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身體狀況大選 您要投給誰?

如果不幸發現自己得了疝氣,以下候選的處理方式,您會投幾號?

1號:"諸"多情況,置之不理 因為疝氣的關係,平時就覺得腹股溝鼓鼓的,尤其在站立或腹部用力時更是明顯,不過躺下時又縮回去了,雖然每隔一陣子,再仔細看時會覺得鼓起的部分好像變大了,但反正不痛,而且又不會對身體造成立即性的傷害,就先放著等會痛或有空時再說。

2號:"採"用偏方,自行處理 相信傳統的說法:疝氣是"冷身"引起的,只要不吃生冷,多吃些熱的東西或服用中藥就會好,因此改變飲食習慣,以所謂「性質屬熱」的飲食為主,並開始服用中草藥。

3號:"送"交專業,儘快處理 —旦確定自己得了疝氣,就應趕緊就醫,並指定醫院中對疝氣手術經驗豐富的外科醫師執刀;或前往專科醫院治療,趁著疝氣症狀還沒變嚴重前盡快處理,還給自己健康的身體。

疝氣專科醫師曾振橿特別指出,「不吃生冷,多吃些熱的東西就會好」其實並無醫學根據。目前醫界公認有效的治療方式是外科手術,專門治療疝氣的手術稱為「疝氣修補術」,基本原理是把腸子推回腹腔、高位結紮疝氣袋後,再把腹壁缺陷縫合,或用人工網膜來修補。 曾振橿醫師奉勸所有的疝氣患者,千萬不要因為疝氣不會造成疼痛,或害怕開刀就選擇置之不理,因為等到疼痛,就危險了。

疝氣如果不及時治療,情形會越來越嚴重,甚至有可能產生因腸子掉至陰囊而卡住,不能復位至腹腔內而引起腸絞厄的現象,此時就變成急性危險的「嵌頓性疝氣」。腸子可能因被壓迫太久而引起缺血性壞死,更嚴重的病人還會因腸壞死、穿孔而導致腹膜炎、敗血症,造成休克或死亡。 疝氣專科醫師曾振橿強調,現今因手術方法的精進,麻醉技術的進步以及縫合材料的改良,使疝氣成為一種安全、有效及常見的手術,患者可安心接受治療。

 

女星整鼻風波不斷 民眾跪求公開御醫名單

近日眾女星整鼻疑雲連番報,從Angelababy、范爺到楊冪,個個倒是都有辦法公開自清,證明自己純天然、無加工,但不少台灣醫師也質疑,自清過程看似公開,但仍有弊端,而且鼻整形方式眾多,未必用單一方式便可驗真偽,不過,也有網友表示,整鼻本來就不是件壞事,反倒希望整形女星能大方推薦好醫師。

民眾需求提升 業者提供多元選擇

台灣民眾在醫美風潮的帶領下,對整形或是微整形的接受度逐漸提升,對於各項療程的效果及持久度也更加要求。面對患者的高標準及日益提升的需求,醫美市場不斷尋求突破,讓療程更貼近人心,採行各項客製化技術,讓患者有更多選擇。

鼻整形分兩種 材料各有不同

以鼻整形來說,徐欣健醫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表示,目前常見的鼻整形技術大約可分為微整形注射及手術開刀兩種。在鼻微整的注射部分,常見應用的材料包括微晶瓷、玻尿酸及其他可吸收性的材質;手術開刀部分,則簡單區分為兩種,一種是人工鼻模,另外一種則是自體軟骨,近年來非常流行的韓式三段式隆鼻(鼻雕),則是兩者混合使用。 除非鼻形需要整體性調整的族群外,初次接觸鼻整形微調(山根、鼻中間部或鼻頭)的民眾,一般多以微整形注射方式的接受度較高,一方面費用較低,再者可被人體吸收,屬於可逆性,但因持久度較低,因此不少民眾經過幾次補打後,會選擇以手術方式,讓鼻形更加持久。

永久性療程需評估 患者接受度有差異

不論是人工鼻模或是自體軟骨都有其擁護對象,兩者也都可說是永久性療程,兩者的差別在於使用人工鼻模可能會有些許的不自然感,而且可能發生莢膜攣縮反應,一旦因歲月累積產生攣縮排斥,就必須取出,並使用自體軟骨方式重做;自體軟骨鼻整形雖無排斥性,但有10~15%的吸收率,加上自體軟骨是取自於自己的鼻中膈軟骨或耳軟骨,更甚者是肋骨,因此會有其他傷口。如何在兩者之間做選擇,端看患者可接受的範圍及與醫師評估後決定。

術前檢查 術後修護最重要

徐欣健醫師補充,由於肋軟骨會產生鈣化現象,而且每個人的鈣化程度不一,他強烈建議,使用自體肋軟骨進行鼻整形,最好在術前做簡單的胸部X光或胸部電腦斷層評估。 另外,只要是透過開刀方式,最好保留一週的時間充份修護及護理,期中避免碰撞、激烈運動或是刺激性食物,這樣才能加速傷口的復原,達到完美鼻形。然而,因為每個人的美感及對於自己想改變的地方不盡相同,因此與醫師做好術前良好溝通非常重要,如此才能得到最佳的術後結果。

 

天冷胸悶小『心』冷 冬天慎防狹心症

自從入冬後,李伯伯常早上睡醒時常覺得胸口悶悶的,一天寒流來襲、氣溫驟降、李伯伯突然出現胸悶、胸痛及冒冷汗等症狀,心肌梗塞緊急送醫住進加護病房。

心肌缺氧造成胸口悶痛 心絞痛上身

心血管疾病是現代人主要健康殺手之一,依衛生福利部2014年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已位居慢性疾病死亡率的第二名。劉力瑋, 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說,心臟身為人體的馬達,在心臟上有三條大條血管稱為冠狀動脈,為心臟提供血液循環。而人體隨著年紀漸長,慢性病日積月累,冠狀動脈管壁會堆積脂肪漸漸增厚變硬化,管腔也隨之變狹窄,此時心肌缺氧造成胸口悶痛,就是所謂的心絞痛。

心絞痛易發於清晨及冬天 起床一杯溫開水

狹心症病人在冬天及清晨特別容易發作,因為天氣冷血管容易收縮,加上清晨睡醒前後,交感神經活性旺盛,特別容易心肌梗塞。 劉力瑋醫師提醒有持慢性處方箋的病人,冬天天氣冷要多注意保暖,起床可喝一杯溫開水,不僅維持身體的溫度,還可以讓血液不那麼濃稠,減少心肌梗塞的危險性。更提醒一旦有胸悶或是胸痛的感覺,可先試含俗稱「救心」的硝酸甘油舌下錠緩解症狀。

勿自行停藥 勿錯失就醫時間

若連續幾次服藥症狀沒改善,或是一天內連著含好幾次藥,就一定要盡速就醫,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心臟內科有一句話說:「Time is muscle」,便是指每多浪費一點就醫時間,心肌的受傷就多了一點。劉力瑋醫師建議狹心症的病人,一定要好好服藥,但若是藥物產生了副作用,必須回診與主治醫師討論替代的處方,千萬不要自行停藥。

 

高齡產婦女兒壓力大 罹患憂鬱症風險高

婦女注意!懷孕時年紀愈大,不但容易流產、出現妊娠併發症,甚至難產;國外最新研究發現,高齡產婦的女兒罹患憂鬱症風險,更高出一般人。醫師推測,母女年齡差距愈大,可能更容易有代溝,導致關係限入緊張,讓孩子感到巨大壓力,而引發心理疾病。

高齡產婦女兒憂鬱症風險高

根據《異常心理學期刊》指出,針對1200名出生於1989年至1991年的澳洲人,進行20年追蹤研究,結果發現,出生時母親年齡在30歲至34歲的女性,在20歲時的壓力,較出生時母親年齡輕的女性高;若母親年齡大於35歲的女性,在壓力、焦慮及憂鬱方面,更是高出許多。

可能與年齡差距有關

研究者解釋,母女間可能因年齡差距,在價值觀上產生巨大代溝,導致關係緊張,讓孩子感到壓力、擔心或悲傷,特別在成年初期過渡階段。另外,也可能是當女性超過30歲後生孩子,當孩子成年時,母親已經超過50歲,這時期出現與年齡相關的健康問題,可能帶給孩子負面的影響。

母親對女兒要求高

開業身心診所院長吳佑佑表示,母親對女兒的要求向來比較高,原因可能與社會文化、女性情感敏感有關;當母親經歷更年期時,因情緒波動較大,易陷入負面情緒,但女兒成年與母親的負面情緒間的關聯性,則不得而知。

互相著想避免價值觀衝突

吳佑佑指出,母親在教導女兒的過程,會依照自己的成長經驗作為教育的方向,當母女年齡的差距愈大,時代間不同價值觀的差距也就愈大。該研究只能說明高齡產婦與女兒罹患憂鬱症機率有相關,但不能證明兩者有絕對性。她建議,當親子發生價值觀衝突時,應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了解彼此時代處境的差異,才有助於雙方的溝通。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