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有鑑於食物是營養的來源,營養是健康的根本,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在今年8月底於新興衛生所設置「高雄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且因應高齡社會來臨,營養推廣中心今年以長者為目標族群,期透過適當的飲食攝取,協助長者獲得均衡足夠的營養,減少患病、衰弱、臥床及失能情形。

高齡化社會來臨 飲食攝取很重要

衛生局郭瑩璱簡技表示,中心目前有兩位營養師進駐,並輔導26家提供獨居長輩送餐服務之餐飲業者、有長者共餐之社區關懷據點及長照機構,提供高齡健康飲食。營養師走入社區服務獲得長輩及社區據點熱烈迴響。

高雄市營養師公會許慧雅理事長指出,高齡營養原則「三好一巧」為「吃的下」-善用烹飪技巧助吞咬、「吃的夠」-少量多餐能吃盡量吃、「吃的對」-每天吃足6大類食物及「吃得巧」-小技巧讓餐餐更有味。公會將協助營養推廣中心共同培育社區營養人力及發展社區營養教育方案。

加強飲食衛生安全 營造良好用餐環境

高雄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正在進行高雄市長者營養風險評估與民眾飲食認知調查,分析結果將是高雄市民營養政策規劃的重要依據。同時將同步輔導餐飲業者加強安全衛生的用餐及備餐環境的營造。

目前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營養師諮詢時間為每周三下午2點至5點,諮詢專線:07-2294121轉14或13,地點在新興衛生所,歡迎民眾多加利用,並請上網填寫「高雄市107年高雄市民飲食與營養調查」,完成者有機會獲得不鏽鋼碗3件組,活動即日起至11月30日止,將抽出20位幸運兒,詳情可至衛生局臉書「高雄GO健康」查詢。

人生,可以愈老愈有味!為了讓更多人「懂老」、「防老」,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與董氏基金會邀請四位名人,包括兩位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葉金川、資深藝人譚艾珍及合隆毛廠總裁陳焜耀,在台北光點與現場多位超過70歲的長輩們,一起分享自己的老年生活。

度過「好玩」的餘生 越活越精彩

主辦此次活動的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賴進祥表示,為了幫助年老長輩,走出憂鬱症的陰影,當自己的主人,過悠閒的日子。今年特別結合董氏基金會,共同推動「老而無憂,老而自得:老年人憂鬱症防治宣導計畫」。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以大家熟知的孫叔(孫越)為例,告訴每個人學習永遠不會晚,不要嫌老沒用,當年紀漸長,就要懂得接受生命,度過「好玩」的餘生,去享受人生,讓生命豐富而沒有遺憾。

高齡只是一種心態 還有很多理想可做

「老了,不代表『廢了』!」現任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前衛生署長的楊志良則認為,高齡其實是一種心態而已。目前臺灣65歲以上的老人約300萬,推估有近8成可以活到70歲;約6成可活到80歲;另外25%可活到90歲高齡。

其中65~74歲的人之中,有92%的人生活可完全自理;75~84歲的人中,有80%可活動自如;到了85歲以上,還有高達5成的人可以自理生活。楊志良說,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並不低,每個人都要思考如何讓自己年老時,依舊能快樂、有尊嚴的過生活。

有夢想、活得快樂 人生沒有缺憾

因此到了老年,一樣可以有夢想,而且可以活得更快樂!65歲時,葉金川在自己的生日做了一件瘋狂的事,就是跑到紐西蘭玩高空跳傘,他還列出了人生夢想清單,他覺得夢是什麼不重要,不一定每一件都能完成,但只要能完成其中一件,就有價值,而且想到就做,人生才沒有缺憾。他鼓勵老年長者可以繼續工作,或許不一定留在原職場、原職位,但可多從事在地的旅遊、休閒、健康、養生、文藝等服務性消費,並幫助年輕人。

圖片

高齡化社會來臨 長壽是必然現象

高齡化的社會來臨,長壽是一個必然的現象,多數60~65歲的長者,不認為自己是老人,因為上面還有80~90歲的父母要照顧,但照顧年長者是學問,也不容易,譚艾珍以過去照護兩個失智症家屬的經驗分享,她認為,面對照顧別人前,自己要先學會「輕鬆」面對,雖然要把自己當成外人,來面對熟悉卻失序的家人,對很多人來說並不容易,但是如果能放下包袱,「輕鬆看待」就可以解決很多情緒上的困擾。她也特別呼籲老年人,保持赤子之心,觀照自己的身心靈健康,希望自己未來不要被長照。

銀髮族如果平常缺少運動,會肌肉無力,而且會沒有平衡感,一旦有突發狀況,就很容易跌倒;所以,想要預防跌倒,很重要的關鍵就是要運動。復健科醫師建議,銀髮族最好是每天都做運動鍛練身體,訓練好體力與耐力、肌力與平衡力,才能預防跌倒。

盡量出去活動 家事不是運動

高雄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辛宜蓉表示,銀髮族要預防跌倒可以從簡單的運動開始做起,不要爬太高的山,或是去慢跑,要盡量出去活動,其實每次運動十分鐘,一天做五、六次就好,不用一次做運動一、二小時;但是要記得,家事不是運動,千萬不要以為做很多家事就是運動。

做下肢運動 訓練肌力與平衡力可防跌

辛宜蓉醫師建議銀髮族盡量做下肢運動,每天都做運動鍛練身體,訓練好體力與耐力、肌力與平衡力,才能預防跌倒。她並提供以下運動方法:

一、坐在椅子上,一腳伸直後腳踝往上翹,數到五再放下,一次做三十下,換腳同樣做一次,每天做三次,可以增加下肢肌力。

二、下肢拉筋運動,坐在椅子上,一腳彎曲握住腳踝,使大腿的股四頭肌緊繃,然後停留三十秒,一次做三十下,換腳同樣做一次,每天做三次。

三、下肢肌力運動,拿一張穩固的椅子手扶著椅子靠背,在其後站直,墊腳尖,數到五再放下,一次做三十下,每天做三次。

四、扶著穩固椅子的靠背,站直後,半蹲數到五,再站起,一次做三十下,每天做三次。

五、扶著穩固椅子的靠背,站直後,單腳往後方抬起,數到五再放下,一次做三十下,換腳同樣做一次,每天做三次。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