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良好姿勢+規律運動 肌筋膜疼痛bye~bye

有不少人苦於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醫師通常會開給口服止痛藥,以及做復健物理治療來緩解,或是進一步作注射治療或針灸等;也有人會去尋求傳統整復治療。然而,最好的方法竟然是良好的姿勢加上規律的運動,可見平常養成運動習慣有多重要!

杜育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 表示,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一種因軟組織如肌肉、肌腱、筋膜因受傷或長時間勞損所引起的症候群。會有麻木、無力感、活動度受限,嚴重的患者還會併發頭痛、耳鳴、暈眩、嘔吐、異常流汗、唾液分泌過多或是一些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首先應矯正不良姿勢

「有因必有果」! 要有好的治療效果,必須移除負面的因素。杜育才主任表示,治療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首先應矯正不良姿勢。久坐或久站的人每半小時要起來走動,做伸展操更好;體重過重的人要減重;不要彎腰提重物或長時間彎腰做事,提重物要接近身體,減輕脊椎壓力;不長時間滑手機或用3C產品等。至於口服消炎止痛藥是治標不治本,對慢性肌筋膜疼痛幫助不大;物理治療如冰敷、熱敷、電療、體外震波等效果也不錯。

運動有方法

肌筋膜疼痛常有特定的肌肉受影響,透過設計合適的「運動處方」,針對緊繃的肌群做放鬆,無力的肌群強化,並且加強心肺適能,不同種類的運動結合,效果才會好;另外,可以透過皮拉提斯、瑜珈及其他核心運動強化脊椎跟骨盆。

激痛點注射治療

杜育才表示,也可以在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激痛點進行針劑注射治療,除了打類固醇及居部麻醉藥之外,也能使用乾針治療或增生療法;乾針俗稱鬆筋針,透過特定的手法,使激痛點去活化,打破能量危機,促進局部血液灌流,提高修補作用並代謝廢物,使緊縮帶鬆開,達到治療的效果。

多吃綠色蔬果多喝水

而在營養方面,杜育才主任認為,應多吃綠色蔬果多喝水,可適度補充維他命C等抗氧化物,或補充高單位維他命B群,營養均衡,對緩解疼痛有幫助。

預防勝於治療

杜育才主任並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合適的運動,加上正確的姿勢、適當的休息、足夠的睡眠、均衡的營養、樂觀的心情,才能跟肌筋膜症候群說bye bye!

 

冬天眼疾多 銀髮族更要注意

夏天紫外線強,許多民眾都會戴太陽眼鏡防護,但其實到了冬天也可能有眼疾問題,尤其銀髮族更要注意,恐容易發生靜脈阻塞的眼中風;林純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 指出,包括乾眼症、結膜下出血、過敏性結膜炎等疾病,都屬於冬季較常見的眼科疾病,甚至不當進補都可能會使眼內出血。

冬令進補吃太油 小心出現乾眼症

臨床上,就曾有患者為了養生,服用好幾種保健食品,但卻因此服用過量的活血藥物,造成右眼玻璃體出血;林純如說,像是冬令進補,因飲食上過於油膩,容易使眼皮油脂異常分泌,導致淚液濃稠,讓眼睛出現乾澀現象,加上冬季眼睛容易乾燥刺痛,這時恐也有乾眼症問題。

乾眼症又三高 恐造成結膜下出血

林純如進一步說明,若乾眼症患者因眼皮內面和結膜摩擦力大,就會使血管出血,若又有三高問題,恐會造成結膜下出血,另外當有塵暴空氣品質不佳等現象出現,也容易使過敏體質患者,眼睛出現紅腫等症狀,建議可透過含類固醇或非類固醇等眼藥水治療,舒緩過敏症狀。

另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險族群,尤其又以50歲以上中老年人為主,出現眼睛中風等風險恐怕提高,因此要多注意像是早晚溫差大的冬天,且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林純如提醒,有任何症狀出現時,就應盡快就醫檢查,早期發現病症就能早期接受治療,才能避免症狀加劇。

 

正確補充鈣質 遠離骨質疏鬆

臨床上,骨質疏鬆症越來越普遍,尤其老年人若不小心跌倒,甚至彎腰搬重物,都可能造成骨折風險,若為長期臥床的骨折患者,恐因免疫力降低導致感染死亡;陳彥名, 衛福部彰化醫院骨科醫師指出,骨質流失是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許多民眾都會選擇購買保健食品補充鈣質,但小心恐幫助不大。

維骨力含葡萄糖胺 頂多舒緩疼痛

主要是因像是多數民眾都購買成含有葡萄糖胺的維骨力,但其實葡萄糖胺僅能減緩初期關節炎疼痛,對於骨質補充沒有幫助;陳彥名說,想有效預防骨質疏鬆,除了有充足的日照外,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且在飲食上攝取足夠的鈣質等營養,才能有效避免骨質流失。

選擇鈣片有撇步 有助身體吸收

每人每天建議補充1000毫克的鈣,不過多數民眾從食物攝取鈣量仍不足,還是會選擇透過保健食品補充,但其實市面上鈣片種類很多,常見成分包括碳酸鈣、磷酸鈣、檸檬酸鈣、乳酸鈣等,不同的鈣片吸收率不同,像是檸檬酸鈣因水溶解度高,且鈣含量較低,吸收率就會相對較高。

建議民眾若想補充鈣片,一次不用高於500毫克,且早晚一顆鈣片即可,若能同時補充維生素D,也能有效幫助吸收鈣質;陳彥名呼籲,鈣片雖隨手可得,但民眾還是要正確補充鈣片,才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若有任何疑問,都可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預防牙周病 做好清潔工作是關鍵

1名35歲上班族,儘管每天都有刷牙習慣,但某次因口臭就醫檢查,卻被診斷出罹患牙周病;開業牙醫診所院長張一森指出,牙周病就是指牙齒周圍組織遭到感染,患者會出現牙齦流血、嚴重口臭等症狀,預防牙周病除了刷牙,還要懂得正確的清潔方式,且配合定期健檢,才能有效阻絕。

挑選牙刷 選擇適合口腔大小

但到底要如何潔牙呢,首先得先挑選適合的牙刷,包括外型大小是否適合口腔,且建議挑選柔軟刷毛,以8至10束、3至4排最佳,且每三個月就應更換牙刷,避免細菌孳生,刷牙方式上則要掌握技巧、力道和時間,只要選擇軟毛牙刷,儘管是左右刷依舊可以達到清潔效果。

刷牙3至5分鐘 讓牙膏發揮效果

刷牙力道上也要仔細拿捏,若過於用力,反倒造成牙齦萎縮等現象,至於牙刷時間則至少3至5分鐘,才能有效讓牙膏發揮化學作用;張一森指出,但清潔布只能單靠牙刷,平時吃完東西時,可利用牙線將食物殘渣清除,若為年紀較大的老年人,也可用電動牙刷再用洗牙機補助,確實做好全面清潔工作。

重要是預防牙周病,建議睡前不在進食時,24小時內就應有一次徹底刷牙,平時進食後最好立刻刷牙最佳,避免食物殘渣停留在口腔內過久;張一森提醒,養成定期洗牙、檢查牙齒的習慣,就能避免牙周病找上門,因初期症狀較不明顯,若有任何症狀出現時,就應盡快就醫治療。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