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體檢須知

&研究顯示,大規模推動癌症篩檢,能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其中子宮頸抹片檢查,可大幅降低6至9成的子宮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子宮頸全面標準化死亡率,每10萬人口從92年的8.4人,降低至101年的3.9人;原台南市和原台南縣,則分別從92年的9.9人、11.6人,101年已降至3.8人。依據臺南市衛生局統計,從100年到102年,每年30到69歲的婦女,約有15~18萬人次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檢查率占該年齡層約35%。發現異常人數,100、101和102年分別有1122、1132和953人,確診為子宮頸癌人數,分別是405、387人,102年癌前病變278人中有275人確診癌症,確診率達34~42%。研究證實,9成以上的子宮頸癌可歸因於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而性行為是HPV主要的傳染途徑,性關係愈複雜,愈容易散播。HPV種類高達200多種,約40種會侵犯生殖系統,而形成子宮頸癌的主因,多為感染16、18、31、33、52、58型HPV。市面上的HPV疫苗,主要預防16、18型病毒,研究證實,施打疫苗效期約達5到6.5年,沒有性行為或未感染HPV婦女,接種後的防護率約6到7成,但無法完全避免。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HPV疫苗和其他疫苗一樣,並非所有接種者都會產生一輩子的保護性免疫反應,有些案例即使接種過疫苗,仍罹患子宮頸癌。因此建議,已施打HPV疫苗並有性行為經驗的婦女,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至少每3年一次。此外,HPV疫苗是預防性疫苗,但對於已存在子宮頸癌相關病變的惡化無法預防,更無法預防所有致癌型HPV類型,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仍是最重要防護。

記者林怡亭報導

在台灣,癌症已連續35年蟬聯十大死因第一位,要預防癌症最好方式,就是早期診斷,且正確分期治療,目前可透過氟化去氧葡萄糖正子掃描,有效發現癌症分期及偵測復發的現象;成大醫院核子醫學部主任姚維仁指出,包括乳癌、淋巴癌、大腸直腸癌、食道癌、頭頸部癌、肺癌、黑色素癌、甲狀腺癌以及子宮頸癌等九種癌症,可採以健保給付此項檢查。

超音波檢查 助正子掃描有效確診

癌細胞通常有較高葡萄糖攝取,可提供全身掃描的正子掃描下,形成熱區,能快速檢查全身癌症;姚維仁主任表示,但要注意是,並非所有癌症都有很高葡萄糖攝取,像是肝癌、部分乳癌和腎臟癌等,另外包括發炎和良性腫瘤等,則屬於高的葡萄糖攝取,並非癌症,這時可結合像是電腦斷層和超音波檢查來輔助。

超音波輔助正子掃描 減少侵入性檢查

超音波檢查能協助判斷正子掃描中局部高葡萄糖攝取的特異性,減去不必要的侵入性檢查;姚維仁主任說,過去兩年,成大醫院正子中心共進行2491位全身正子掃描,發現1933位為癌症患者,558位則是健康受檢者癌症篩檢,但其中有156例出現局部甲狀腺葡萄糖攝取結節,經超音波檢查,有19例確診為甲狀腺癌。

有癌症家族史 可採以正子掃描癌篩

其中,在40例的甲狀腺癌比良性結節有更高的葡萄糖攝取;姚維仁主任表示,根據文獻統計,若單以正子掃描,發現局部葡萄糖攝取結節為甲狀腺癌症約25%,但若以超音波診斷,發現疑似有甲狀腺癌者惡性率約28.5%,但若將正子掃描結合超音波,惡性率可達48%,再加上結節為高葡萄糖攝取,惡性率更可高達78%,顯示檢查上正子掃描結合超音波能篩檢癌症的好利器。

即將迎來炎熱夏日,隨著氣溫一路飆高,民眾習慣來杯清涼的飲料消暑解渴,但卻鮮少認知飲料裡的「糖」,不論是蔗糖或是高果糖玉米糖漿,會導致肥胖以及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一名61歲男性,平時很喜歡喝含糖飲料,因肛門附近傷口化膿,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糖尿病,醣化血色素高達11.3 %。

胰島素救援療法 控糖且提升胰臟功能

收治這名患者的台南市立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黃聖德醫師建議該其接受胰島素治療1至2個月,使得胰臟功能提升,往後用藥也比較有效。該患者接受建議,在施打胰島素一個半月後,就無需施打,只留下原本簡單早晚一顆單方的藥,血糖也控制良好。黃聖德醫師表示,這就是所謂的胰島素「救援療法」,讓患者在初期施打胰島素,短期內控制住血糖,還能有效提升胰臟功能。

遠離糖尿病 撇除舊迷思

黃聖德醫師強調,糖尿病治療,有所謂的「遺贈效應」,便是越早將血糖控制,就會遺留給身體越好的體質,減少腎病變、眼病變、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等,大小血管併發症的機率。另外,民眾對於胰島素有「傷腎、很痛、罪惡、上癮」四種迷思,黃聖德醫師解釋,高血糖才是傷腎元兇,使用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好,反而保護腎臟,而且打胰島素是注射在皮下,針管也有改良,疼痛感也隨之降低。

當民眾發現罹患糖尿病時,及早前往醫院診斷,使用胰島素,將有助於快速使得血糖達到標準,而不傷身體,往往也可以爭取更多「遺贈效應」的時間與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