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運動才能真正抗衰老!研究證實,「全身垂直律動訓練」能夠改善及預防多種疾病,目前已在許多醫學中心廣泛應用,如高雄醫學大學、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長庚醫院等都有在實際應用。

運動器材幫你練外丹功

運動器材業者指出,全身垂直律動機可以在不增加心肺負擔的狀況下,與人體產生和諧的律動頻率,以正弦波的速度及加速度使人體上下律動,當這樣的垂直律動波轉移至使用者身體時,能夠溫和刺激身體的細胞、血管、肌肉、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骨骼到身體的五臟六腑組織,與中國的外丹功、氣功理論不謀而合,同時民眾只需要站或坐在機器上,就可以達到此效果。

對改善及預防疾病有幫助

全身垂直律動訓練對於預防疾病,以及改善各種疾病都有顯著的成果,運動器材業者表示,全身垂直律動訓練可增加骨質密度、改善心血管功能、協助腦中風者復健、增加肌力與協調性、降低脂肪堆積;去年11月,日本更於國際期刊發表「低頻率全身律動促進神經細胞與受損的神經細胞增生與修復」研究報告指出,透過每天低頻率的律動方式,對受損的神經細胞之修復有幫助。

行動不便也能輕鬆動

運動器材業者提到,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他們也設計出不同的規格供民眾參考,即使銀髮族或是行動不便的身障者,也可以使用全身垂直律動機來達到被動運動的效果,達到維護健康以及改善情緒及睡眠問題。

口腔與牙齒是人體重要器官,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功能退化,衍生的問題有口腔組織的老化、牙齒的磨耗、牙周病的惡化、牙根齲齒的增加、唾液分泌減少而導致口臭等,皆容易造成長者無法順利的咀嚼、吞嚥,容易導致營養不良,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不僅增加社會成本,更直接影響老人生活品質,對健康和生命有嚴重的威脅。

一口好牙活到老 身體健康無煩惱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缺牙比率高達89.6%;而臺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日生也表示,臺北市65歲以上長者定期看牙比率僅佔33.2%。

病從口入! 護牙可維持身體健康

口腔衛生跟全身健康息息相關,一旦細菌從口腔進入血液,它就能進入身體的任何地方,都可能造成感染。口腔健康受影響,輕則影響生活品質,重則引發人體多種系統性疾病,老年人若能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免疫系統也正常,如此才能維持自己口腔及身體健康,達成健康老化之目的。

餐前做「健口操」 老而不掉牙

臺北市牙醫師公會特別顧問、台灣口腔衛生學會理事長張進順指出,「健口操」透過按摩、輕拍或運動以提升長者的口腔機能,包括臉部及臉頰的體操、舌頭的體操、發音練習、唾液腺的按摩及吞嚥練習等,可加強長者攝食時的吞嚥機能,及預防窒息、誤嚥,甚至吸入性肺炎等,還能享受美食,預防營養不良。

口腔衛生服務隊帶動唱! 提升長者學習意願

臺北市牙醫公會為提升老年人口腔健康,拍攝「活力健口操」宣導影片,以生動活潑的方式,介紹健口操的重要性,吸引老年人觀看影片。並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結合,至長者共餐據點推廣「健口操」,由大學學生團體組成「口腔衛生服務隊」現場帶動,以提高學習意願。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年過半百後,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提升。退化性關節炎與職業有很強的關聯,如果年輕時因工作所需常負重或曾有運動傷害,年老較易引起退化性關節炎。復健專科診所院長曾清祥醫師鼓勵銀髮爸爸每天10分鐘,加強肌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找上你!

膝蓋感覺疼痛就應檢查治療

當走路、跑步、上下樓梯或屈蹲時膝蓋會感覺到疼痛,就應檢查治療。經由醫師檢查,給予復健物理治療,如:冷熱敷、關節鬆動、電療、短波、核心肌群穩定訓練等;或藥物治療,如:消炎止痛、補充玻尿酸、增生注射療法。

若需手術 把握術後黃金復健治療期

退化性關節炎不一定得置換人工關節,醫師會依據每個人病史、疼痛指數加以評估。當膝蓋關節炎退化變形嚴重,則需以置換人工膝關節以擺脫疼痛。即使已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仍要把握術後1~8週黃金復健治療期,由專業物理治療師進行有效的復健治療與訓練。

推薦運動1:大腿前側肌群伸展運動

動作1:立正站穩,雙腿與肩同寬,做預備動作。

動作2:右膝彎曲,用右手抓住右腳踝,輕輕往後拉向臀部,直到感覺前側大腿肌肉緊繃即停留,每次停留15秒,重複10下。換另一隻腳做運動。一天兩腳各做3回合。

作用:牽拉股四頭肌(大腿前側)。

醫師小叮嚀:若擔心無法站穩者,請一手扶牆壁或椅子,避免跌倒。

推薦運動1:大腿前側肌群伸展運動

推薦運動2:大腿後側肌群牽拉運動

動作1:仰臥於床,以長毛巾當輔具,一側膝蓋彎曲,腳底勾套兩手拉毛巾,做預備動作。

動作2:將膝蓋打直,緩緩往上抬高角度,維持5-6秒鐘。換另一隻腳做運動。一天兩腳各做3回合。

作用:牽拉大腿後側肌肉。

醫師小叮嚀:平舉伸直的過程要溫和,是慢慢把膝蓋伸直,而不是踢出去。

推薦運動2:大腿後側肌群牽拉運

推薦運動3:股四頭肌鍛鍊運動

動作1:上半身靠牆,雙腿離牆面半步距離,雙腿中間夾彈力球(或可用抱枕、枕頭替代),做準備動作。

動作2:維持上半身靠牆姿勢,垂直緩緩下蹲,膝蓋不下蹲超過45度,維持在45度左右,此時膝蓋不超過腳趾,停留10秒鐘,回復原姿勢。重複5次,一天做3回合。

作用:鍛鍊股四頭肌。

醫師小叮嚀:注意膝關節彎曲角度勿超於45度,以避免讓膝蓋與下背部負擔過大而有受傷風險。

推薦運動3:股四頭肌鍛鍊運動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