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中醫療法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14/11/16
從1982年到現在,癌症一直排名國內死亡率之首,目前的治療仍以西醫為主流,包括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標靶療法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劉佳祐表示,西醫治療可以提高患者存活率,並降低復發率,但副作用也伴隨而來,若能搭配中醫治療,則可有效緩解化療的副作用,順利完成抗癌療程。 一位60多歲的男性肺腺癌患者,於2年前發現癌症,但因為胸椎轉移造成下半身突發性癱瘓,不能行走只能臥床,在他院被診斷為末期,且化療效果不佳,因此轉診到中醫門診治療。醫師透過補氣扶正的中藥調理,再配合西醫的標靶藥物抗癌,最後肺腺癌得到控制,也恢復脊椎功能,現在已經可以自行用拐杖行走,平時則維持門診追蹤治療。 劉佳祐表示,化療的副作用對病人療程、生活品質及預後都會造成影響,因此有高達85%的病友,在1年內會使用超過一種以上的輔助和替代療法。目前已有可針對病友提供個別化醫療,利用中醫緩解放化療後,常見的疲倦、失眠、食慾減低、免疫力低下、皮膚炎等副作用。而透過針灸,能改善化療後手足麻木等神經病變,或手術後淋巴水腫等不適等。 劉佳祐說,在門診常見到家屬或患者,因為病急而尋求各式民間草藥,或花大錢買抗癌健康食品,卻忽略了可能的潛在危險,輕則危害身體、重則葬送性命。建議癌友,應尋求正常就醫管道,並和醫師溝通抗癌療程,才能在治療過程中,順利又不失尊嚴。

台灣夏季天氣炎熱,常讓人口乾舌燥,想要隨時隨地都能夠消暑清涼解渴,喝水最好!中醫師並建議,可將陳皮、烏梅、羅漢果、枇杷葉、甘草、薄荷腦等藥材,在家熬煮成涼茶隨身攜帶在外飲用;另一個簡單的選擇,就是藉助市面上濃縮天然草本植物萃取的喉糖,同時具有清涼消暑、生津止渴功效,能夠幫助忙碌的上班族,紓解冷氣房內喉嚨乾燥不適的問題,也可以保持口氣清新與清爽提神。

健康消暑解渴 6大中藥報你知

想要消暑解渴,避免三高、肥胖疾病找上你,其實中藥有適合大人、小孩的選擇,能夠達到清涼解渴、生津止渴的功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兼任醫師周宗翰指出,例如薄荷葉、枇杷葉、陳皮、烏梅、生甘草、羅漢果等中藥,具有清涼解渴、清熱潤肺、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

烏梅可生津止渴 生甘草清熱解毒

周宗翰醫師說明,薄荷葉能夠健胃祛風、祛痰利膽,改善喉嚨乾癢;烏梅可生津止渴,具有血液凈化、消除便秘、增進食慾的功效;生甘草能清熱解毒,有助增強人體免疫系統。

枇杷葉清肺止渴 陳皮健脾順氣

枇杷葉則對熱病、口渴、消渴特別有效;陳皮可以潤肺、止咳、化痰;羅漢果具有補脾健胃的功效;羅漢果能清肺熱,改善咳嗽、生津止渴。

改善口乾舌燥 醫師分享秘訣

現代人工作繁忙、壓力大,容易口乾舌燥、口氣差。口渴喝水是最好的解渴方式,醫學博士林郁晴醫師表示,藉由各式中藥材在家熬煮成涼茶,隨身攜帶飲用,更能達到清暑解熱、生津止渴目的。而利用不同劑型的中藥製品也不失為另一種選擇;諸如即飲包、茶飲、茶包、口含錠或是喉糖等都可以應用在不同需求的族群或場合。例如濃縮製劑的喉糖,常見添加陳皮、烏梅、羅漢果、枇杷葉、甘草、薄荷等中藥成分,確實可增加清涼潤燥、清熱解鬱、生津止渴等功效,能夠幫助忙碌的上班族,紓解冷氣房內咽乾舌燥、口舌膠黏的問題,也可以保持口氣清新與清爽提神。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估計,國人因人口老化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再過十年,台灣超過65歲的老人將占總人口比例的20%,也就是說,每五個人之中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國家」,成為全世界最老的國家之一。未來社會不僅要面對老人照護問題,對於常誘發於老人族群的帕金森氏症治療,也成了各界重視的議題。

帕金森氏症的起因是中腦內黑質部的多巴胺神經元退化,不僅會損害患者的行動,也會影響語言能力以及其他功能,目前造成退化的真正原因仍尚未得知,推測是和腦細胞快速退化有關,帕金森氏症多發於50至60歲,年齡越大發生機率越高,男性較多。相較於65以上女性老人易罹患的阿茲海默症,兩者雖皆與大腦神經退化有關,但表現的特徵卻大不相同,阿茲海默症的主要特徵是失去記憶,但帕金森氏症卻以行動障礙為主。

根據統計,全球目前約有700萬到1,000萬名帕金森氏症患者,症狀包括動作遲緩、顫抖、僵直、姿態保持障礙等。目前帕金森氏症治療可利用一種名為左多巴的藥物來協助患者腦分泌多巴胺,以緩和肌肉顫抖的情況,也有不少患者尋求中醫協助,透過針灸、藥補的方式來達到運動機能的恢復。

中醫李政育醫師表示,透過針灸治療可活化腦部細胞、刺激多巴胺的分泌,改善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延緩病程進一步的惡化,中藥方面,則可行氣活血、改善腦部循環,促進腦細胞再生,修復腦部神經功能。

帕金森氏症發病通常為年長老人,身體抵抗力低弱,必須增強體質,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輕症狀為原則。在中醫的範疇中,帕金森氏症屬「顫震」、「跌厥」、「肝風」、「振掉」範圍,特點是本虛標實,虛為肝腎兩虛,氣血兩虧兼陽虛,實為風痰、血瘀肝腎兩虛可用右歸飲加黃耆、川芎、赤芍、當歸、銀杏葉……,氣血兩虧兼陽虛者可用補陽還五湯(育生)加四逆湯、人參粉、川七粉,痰飲多者可用溫膽湯或半夏天麻白朮散加減,,臨床上再配合針灸(需溫針),療效更為顯著。

帕金森氏症治療的方式雖多,但都必須經過專業醫師的診斷,除了按時用藥外,運動機能的復健治療更為必須,此外,患有帕金森氏症的人通常會比較憂鬱煩惱,應該隨時給予患者鼓勵及勇氣等精神治療,配合職能治療、復健治療和心理治療,延緩運動機能的惡化,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