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運動才能真正抗衰老!研究證實,「全身垂直律動訓練」能夠改善及預防多種疾病,目前已在許多醫學中心廣泛應用,如高雄醫學大學、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長庚醫院等都有在實際應用。

運動器材幫你練外丹功

運動器材業者指出,全身垂直律動機可以在不增加心肺負擔的狀況下,與人體產生和諧的律動頻率,以正弦波的速度及加速度使人體上下律動,當這樣的垂直律動波轉移至使用者身體時,能夠溫和刺激身體的細胞、血管、肌肉、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骨骼到身體的五臟六腑組織,與中國的外丹功、氣功理論不謀而合,同時民眾只需要站或坐在機器上,就可以達到此效果。

對改善及預防疾病有幫助

全身垂直律動訓練對於預防疾病,以及改善各種疾病都有顯著的成果,運動器材業者表示,全身垂直律動訓練可增加骨質密度、改善心血管功能、協助腦中風者復健、增加肌力與協調性、降低脂肪堆積;去年11月,日本更於國際期刊發表「低頻率全身律動促進神經細胞與受損的神經細胞增生與修復」研究報告指出,透過每天低頻率的律動方式,對受損的神經細胞之修復有幫助。

行動不便也能輕鬆動

運動器材業者提到,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他們也設計出不同的規格供民眾參考,即使銀髮族或是行動不便的身障者,也可以使用全身垂直律動機來達到被動運動的效果,達到維護健康以及改善情緒及睡眠問題。

攝護腺癌是男性年長者常見的癌症。由於攝護腺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因此發現時往往已經到了中期,甚至後期癌症骨轉移的程度。這時不但伴隨劇痛,更容易因骨質疏鬆增加骨折及相關骨不良事件風險,讓高齡患者在罹患癌症的打擊下雪上加霜。

腫瘤特性 攝護腺癌骨轉移機率高

攝護腺癌的腫瘤特性容易轉移至骨骼,藉由破壞骨骼間的動態平衡侵蝕骨頭,造成骨頭脆弱易斷裂。在攝護腺癌骨轉移的治療目標上,會先以疼痛控制為主,再搭配荷爾蒙療法抑制癌細胞生長。

台北榮總泌尿部鍾孝仁醫師表示,通常攝護腺癌患者在接受1~2年的荷爾蒙療法後,約有80%病人可以達到穩定的控制。然而荷爾蒙療法會增加骨質疏鬆的程度,並且在使用第2年後,部分患者會對荷爾蒙療法產生抗性而開始惡化。此時就會建議搭配單株抗體保骨針保健治療,減少荷爾蒙療法帶來的骨質疏鬆副作用,維持骨密度、降低骨不良事件的發生。

腰痠背痛與老化症狀相似 定期篩檢保健康

因攝護腺癌初期幾乎無症狀,而到了骨轉移時期,剛開始也會以腰痠背痛的症狀呈現,容易誤認為是老化症狀而錯失了黃金治療期。鍾孝仁醫師建議,超過五十歲後男性民眾應定期健檢,並注意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指標,如果超標則要懷疑是否罹患攝護腺癌。醫師同時表示有一名高齡患者每次都由老伴陪同前來就醫,一直抱怨全身痠痛以及食慾不振,令家人擔心不已。經診斷為攝護腺癌骨轉移,以荷爾蒙治療合併單株抗體補骨,疼痛控制良好,不僅恢復到可以出遊,食慾也改善許多,家人才放下心中大石。

預防骨不良相關事件 患者需適量運動多注意鈣質攝取

骨不良相關事件不會直接降低患者存活率,但若高齡患者因骨折或疼痛造成行動不便長期臥床,反而容易發生感染或肺炎等併發症,增加治療困難度。鍾孝仁醫師建議除了搭配強化骨骼的藥物之外,平時患者也要適量運動,多曬太陽、補充鈣質,才能維持良好的「骨」氣。

鍾醫師也提到曾有一名高齡80多歲的患者,因泌尿相關症狀且骨頭疼痛不良於行前來求醫,確診為攝護腺癌骨轉移。經標準程序治療後控制良好,患者並聽取醫師建議進行適量運動維持骨密度,耄耋之年還去學了國標舞、參加演出,如此正向的人生觀著實令人佩服。

讓老人家多回想當年,可以紓緩負面情緒及提升自信!根據研究指出,團體懷舊可緩解憂鬱症狀,提升老年憂鬱患者的自信與生活滿意度。另一澳洲研究結果發現,預測死亡的關鍵因素並非健康,而是取決於參與團體的數量。參加讀書會或教會等團體可能可以增加退休後的壽命。

為長者創造有意義的社會互動

人類是社交的動物,如忽略這個天性就會感到痛苦、甚至減少壽命。葉雅馨,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表示,適應退休生活是需要學習的,人的習慣在退休後會大大改變,如原有的工作督促力會因為退休而引發失落感,平日的社會互動也會因此大量減少。所以,創造或增加有意義的社會互動,將成為退休後的另外一個目標,更成為健康的預測。

建立漸進式退休生活模式

葉雅馨主任也建議年長者建立漸進式的退休生活,如果無法訓練自己成為馬拉松選手,不妨養成簡易的運動習慣,例如去公園走走、做做操,或者參加里民中心辦的活動,在這當中認識一些人、增加社交生活,同時也要積極地參與家族聚會,若無法一星期一次,至少要一個月一次,將固定的家族聚餐做為好習慣。

團體懷舊話當年 提供支持與溫暖

憂鬱的老人經常感到寂寞孤獨,認為自己沒有用而退縮,當子女或家人想伸出援手,他們卻又不肯承認自己需要幫助,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蔡佳芬建議,利用團體懷舊,讓憂鬱的長輩自然地接受治療。團體懷舊透過每回合的主題,以不同角度、話題,提供支持與溫暖。透過此療程讓長者的苦痛有了抒發的場合,肯定其生命價值。

蔡佳芬醫師建議家屬可應用懷舊治療的精神,以日常談話的方式陪伴年長者。如:以孫子女學校要交報告為由,從「故鄉」的主題,請長輩回想幼年時光、分享風土民情。詢問長輩印象深刻的事、一起欣賞照片,聊聊故鄉的名勝、名產,討論共同出遊的可行性等,為下回互動與出門走走埋下伏筆。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