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全球每3秒就多一名失智症患者,在國內平均1天新增3名患者。預防失智該怎麼做?專家建議,多動腦、運動有助腦部活化,例如桌遊、太極拳都不錯;日常飲食應多蔬果、少紅肉,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

全球3秒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全球失智症報告顯示,全球平均每3秒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指出,失智症造成社會及家庭的嚴重負擔,如何活躍老化及延緩失智是全球重視的議題。

全台失智人口約26萬人

鄧世雄執行長表示,國內65歲以上長者為4.97%,推估全台失智總人口約26萬人,平均每1天新增3名患者的速度急遽攀升中,而台北市 65歲以上長者罹患失智症約有2萬人,建議透過健康飲食及健康生活型態來預防。

腦部活化可預防失智

鄧世雄執行長舉例,桌遊活動有助於長者腦部活化及減緩老化;太極拳運動能改善靈活度、平衡感及肌耐力;日常飲食以清淡口味,多吃大量蔬果、全穀類、魚肉,少紅肉,以及適量紅酒(一天一小杯大約110cc),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

72歲江老太太平時活動自如,原本腦力僅有些自然的退化,生活均能自理,但是最近三個月以來,家人發現她走路越來越慢,步伐變小也比較不穩。同時,頻尿症狀嚴重而且容易尿急,甚至有時來不及到廁所就尿在褲子上了,記憶力的退步也更明顯了,談話應答的反應也慢了許多,家人以為是罹患失智症便帶她就醫。經由神經內科醫師的評估,懷疑江老太太是罹患了常壓性水腦症,透過腦部電腦斷層證實了診斷,經轉診到神經外科進行腦室-腹腔分流手術後,走路和尿失禁明顯進步了,記憶力也有所改善。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外科李建勳醫師表示,常壓性水腦症好發於老人,是由於腦中的腦脊髓液積聚過多導致腦室擴大,造成神經的損傷,表現出來的典型症狀包括行走困難、尿失禁與失智。這三個症狀分開來看,常會被歸因於自然老化而忽略了就醫。由於老人家也可能同時罹患多種疾病,診斷上有時相當困難,需要與腰椎退化疾病、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或自然腦部退化作鑑別診斷。腦部的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可以協助診斷,但有時還需要由腰椎引流腦脊髓液來判斷是否手術治療會有幫助。 常壓性水腦症的標準治療是經腦部進行腦室-腹腔分流手術,分流量的多寡由植入的控制閥決定。手術後需要注意有無傷口感染、分流量過少過多的問題。分流量如果過少,症狀無法進步;分流量過多則可能導致腦塌陷出血,出現頭暈頭痛、意識變化、昏睡或同側手腳無力等的症狀。近年也有新的手術方式不經腦部,而是經由腰椎進行分流。 李建勳醫師指出,常壓性水腦症若能正確地早期診斷,經過分流手術後,症狀有機會改善。但若失智情況已屬嚴重,或是影像檢查發現腦部結構已明顯退化者,治療的效果恐怕不理想。因此,家中長者若同時合併上述症狀,宜盡早尋求醫師專業意見,避免錯失治療時機。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九月是國際失智症月,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舉辦了一場「輕度失智症長者生活型態再設計團體」研究成果發表會;會中有多位失智症家屬經驗分享,其中有位杜娟的媽媽,就因為經由復健以及參加各項團體活動,因而使中度至輕度失智症逆轉為只有輕度失智症。

勤做復健運動

杜娟的媽媽被診斷為輕度到中度失智症前,有很多失序行為,之後全家人都投入照顧行列,而失智症除了吃藥控制之外,行為治療也很重要;杜娟姐說:「我會每天都儘量安排帶媽媽做復健運動,媽媽的失智症病況漸漸有所改善,今年做檢測則是只有輕度失智症。」

多接觸人事物 有利改善失智病況

照顧罹患失智症先生的瑪莉說,剛開始一直上網找資料,先生也不太願意走出來,但是經由參加自我管理方案,多接觸外面的人事物,對我們幫助很大,每週會訂定方案去實施,運動加上飲食調配,長輩們都會互相打氣;因為如果不走出來,反而會更封閉,對病情更不好。

付出感情與愛 建立關係

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表示,人與人之間建立關係很重要是靠感情與愛,社會上有很多獨居及沒有親屬的長輩,而失智症病人也有可能忘了原來的關係,但是如果憑藉著愛與感情,失智症病人仍然會覺得有某種聯結。由於藥物也有極限,所以,必須知道病人需要什麼、適合什麼,付出感情與愛,建立關係,這是面對失智者需要努力做到的。

他們的生活智慧 值得我們學習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物理治療師鄭又升指出,整個活動都是長輩們自己訂定計畫,而且家人只會提醒,完全由他們去執行,有人會報告做了什麼運動,大家彼此鼓勵最讓人感動;其實,失智長輩雖然會忘了很多事,但是他們的生活智慧卻是值得我們學習。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