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銀髮生活


手機放在襪子、不會認路回家、很容易就發脾氣,《我愛阿嬤妮》舞台劇將失智長者日常行為編入劇中,藉由幽默感人的內容、互動式演出,讓民眾認識失智症同時學習如何預防,巡迴全台至今已2年,超過1萬8千人次觀賞。
根據內政部及台灣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國內失智症患者為24.4萬人,也就是每100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者。台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專員林柳吟指出,以台北市老年人口39萬1292人,推估失智症人口約1萬8000人,但僅有6千多人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手冊,顯示民眾對失智症仍不了解。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企劃專員曾家琳表示,《我愛阿嬤妮》失智舞台劇,劇中透過罹患輕度失智症的阿嬤妮與家人互動,呈現失智症徵兆,包括不認得親朋好友、物品隨意擺放、迷路、懷疑家人偷錢等,希望透過舞台劇讓民眾更加認識失智症,並及早預防。
如何預防罹患失智症?台北榮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培寧建議,時時保持積極正面的心態、多參加社區活動、採地中海飲食型態,多蔬果、榖類、橄欖油,適量魚肉及海鮮,並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能延緩及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老番顛」通常用來形容人老了變得頑固、脾氣壞,其實也可能是失智症徵兆!60歲的王奶奶,原本親切和善、很少發脾氣,近來卻常常生氣,甚至情緒衝動無法控制,家人帶她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了失智症。
用錯失智藥物 病情更惡化
收治個案的亞東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甄瑞興指出,該患者原本在他院就診,醫師診斷為阿茲海默症,並開始服用失智相關藥物治療,結果症狀不減反增,轉至門診才發現,其記憶力退化不多,但腦部額顳葉部位明顯萎縮,確診為額顳葉型失智症。
失智症類型不同 藥物治療也不同
甄瑞興醫師說明,常見的失智症為阿茲海默症,其實還有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等,因腦病變的部位不同,治療的藥物也不一樣;若診斷錯誤,恐延誤治療時機,造成失智症病情變惡化。
再過50年 國內失智人口恐破百萬
甄瑞興醫師表示,根據統計,國內失智症人數約24萬人,隨著人口老化加劇,再過50年,可能超過100萬人,呼籲臨床醫師能夠學習正確的失智症診斷方式,目前國內也將研發腦適能測驗,幫助快速篩選失智症高危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