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公費流感疫苖開打 高危險群優先接種

入秋氣溫漸涼,即將進入流感流行季,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於10月1日開打,疾管署今年共採購316萬3000劑,接種對象為65歲以上長者及安養養護機構住民、6個月以上至國小6年級幼兒及學童、孕婦、50至64歲高風險慢性病患,以及具重大傷病證明或從事醫事及衛生防疫工作及禽畜業、動物防疫人員。

疾管署去年首度將孕婦納為公費施打對象,但僅9000多人接種,已經懷孕八個月的邱小姐,為了孩子的健康,今年第一天就來報到。

今年採購的公費流感疫苗依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的建議,採購三價疫苗,包含H1N1、H3N2兩株A型病毒及B型流感病毒普吉株,聯合醫院家醫科吳岱穎醫師表示,疫苖株與目前監測的社區流行病毒吻合,應該對人體有足夠的保護力。

一般民眾感染流感多是輕症,但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幼兒及孕婦等,都是容易引發重症的高危險群,符合公費施打對象者應盡早接種疫苗,多一分保護與健康。

 

美容醫學會辦研討會 提升醫療技術與安全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日前舉辦「秋季美容醫學學術研討會」,針對填充物注射趨勢、施打技法進行學術研討,並於會中發表如何提升醫療品質、治療安全及併發症預防處理等議題,讓會員醫師獲得最貼近臨床的多元學術觀點。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理事長曾漢棋表示,經過多年努力,台灣的美容醫學技術已具備國際水準,然而美容醫學相關儀器及填充物發展快速,醫師需要瞭解最新的治療趨勢,及新式療法的優缺點,因此醫學會積極扮演資訊平台,舉辦學術研討會,確保醫療安全及服務品質。

曾漢棋理事長指出,愈來愈多民眾接受以微整形來幫外表加分,並提高自信,但美容醫學相關治療及儀器日新月異,例如皮秒雷射、體外雷射溶脂、音波拉提及女性陰道回春等新技術,須靠醫師提供充份的治療效果評估,並告知各種療法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因此,參加學術研討會能讓醫師獲得最新治療資訊,並透過臨床實務經驗交流,提高醫師醫療技術,降低併發症之風險。

本次研討會現場,除了學術議題演講外,同時展示各種美容醫學治療儀器,吸引了相當多醫生前往參加,包括女性最重視的肌膚緊緻技術、及男士最在意的落髮解決方案,讓研討會活動熱鬧非凡。不過,曾漢棋理事長也不忘提醒民眾,國內美容醫學技術雖然已達成熟階段,但坊間醫療機構服務品質仍參差不齊,甚至大打價格戰來吸引消費者。民眾在接受美容醫學治療前,除了避免陷入低價迷思外,也要注意醫師是否有足夠經驗,才能確保醫療品質。 

 

燙傷小水泡該不該擠? 專家來解惑

今年夏天,八仙塵暴意外讓民眾了解公共安全的重要之外,還有燒燙傷病者要如何處理傷口與護理,但若是平日在家發生小面積的燒燙傷意外,又要如何處理呢?不少人還是對於燒燙傷傷口照護常識不足,如燙傷後留下的水泡應該要戳破、還是小心保留著呢?傷口是要以紗布或人工皮包覆起來、還是要讓傷口通風呢?有請整形外科歐冠彣醫師解惑。

燒燙傷的傷口,究竟該保留、將水泡抽掉或者整個移除?醫師表示,若是非常小型水泡的話,目前醫界傾向將水泡留著,因為水泡組織液的成分有一部份可以促進傷口生長及血管新生,把水泡留著不但可以減少疼痛及感染,也能避免水泡裡的發炎物質阻礙傷口癒合、甚至使燒傷深度加深。

但若是較大面積的水泡則建議直接交由醫護人員,以無菌的技術移除,再配合敷料的護理,不需要天天換藥也能有好的療效。 為什麼燒燙傷的傷口都要將其包覆起來,傷口不是通風才會好得快嗎?醫師解釋,民眾常常覺得要讓「傷口通風、不要悶著,就會好的比較快」,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水泡移除後的傷口,第一要務就是保持傷口濕潤。對燒傷傷口照護的原則,是讓傷口保溼,如使用藥膏、人工皮、海藻膠、泡棉敷料等,但要避免傷口過於濕潤的狀態,否則會影響傷口癒合的速度,所以敷料要定期的更換,才能保障病人在癒合過程中的舒適度。

在燒燙傷的傷口護理上,傷者最關心的就是傷口會不會留下難以除去的傷疤,其實會不會留下疤痕,與水泡有沒有留著並沒有直接關係,影響疤痕留存的是燒傷的深度,只要是在14天內癒合的燒傷傷口,留下疤痕的機率較低。 

 

乳頭出血需留意 63歲患者險喪生

台灣乳癌發生率逐年大幅提升,每年新增破萬名的乳癌患者,患者初期往往沒症狀,等到癌細胞轉移後的標靶給付又不夠全面,常讓許多病人選擇放棄治療,63歲因乳頭出血才驚覺罹癌的吳女士,正是一個例子。

乳癌成因和女性荷爾蒙濃度的改變高度相關,其中受體陽性患者可使用荷爾蒙療法搭配標靶藥物,第二階段才需化療,來自復活節島的口服標靶mTOR藥物,在健保正式通過給付後,每年平均將有500人受惠,吳女士也是在服用後,才免於化療之苦。

然而高雄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也提醒,高齡產婦或具有三高的女性,容易因荷爾蒙分泌的不正常,具有較高的罹癌風險,只有定期做乳房篩檢,才能早期預防與治療。

 

雙刀合一 攝護腺腫瘤無復發現象

依據衛福部癌症資料庫統計,民國100年攝護腺(前列腺)惡性腫瘤發生率為28.8病例/10萬人,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4.99%,當年因攝護腺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2.58%。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5位;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7位。

依民國73年至100年之統計,前列腺癌從212位暴增至100年的4,628位,27年間共增加22倍,為男性癌症中增加最快的腫瘤。

前列腺癌依照分期而言,可分為四期,第一、二期(第一期約佔11.6%、第二期約佔40.2%)可以選擇開刀或放射線治療,有時必須加上荷爾蒙治療,第三期(約佔14.0%)由於已侵犯出攝護腺包膜,故不適宜使用手術治療,常用放射線治療加上荷爾蒙治療,已達到最大的效果。 第四期(約佔34.2.0%)由於已侵入臨近的膀胱或直腸、淋巴腺轉移或其他遠端的骨頭、肝、肺器官轉移,除了部份侵入膀胱或直腸的病人可採用放射線治療加上荷爾蒙治療外,傳統上淋巴腺轉移 或其他遠端的肝、肺器官轉移均視為不可治癒。

奇美電腦刀中心對於在第一、二、三期的病人,使用電腦刀及荷爾蒙治療,均可達到5年存活率,攝護腺抗原(下列簡稱PSA)控制率大於95%以上。關於第四期(末期)的攝護腺癌病人,則是指轉移至淋巴腺、骨骼或其他器官,此類病人傳統上常常只使用荷爾蒙治療。只有淋巴腺轉移病人,平均存活率可大於5-6年以上,而轉移至骨骼或其他器官病人,平均存活率約2-3年。 奇美醫院電腦刀中心從民國100年開始收治第四期病人,但排除骨骼或其他遠端器官。截至2014年9月份,共收治18位病人,年齡平均為71歲,經由電腦刀加上螺旋刀或銳速刀,對癌症病灶先行大範圍放射線治療共計25次,若有局部淋巴或遠端淋巴轉移,則會加強劑量5次,隨後,再使用電腦刀針對前列腺及鄰近儲精囊做高劑量3次根除性放射線治療,追蹤結果無嚴重副作用(血便、血尿)產生,僅輕微副作用如頻尿、腹痛、腹瀉、排尿灼熱感等現象,均可在兩週至兩個月內獲得改善,目前所有病人均無PSA 升高復發的現象。

至民國104年奇美醫院電腦刀中心更開始收治第四期骨骼轉移病人(限少於3處骨骼轉移)、但排除其他遠端器官轉移,截至2015年9月份,收治的3位病人合併荷爾蒙治療,先經由螺旋刀或銳速刀,對癌症病灶先行大範圍放射線治療共計25次。隨後,再使用電腦刀針對前列腺及鄰近儲精囊做高劑量3次根除性放射線治療,在骨骼轉移處(限少於3處骨骼轉移),則使用電腦刀或螺旋刀作骨骼轉移處的根除性放射治療,其劑量達到60格雷。追蹤迄今,3位病人均無PSA升高復發的現象。 

 

316萬3千劑疫苗到 流感疫苗開打!

入秋氣溫漸涼,即將進入流感流行季,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將於10月1日開打,疾管署今年共採購316萬3000劑,提供高危險群的族群施打。該署副署長莊人祥及藝人宋逸民的女兒喬妹率先接種,共同呼籲民眾,在流感季來臨前,盡速完成疫苗接種,才能得到完整的保護力。

藝人宋逸民表示,以往都會自費為女兒喬妹及兒子接種流感疫苗,今年是喬妹成為公費接種對象,當然會率先接種。他說,喬妹是容易受到感染且感染後易出現併發症的高危險群,而就讀國小的兒子則是容易將流感傳給高危險群的族群,為了家中2個寶貝的健康,今年都會接種流感疫苗。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國內使用的流感疫苗是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對北半球建議更新的病毒株組成,包含2種A型(H1N1、H3N2)及1種B型,今年共採購316萬3000劑,接種對象為65歲以上長者及安養養護機構住民、6個月以上至國小6年級幼兒及學童、孕婦、50至64歲高風險慢性病患,以及具重大傷病證明或從事醫事及衛生防疫工作及禽畜業、動物防疫人員。

莊人祥強調,完成疫苗接種後,約2星期才能發揮保護力,建議符合接種資格者,在流感高峰期前完成接種。另外,他也提醒,10月1日開始,針對75歲以上且於65歲後,從未接種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者,提供1劑肺炎鏈球菌疫苗一起接種,能夠獲得雙重保護。

 

九九健走 規律運動保健康

規律運動的好處多多,不但可預防疾病,亦可作為體重控制的好方法。其中,健走是簡單又生活化的運動,在住家周邊即可進行,更重要的是每天走路1萬步,就可以消耗300大卡。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為南港區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結合推動生活化運動社區以及肥胖防治的營造,與南港社區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合作,在南港區內的玉成公園(樂活步道)以及南港公園(樂齡步道),規劃出兩條健走步道,除了於步道上標示熱量消耗外,更結合體育日的推廣,舉辦健走、養生操推廣及景觀導覽的活動。

在中秋節前夕舉行的活動中,途中除了吸取大自然的芬多精外,還有生態導覽,介紹後山埤的生態環境,文化大學戴旭志教授也實地教學天地合一養身操,期待透過活動讓居民更了解健走的好處。忠孝院區高木榮院長特別表示,健走是簡單又生活化的運動,希望社區民眾可以多多利用兩條步道,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忠孝院區院長高木榮-中間黃色上衣) 

 

烤肉不卡肉 營養師教你烤肉小秘訣

中秋佳節的應景節目不外乎烤肉、吃月餅,而大家都知道要避免發胖就要多蔬果、少糖飲等原則,但是你知道除了上述建議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專家提供的小撇步,讓中秋更健康!

利用水果酵素醃肉,軟嫩又健康:洪若樸,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表示,市售烤肉醬含有較多的鈉含量,平均每100公克的烤肉醬含有2,200毫克鈉(約為5.5公克的鹽),攝取過量的鈉增加罹患心血管等慢性病危險性。其實,在平常運用巧思,在醃肉之前,先使用檸檬、奇異果、水梨或迷迭香、百里香、胡椒、蔥、蒜頭、洋蔥等莘香料調味,可減少醬料使用量,增加肉質軟嫩,提升食物原味及鮮美。

肉卡烤網,怎麼辦?洪若樸說,只要利用「白蘿蔔」或「馬鈴薯」在烤網上來回塗抹,就可以輕鬆把附著在烤網上的肉末清除!中秋多吃柚,小心腸胃不適:洪若樸解釋,雖然柚子的維生素C含量比一般水果豐富,薄薄二至三片的柚子就含有60大卡,相當於一份水果,可別忽略其熱量,過量柚子也可能造成消化不良、腸胃道不適應症狀,應該適量攝取。

致癌地雷─碳烤,小技巧大大降低風險:將烤爐先行舖上一層箔紙,避免生鮮食物與火直接接接觸,減少致癌物質產生。燒烤焦著物質含多量游離基易生成致癌物,主因炭火燒烤肉或魚類時,食物油脂受熱溶出,油滴滴在炭火上,產生多環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化合物,此為致癌揮發物質隨煙揮發附著在食物上。因此,烤肉時最好用箔薄紙包起,以避免吃下致癌物質。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