓引起的暈眩。最後,最好別讓老人家服用安眠藥,若無可避免,應與醫師討論減少藥量。

2.藥物副作用過強 應與醫師討論劑量

雖然藥物都有副作用,但仍不能否認吃藥的療效。有些藥物會造成患者昏沉想睡、頭暈,進而增加跌倒的風險,如強效型止痛藥、抗憂鬱藥、癲癇藥物、安眠藥和部分降血壓藥。如果以上藥物造成的副作用影響生活,應與醫師討論,降低藥量或更換替代藥物。

3.容易頭暈眼花 立即醫找病因

暈眩是造成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暈眩的成因有許多,如果是突然站起後感到頭暈眼花,那可能是血壓過低;如果感覺到房間在旋轉,那可能是內耳平衡系統出問題;其他原因還包含脫水、中暑、心律不整。若有以上症狀,應立即就醫,對症下藥醫治。

4.老人跌倒易再發 可求助防跌門診

由於老人跌倒是危急的問題,即使當下沒有外傷,未來再次跌倒的機率相當高,台灣有些醫院有設立防跌門診,對於易跌倒的患者提供各種醫療和居家安全的建議。醫院有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團隊,能幫助患者改善平衡和肌力,並安排居家環境加裝欄杆和護欄。如果家中有親人常跌倒,可諮詢醫師討論相關就診資訊,照顧家人安全。

參考資料:

1. Essential steps to take to avoid falls this winter.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