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自己的食物自己驗 毒素檢測在家做

各類穀物、花生、咖啡等,保存不當容易孳生黃麴毒素,肉品常有使用瘦肉精、殘留抗生素的問題,而乳品可能添加塑化劑;去年食安事件連環爆,導致人心惶惶,有業者推出「快速檢驗套組」,民眾在家就能自行檢測多達20種毒素,自己為食安把關。

業者蘇文龍表示,近年來食安事件層出不窮,如食用油品混充、農藥、瘦肉精、劣質豬油混充等事件後,接獲相關業者檢驗要求,為釐清自身或供應商,其油品或肉品等,鑒於各界檢驗需求不斷增加下,開發出「快速檢驗套組」。

蘇文龍舉例,黃麴毒素快速檢驗套組,可檢測米、花生、咖啡等,民眾只要將食物磨碎,並加入緩衝溶液,待食物與溶液融合,取一滴液體滴入檢驗試劑上即可,且不須專業儀器即可直接判讀,靈敏度高只要含量10ppb就可檢出,檢驗時間不超過5分鐘。

除了毒素殘留檢測外,還推出抗組織胺、化學添加物及藥物殘留檢測套組,可檢測賽庚啶、三聚氰胺、孔雀石綠、孟寧素、歐來金得、四環黴素、氯黴素、乙型受體素、硝基呋喃、喹諾酮、磺胺藥、鏈黴素、乙烯雌酚等20多種項目。

 

主婦炒菜不開抽油煙機 省錢卻罹肺癌

吸煙易引發肺癌,那麼,不吸菸的人就不會得肺癌嗎?日前,美國世界日報報導,根據統計,罹患肺癌的亞裔人口中,有四成左右患者,從未吸煙。

今年在紐約曼哈頓所舉辦的肺炎研討會上,專家指出,家庭主婦做菜時為了省電而不使用抽油煙機,也是讓非吸菸者罹癌的元兇之一!對此,專家表示,切勿先自己暴露於危險當中。

蔣威廉醫師表示,如果家中長期做菜而不使用抽油煙機,或者長期住在不通風處,都會增加患患肺癌的風險。此外,對不抽菸卻罹患肺癌病患而言,因生活周遭的吸菸者眾,被動吸入二手菸,也會讓非吸菸者罹癌率大增。

很多婦女都以為在家煮飯打掃不會有罹癌風險。其實,炒菜油煙產生的不只是油煙,還有PM2.5!除了會使呼吸道不舒服之外,罹患癌症風險也增加。因此建議做菜、炒菜時一定要將抽油煙機開啟,減少吸入油煙的機會,降低罹癌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曾有研究指出,室內空氣污染的兩個重要來源,就是燃燒燃料取暖和烹飪油煙,這樣的情形,最先威脅的就是罹患肺癌風險的增加。台南醫院院長李伯璋強調,預防肺癌除了及早戒煙,平常生活中就應該多注意是否有持續咳嗽、呼吸不暢等現象,才可遠離癌症。

 

現代人最常見的肥胖問題:大腹翁、小腹婆、下肢腫、氣血虛

現代人因為飲食習慣改變,以及作息不規律,大腹翁、小腹婆、下肢水腫及氣血虛是現代人常見的肥胖症狀。開業診所劉明偉醫師表示,大部份的肥胖者可以分為四大體質類型,其中包含水腫體質、局部肥胖體質、便秘體質,以及代謝失調的綜合體質,若身體出現以上症狀,就要注意自己的肥胖指數囉!

減重是條漫漫長路,有些人雖然短時間內瘦下來,不只減出一身病,更減掉健康,原因就是選擇不當的減重方法,追求快速瘦身,卻忽略了身體健康才是根本。中藥專家張長生表示,愛美女性可以利用運動搭配中藥故方,用較溫和的方式改善體質,才不會甩了體重也丟了健康。

早上小腿比較細,到是到了下午或傍晚開始覺得小腿變脹,鞋子變緊?張中藥師解釋,這類型的人即是屬於易水腫的「肥人痰濕」體質,體內的體液異常積留,會造成人體臟腑、陰陽失調及身體各部水腫或下肢水腫。飲食中飲酒、乳酪、生冷飲料都可能造成使水腫更嚴重。

為何我四肢纖細、小腹卻突出,像個小腹婆、大腹翁呢?張長生中藥師表示,小腹婆、大腹翁的體質就是典型的「油膩停聚」,係指未消化的脂肪會積於腹部,導致小腹凸出,必須用中藥配方中能潤澤腸道並加強消化道與腸道蠕動的成分,達到脂肪分解,使油脂排出,例如郁李仁等。

腸道不健康,全身壞光光!張藥師解釋,人體的腸道有8至10米,在飲食與壓力下,很容易造成食物殘渣滯留在腸道內,形成宿便,產生腸道不適等臨床症狀,影響身體健康。食物殘渣滯留在腸道內,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會發生結塊、腐敗、發酵,日積月累造成這些食物殘渣會形成惡臭的物質堆積在腸道之中,使體內毒素堆積,產生壞細菌。而大便秘結可能是因氣血虛弱,以致腸道傳導無力所引起,這類的人以中醫觀點,宜用補中益氣之品,如人參,伴隨並用潤滑腸道的成分,如郁李仁等,使腸道傳導有力,潤道則大便自通。

臨床上,可使用中醫古籍記載的「防己黃耆湯」幫助改善,其中的防己,性微溫,味甘苦,友燥濕化痰,利水止汗之效;黃耆性溫、味甘,可滋補身息、利水消腫,主治表虛自汗、中氣不足者。而便秘者可加上木瓜與郁李仁等藥方,則可舒筋平肝、和胃化濕、下氣行水、迫血潤燥,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排便不暢。

 

嬰兒趴睡 恐造成猝死症後群

嬰兒猝死症候群多發生在未滿周歲的孩子,尤其又以二到六個月時期的孩子最為常見,通常會無預警的突發死亡,且多數找不到致死原因;心兒科部小兒加護病房主治醫師洪崇家指出,嬰兒猝死症候群多發生於冬季居多,主要是因在夜間睡眠中發生猝死,父母應當特別注意。

根據台灣的嬰兒猝死症候群研究,從1989到1993年間,發生率從千分之0.25提升到千分之0.56,雖比起全球發生率屬於較低族群,但增加原因仍未明;洪崇家說,過去研究曾發現嬰兒趴睡恐是造成猝死症候群的因素之一,且當西方國家陸續推廣嬰兒避免趴睡的宣導後,發生率也明顯降低。

趴睡導致嬰兒猝死,有可能是因呼吸中樞對寫意中二氧化碳增加產生反應讓人驚醒,但因嬰兒神經反應不佳,就容易造成睡夢中窒息等現象,其實要避免嬰兒猝死症候群,建議應讓嬰兒仰睡,且旁邊不應有枕頭等軟的物件,若要使用毛毯也應裹至胸部即可,避免遮住臉部。

另外睡床應靠在父母附近較安全,並避免固定睡姿,且應避免使用市面上來路不明號稱可減少嬰兒猝死的工具,因前仍未有實效的驗證;洪崇家呼籲,透過持續推行仰睡運動,且讓父母以及周邊親友都能擁有正確的觀念和知識,就能避免遺憾發生。

洪崇家,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小兒加護病房主治醫師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