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甘苦生活節 統一獅高國慶分享甘苦談

家扶基金會將在10月3號舉辦第二屆甘苦生活節,這次特別請來統一獅高國慶分享一路走來的甘苦談,透過真實的甘苦故事,希望能號召民眾一起參與,喚起社會大眾對於貧困家庭的辛苦,只要能多點關心和協助,就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這次邀請統一獅高國慶分享經驗,就是因為過去家境並不優渥,父母靠務農和賣菜辛苦養活一家七口,也因此高國慶常常必須和弟弟半夜一兩點就起床,和媽媽到市場批貨;高國慶表示,好不容易上了小學加入棒球社,才因為包吃包住,幫家裡減輕不少負擔。

而也因為高國慶就對棒球產生興趣,從國小認識棒球後,就設定要打進職棒的目標;高國慶表示,但這一路上也曾經出現想放棄念投,但最後都因為夢想和堅持,才學習中逐漸長大,成為職棒選手,直到現在進入職棒,也發現還有很多需要挑戰的困境,面對低潮,只能從苦中找尋樂觀態度,勇敢面對。

為了宣傳第二屆甘苦生活節,高國慶也一邊啃甘蔗,一邊吃苦瓜,象徵願意同甘共苦的意義,希望能以自身經驗,鼓勵貧困家庭努力面對生活,多點樂觀和堅持,一定能渡過生活困苦的時刻。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我的藥袋會說話 服務視障高齡不識字民眾

「藥袋第1袋,每天早晚飯後各1次,每次1粒,淡紅橙色、圓扁形、印字-269/STD,消炎止痛」這是手機播出用藥語音的說明,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104年8月起實施視障友善就醫流程,提供多元化無障礙藥袋,增設會說話藥袋服務,提供視障者只要手機掃描,就可以聽到用藥資訊。

衛福部彰化醫院謝文淮院長表示,彰化醫院從101年成立「正確用藥教育推廣團隊」深入社區教導民眾用藥安全,該中心不斷提高友善多元化,今年8月特別為視障民眾提供民眾說話及點字藥袋服務,為高齡不識字民眾提供客製圖像化的藥袋,為來自印尼的看護提供印尼文的藥袋服務,全方位的藥袋,改善高齡、弱勢族群用藥安全。

高齡化的社會,讓很多老年人出現獨居的現象,有多重慢性疾病的老人更是普遍,如果是視障者再加上有慢性疾病的話,治療藥物更是琳瑯滿目,藥物服用方式又分為三餐、二餐、飯前、飯後、睡前,這麼多種吃法,對視障者真是一大考驗。

藥劑科黃聖剛主任表示,「正確用藥教育資源中心」特別針對視障族群者,設置溫馨空間提供正確用藥專人輔導,提供民眾用藥資訊,以客製化逐一將藥物吃法、適應症、外觀說明錄製後,存成條碼檔案,再與藥袋一起印出,視障者只要用手機掃描條碼,就會說出藥物的使用說明,另外每個藥袋還會附註服用方式的點字標語,讓就醫用藥部分得到更多的保障,達到整合照護跟減少服錯藥物問題的發生。

 

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 生醫發明吸睛

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將登場,搶先曝光多件創意發明品,包括可一針見血的「皮下靜脈顯像用眼鏡裝置」、一對多「尿布偵測與預測系統」、經濟型「定時自動翻身機」,以及可望治療癌症及血小板低下症的「單離自金剛纂化合物」。

2015年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將於10月1至3日在台北世貿一館展出。今年有來自日本、泰國、馬來西亞、波蘭等17個國家參展,超過500家廠商及發明人,展出超過1500項專利技術作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副局長洪淑敏表示,此次展覽結合智慧、生醫、科技創意,主要分為發明競賽區及技術交易區;發明競賽區展示學校及各行各業創新研發成果,並同步舉辦發明競賽;技術交易區展示各部會產官學研創新技術,希望藉由本展交流平台讓買主及消費者認識產品,帶動交易商機。預計3天展期將可吸引8萬名國內外買主及民眾。

其中生醫創意發明品最吸睛。包括工研院研發「皮下靜脈顯像用眼鏡裝置」,讓醫護人員可精準抽血;中國科技大學研發「尿布偵測與預測系統」,可準確偵測尿溼度並具提醒功能,方便長期照護人員監控;吳鳳科技大學、北港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共同研發「定時自動翻身機」,可為癱瘓病人定時自動翻身;馬偕醫院研發「單離自金剛纂化合物」,往後可以應用於治療癌症、血小板數量低下等用途。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塵爆傷患:命重要 截肢沒有什麼大不了

八仙塵爆傷患、18歲的張庭瑄,全身53%、2至3度燒傷,經過2個半月的搶救與治療,終於順利出院。她說,幸好只是右小腿截肢了,還能保留膝蓋可以穿義肢,「命比較重要,截肢沒有什麼大不了,再裝義肢沒關係。」

台北慈濟醫院舉辦溫馨歡送會,慶祝八仙塵爆傷患張庭瑄、鍾沛潔出院。張庭瑄說,謝謝大家努力搶救她的腿,原本整條腿要截肢,幸好只是小腿沒了,還能夠裝義肢。鍾沛潔則說,感謝醫療團隊把她從鬼門關前救回來,會更珍惜自己的生命。

台北慈濟醫院院長趙有誠說,張庭瑄的右小腿組織因燒壞而造成動脈阻塞,血流無法從心臟送到右腳,傷口不僅無法癒合更成為感染源,不得已必須進行膝下截肢保命。截肢前,特別邀請一位左小腿截肢但樂觀勇敢的患者,現身鼓勵她與家屬,讓張庭瑄能勇於面對。

趙有誠說,兩位患者住院期間情同姊妹,鍾小姐幾乎天天幫張同學推輪椅出來散心,一邊相互鼓勵、一邊做復健。他也勉勵,兩位未來復健要繼續加油,希望下次看到的時候可以走得更穩。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乳房X光攝影篩檢 7成乳癌可發現

妳做過乳房X光攝影嗎?去年北市聯醫乳房攝影巡迴車,超過2千名婦女篩檢,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首次接受篩檢,共發現12名乳癌患者,逾半數是早期乳癌。醫師表示,乳房X光攝影是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可偵測高達7成乳癌,早期發現治癒率高達9成,建議女性朋友多加利用。

目前國健署提供國內45歲至未滿70歲婦女,及40歲至未滿45歲二等親內有乳癌病史的婦女,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放射科主治醫師林家興表示,乳房X光攝影篩檢雖然是一種有效的篩檢工具,有效率高達7成以上,可早期發現乳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2至3成的死亡率。

林家興指出,包括具高危險基因BRCA1及BRCA2、乳癌家族史等,是乳癌高危險因子族群,除了加強乳癌篩檢,平時也要注意乳房是否有異常,例如腫塊、皮膚增厚、凹陷、紅腫,疼痛、異常敏感、乳頭內縮、出血、異樣分泌物,都可能是乳癌徵兆。 

機能性素材入食品 保健食品變好吃

保健食品不好吃?吃保健食品就像吞藥一樣?以往保健食品都是膠囊、錠劑,如今許多產品改為飲品或粉末,更將機能性素材加入日常食品中,不但方便入口且易於吸收,讓民眾一邊吃東西,一邊就把營養素吸收了。

生策會12年前開始召集國內食品專家組成評審團,至今已有近300項保健食品通過SNQ認證,今年第一梯次送審且通過,共有22項保健食品,其中可以看出相關機能素材優質化的趨勢。

SNQ評審委員江文章舉例,像是輔助消化吸收的膳食纖維變身早餐飲品,也有產品將胺基酸、幫助消化的寡糖加入運動飲料中。另外,許多產品也愈來愈符合中高齡者的需求,例如營養補給品變成日常的飲料或早餐穀粉,取代傳統錠狀形式,讓長輩更好吞嚥、吸收。

保健食品入食品效果有差嗎?SNQ評審委員陳樹功強調,為確保產品的功效性,SNQ的審查機制中,廠商最少必需提具指標成分的檢驗報告,也就是產品主訴求的成分多寡,證實保健食品的營養機能具有一定效果,民眾可以安心食用。

 

失智症非正常老化 是致命性疾病!

失智會致命!根據台灣調查發現,民眾對失智症仍有許多誤解,包括失智是正常老化現象、失智症不會致命等。醫師強調,失智症是腦部退化疾病,當腦部出現病變,身體各器官也會逐漸衰退,甚至衰竭,嚴重恐致死。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國內約有24.4萬名失智症患者。台灣失智症協會預估,10年後國內失智人口將達38.8萬人,30年後則會到79.4萬人,成長高達225%;屆時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中,超過1成有失智症。

隨著人口老化,失智症患者愈來愈多;然而,國內民眾對失智症仍有許多錯誤認知。劉建良,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任, 指出,根據調查發現,近7成民眾把失智症徵兆當成是正常老化現象,4成誤以為失智症是非致命性疾病。

劉建良強調,失智症是一種腦部退化疾病,腦控管了全身器官,一旦腦部出現問題,身體的器官將慢慢失控、衰退,包括呼吸、心跳及血壓等,當器官衰竭後,生命就受到了威脅,也就是說,失智症是一種會致死的疾病。 

 

打擊淋巴癌,謹記身體六大警訊

78歲的鍾伯伯本身有高血壓,長期服用藥物控制,平時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生活可自理不需假他人之手。不過從今年8月初開始,家人發現他的食慾變差,體重開始有明顯下降的情形,人也變得比較虛弱及嗜睡。於是家屬將他帶至急診求醫,經抽血發現腎功能明顯變差,且血液中的鈣離子數值非常高,經過一連串相關的檢查之後,發現其肚子裡有許多腫大的淋巴結,切片結果證實為惡性淋巴癌。 國立成功大學醫院斗六分院血液腫瘤科高婉真醫師指出,根據衛福部103年度最新統計,癌症已連續33年居於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淋巴癌為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九名,且其健保癌症醫療支出在近幾年也有大幅增加的趨勢。但仍然有許多的社會大眾對於淋巴癌認識有限,無法早期辨識相關症狀,早期就醫接受治療,而導致後續評估治療的困難及風險。 高婉真醫師解釋,淋巴癌是身上的淋巴系統細胞發生病變所產生的疾病,臨床表現上主要以淋巴結腫大為主,多數病人會合併不明原因發燒、容易盜汗、體重減輕等症狀,若腫大的淋巴結壓迫或侵犯重要器官時,會引起相關的器官損害或衰竭。淋巴癌可再細分為何杰金式及非何杰金式淋巴癌,雖然治療上都是以化學藥物治療為主,但兩者所選擇的配方是不同的。在少數生長緩慢的淋巴癌,因為大多數病人都是沒有症狀的,可以建議積極的門診追蹤或局部放射線照射治療即可,直到病人出現了淋巴癌相關症狀再開始接受化學藥物治療。但在生長快速或是較高惡性度的淋巴癌,則必須早期著手治療,以改善病人的症狀及避免未來發生相關器官的損害。 高醫師說,為了讓大眾能更加認識淋巴癌,近年來為響應「915世界淋巴癌日」,宣導大眾認識身體六大警訊---燒、腫、癢、汗、咳、瘦,藉此六字訣簡要強調淋巴癌相關症狀,以期提高大眾對淋巴癌的認識及警覺,並早點尋求醫師的協助及治療。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