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中醫療法

根據國內一項針對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所做的連續3次普查,發現從1993到2014年,國人肥胖嚴重度不斷上升,「肥胖+體重過重」比例自33.2%增加到43.4%;「肥胖」從11.7%增加至22.1%;「病態肥胖」則從0.4%上升為1.4%。而國人10大死因中,就有8項與肥胖有關,使「肥胖」成為全民必須重視之健康課題。

39歲林先生,國小就是肥胖兒童,20歲時體重已達100公斤,34歲時更飆到140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高達43。2年多前因嚴重胃食道逆流,求助於西醫治療,但因藥物效果不佳轉至中醫診療。

經過1年半的治療後,體重從129公斤降至97公斤,BMI指數也降到33,更重要的是健康狀況明顯改善。收治個案的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內兒科主任江昆壕表示,從BMI指數來看,林先生就是典型的病態性肥胖案例。

中醫認為,肥胖是「陽虛陰實」的複雜病態,身體代謝脂肪的功能不足,導致脂肪堆積,其中牽涉到五臟六腑功能失調、氣血津液失常與陰陽失衡,因而造成體重不正常上升。

因此,治療上必須先補養臟腑陰陽與調理氣血津液,恢復其正常功能狀態,多採用桂枝湯、平胃散、溫膽湯、五苓散、苓桂朮甘湯、濟生腎氣丸、四逆散、桂枝茯苓丸等方劑,功能主要是活血化瘀、化濕濁、燥濕化痰、補陽及調和肝脾等,再搭配其他單味中藥,每日服用3次。

江昆壕建議,務必配合飲食與生活方式的調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飲食上,應遵循四原則,即「細嚼慢嚥」、「不吃不該吃的」、「不刻意少吃」與「不要吃過飽」。

從林先生的案例上看到,就算無規律性的運動,僅僅是飲食控制,就可明顯感受體重降低,同時,因肥胖引發的高尿酸血症、脂肪肝、脂肪性肝炎,獲得緩解、甚至治癒,不僅身體不適都消失了,生活品質也跟著改善。

江昆壕指出,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和生活作息不良,是肥胖盛行率逐年升高的原因。要改善肥胖問題,調整正確的飲食習慣和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再搭配適度運動,是最重要的關鍵。

必要時尋求中醫調養身體、改善體質、治療肥胖,才能找回健康。中醫減重的好處,是不傷身、無副作用、無併發症、不會引起不適症狀,是飽受肥胖困擾者的極佳選擇,不過,中醫治療時間長短,會因為個人狀況不同而有所差異。

江昆壕進一步建議,欲有效減重者,千萬不要熬夜,並遠離冰品、甜食、麵食類和含糖飲料等,就能讓減重更有效率。

肥胖判定~BMI(body mass index) 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衡量體重過重和肥胖的一個標準,是指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即BMI=BMI=w∕h²。西方人與東方人的肥胖標準不相同,WHO定義BMI≧25為體重過重,≧30為肥胖;我國衛生福利部則定義BMI≧24為體重過重,≧27為肥胖,而≧40時,便可視為「病態性肥胖」。

(文章授權提供/國家網路醫藥)諮詢專家/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內兒科主任 江昆壕

中醫藥膳穴位按摩 舒緩腸病毒不適症狀

即將邁入腸病毒高峰期,預防勝於治療,除了勤洗手且正確洗手等做好衛生工作,也可透過中藥調理幫助提升免疫力,遠離病毒侵襲;花蓮慈院中醫兒科主任楊成湛指出,像是中藥口噴劑型,就有助於增強抵抗力,若不慎染病,則可採藥膳、茶飲、穴位按摩等方式,有效舒緩腸病毒帶來的不適症狀。

腸病毒屬於溫病 具有風邪熱毒

傳統中醫而言,腸病毒是風邪熱毒、兼夾濕邪,且侵襲人體為病,症狀屬於溫病,主要因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也就是六氣變化過大,造成六淫的風熱疫毒與濕邪;楊成湛醫師表示,臨床上,就曾有兩名小兄弟輪流感染腸病毒,弟弟甚至因發燒不退,出現嗜睡意識不清等情況,所幸住院治療後,已痊癒出院。

預防勝於治療 穴位按摩增強免疫力

中醫在預防腸病毒上,以清熱解毒利咽的金銀花茶,或提升免疫力的穴道按摩,包括按摩合谷、曲池、迎香等穴位,提升免疫力;楊成湛醫師表示,至於患者,除了透過西醫支持療法,中醫則採清熱解毒方式,利用黃蓮、黃岑、板藍根、玄參等十四種中藥材的口噴劑,能有效舒緩不適症狀,臨床研究也證實,口噴劑可使8成的輕中度腸病毒患者,病程縮短至2天。

圖片

做好衛生習慣 遠離病毒侵襲

腸病毒潛伏期約3至6天,患者會出現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症等典型症狀,甚至還可以會有嗜睡、意識不清、肌躍型抽搐等症狀,一旦出現症狀應盡快就醫治療;花蓮慈院兒童社區醫療科主任朱家祥呼籲,預防勝於治療,家長應多注重孩子的衛生習慣外,也應減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若不慎感染,落實請假在家隔離至少七天,並就醫治療。

舒適的放鬆時光,坐在沙發上看看電視節目,廣告時起身倒杯水,卻再也想不起剛剛握在手中的遙控器跑那去了!這樣健忘的情況許多人認為是大腦老化的跡象,事實上,許多中醫師提醒,「氣虛、腎虛」也是健忘成因之一!

健忘不僅是老化 氣腎虛卻不知

對於民眾常反應自己的「健忘」情況,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西醫整合科主任陳建宏指出,除了因為身體老化,機能下降之外,加上現代人壓力大,又缺乏均衡飲食,都逐漸對記憶力產生影響,這些都與氣虛、腎虛息息相關,也可能合併出現其他症狀;因此中醫診療都會先診斷患者屬於何種情形,再對症下藥。

天然食物增強記憶 煮飯避用鋁鍋

陳建宏說明,面對健忘的情況,除了就醫外,也可以利用「飲食及按摩」來自我保健。在飲食方面,可以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卵磷脂」,包含蛋黃、豬肝、黑芝麻、大豆製品、山藥、蘑菇、花生等;其次,也要補充微量元素-鎂、鉀、鈣,如:香蕉、番茄等;也可以透過香菇、大豆、發酵豆製品裡的「維生素 B12」,與綠色植物、柑橘類中的葉酸,來促進神經活動,活絡大腦。

除了補充「好食物」,避免「壞東西」也很重要,例如重金屬會使腦部活動變慢,因此陳建宏提醒,務必留意家中鍋具,避開使用鋁鍋,改為不鏽鋼鍋或陶鍋,以免吃進太多鋁離子,恐提高失智風險。

按摩自我保健 早上梳頭也可以

除了藉由飲食補充養分,也可透過按摩自我保健。一般增進記憶的穴位集中在頭部,頭頂的「百會」為諸陽之會,按摩可醒腦開竅;百會旁各隔一寸之處為「四神聰」,這四個穴位有助腦部血液循環。額頭髮際正中直上 0.5 寸處則為「神庭」,旁開 3 寸為「本神」;這些穴位底下是大腦額葉,負責掌管記憶、心智功能,因此適度刺激頭皮,可以健腦、增加智能活動。

不過,穴位複雜,如果掌握不準,可以在早上起床後從前往後梳頭 2、3 分鐘,帶點力道按壓頭皮,是最方便的保健法。陳建宏也提醒,按摩重點不在痛,有些痠脹麻的感覺即可,千萬別用力過猛,反而受傷。

適度攝取營養 勿過量維持機能

藉由日常生活累積,利用飲食及按摩的方式,不僅可以加強身體機能維護,同時有效增進健康,培養良好習慣,增強體力及記憶力,陳建宏也呼籲,儘管飲食搭配能有效果,但都應適度攝取,不宜過量造成身體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