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中醫療法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ㄧ名59歲的張姓婦人,近5年多來,為日益增多的皺紋而煩惱,因不甘心肌膚如此快速老化並留下歲月痕跡,至醫院尋求協助。經每星期施予3次針灸治療,一個月後,張姓婦人額頭上的抬頭紋已消失不見了。

肌膚老化現皺紋內外條件差異影響大不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人體皮膚衰老一般是從臉部最先開始,因此,皺紋是皮膚老化的最初徵兆。臉部皺紋出現的早晚、多少、深淺,常與個人的年齡、體質、遺傳因素、生活作息與工作環境、心理情緒、工作狀況、營養條件及疾病等情況差異,而各有不同。

讓肌齡重返青春除皺抗老「針」簡單

林在裕醫師表示,針灸除皺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基礎。因中醫理論認為,面容的榮衰與人體五臟六腑、氣血經絡密切相關,經由穴位刺激,可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改善皮膚的營養供給及調節皮脂腺的分泌,進而達到消除臉部皺紋、避免皮膚鬆弛的目的。針灸除皺療法不僅針對臉部局部的皺紋,且能調整五臟六腑、氣血陰陽的機能,具有標本兼治的作用,是一種簡單、有效且無副作用的美容療法。

有效抗老除皺改善不良生活作息是關鍵

林在裕醫師特別提醒,消除皺紋的要點首先在於預防,因此注意防曬、規律運動、飲食均衡、睡眠充足及採仰臥姿勢睡覺,都是促進血液循環、維持皮膚彈力,讓皺紋不纏身的秘訣!

台灣不少人選擇吃素的飲食方式,不論是因宗教還是養身的緣故,都會希望盡力避免吃到葷食。中醫藥材中,也會出現動物性藥材,讓不少吃素的患者擔心自己可能因此破戒;其實,患者可先告訴醫師,醫師在開藥時,就可以避免選用動物性藥材。

全家吃素 植物類中藥治病也見效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鄒曉玲分享,曾有一對父母帶著兩個小孩來中醫門診看診,由於全家都吃素,媽媽有心悸胸悶、喘不過氣來的氣血虧虛症狀,正值青春期的小孩想轉骨,最小的小孩有鼻過敏的困擾,由於顧慮到病人吃素的情況,避開動物性藥材,給予植物類中藥治療,效果相當不錯。

吃素的人可以吃中藥嗎?

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中藥局組長黃宗賢指出,普遍而言,中醫所使用的中藥,主要是來自於大自然的植物、動物及礦物,相對於西藥,中藥具有藥性溫和、副作用較輕微的優點。但由於有些中藥的來源是動物,所以對於素食的民眾而言,或許會是一種禁忌。黃宗賢表示,醫院會在病歷上註記病人的飲食習慣,當病人下次回診就醫時,會配合提醒醫生詢問病人,是否要避開動物性藥材。

部分動物性藥材可被植物性藥材替代

鄒曉玲說:「其實有些動物性藥材,是可以被植物性藥材所代替的」,例如:阿膠用於補血、止血時,可以當歸、茜草或仙鶴草來代替;龍骨與牡蠣用於治療高血壓時,可以天麻、鉤藤來取代;龜鹿二仙膠用於改善更年期婦女症狀時,可以八味地黃丸或杞菊地黃丸代替。

醫病良好溝通創造最佳療效

鄒曉玲提醒,每味藥材仍然有其個別的特殊性,替代的植物藥材有時無法完全發揮動物藥材的療效,因此醫師和病人之間必須建立良好的溝通與共識,例如從小吃素的過敏性鼻炎病人,殭蠶、蟬蛻等祛風辛散的動物藥材,可以改用桑葉、薄荷等植物類藥材取代部分功效。如此以來才能讓醫師給予病人最適切的治療。

解決周邊神經病變 高雄長庚中醫治療見成效 

癌症病患接受化療時,避免不了會有副作用,其中週邊神經病變的發生率約30%,患者會出現末梢麻木、遲鈍無力,甚至感到疼痛以及刺癢感,這時恐得減輕劑量或是中斷治療,不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若能透過中醫介入,不僅能有效減緩癌症治療的副作用,也能幫助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使用中藥複方減輕神經症狀 成果刊國際期刊

為了幫助因化療引發神經病變的病患,高雄長庚醫院中醫研究團隊從2016年開始,著手研究中草藥應用在化療引發的神經病變;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科醫師劉俊廷指出,利用文獻整理發現,使用桂枝加朮湯、芍藥甘草湯、濟生腎氣丸等中藥複方,能有效抑制發炎物質來減輕神經症狀,且運用在臨床上也獲得不錯成效,目前成果也刊登於國際期刊「醫學補充療法」上。

59歲女化療後四肢麻木 中醫治療後逐漸改善

臨床上,曾有一名59歲女性,是卵巢癌病友,經紫杉醇和卡鉑化療第4週期後,開始感到手腳包一層膜,且有電流往上竄刺感,甚至末稍也對冷熱敏感性毫無感覺,且化療結束後2個月,症狀也未改看,不僅四肢麻木,走路或站立時間太久症狀更為加劇,直到赴中醫治療後,醫師根據病患濕邪與瘀血閉阻經絡,給予二朮湯和薑黃燥濕化痰、通經止痛,2個月後,症狀已逐漸改善。

中藥複方搭配針灸 避免化療後遺症發生

化療引發的神經病變,目前並無有效的西醫可以治療,以傳統中醫而言,屬於經絡受損問題,因此透過桂枝加朮湯、芍藥甘草湯、濟生腎氣丸等中藥複方,能幫助達到四濕濁、養陰止痛和補腎溫陽的功效,且若能搭配針灸,也能避免後遺症發生;劉俊廷醫師表示,研究團隊也發現,其他像鼠尾草、白芷、菖蒲和薑黃等,因具有勝風除濕和辟惡去邪的功效,在實驗中也可清除自由基,來達到保護神經的功效。

中醫門診延長照護計畫 解決病患化療後問題

高雄長庚醫院也於去年推動「癌症患者中醫門診延長照護計畫」,利用較長時間的留置期間,以治療術後和放化療產生副作用等病患,幫助病患解決化療或術後面對的問題,且自去年9月至今年2月止,已收治包括乳癌、大腸癌、卵巢癌等30位病患,治療約2週後都獲得不錯改善,未來也將持續推動中西醫合作的成效,提供給病患更好的醫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