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672人染疫 學校呈報逾百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672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59宗由外地輸入;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291宗,經核實的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381宗。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說,93間學校呈報106宗陽性個案,涉及84名學生和22名教職員。

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繼6A班四名師生染疫後,4B班三名學生也檢測陽性。灣仔英基白普理小學5S班兩名學生和一名教師受感染。位於荃灣荃景花園的心怡天地幼稚園兩名老師和兩名學生染疫。

過去七日,32間學校呈報兩宗或以上新冠個案,張竹君指,大部分病例分布不同班級,或與社區活躍個案有關。

酒吧群組方面,Shuffle增三宗個案,累計107名顧客、六名職員染疫。

另外,政府按防疫需要對香港仔鴻福苑鴻澤閣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該廈劃為受限區域,相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鑑於中西區、屯門區、大埔區多處住宅的污水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且病毒量相對較高,當區民政事務處會陸續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猴痘應變計劃公布

政府今日刊憲把猴痘列為法定須呈報傳染病,並公布準備及應變計劃。一旦猴痘在本港出現甚或爆發,應變計劃會立即啟動。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香港至今未發現人類感染猴痘病毒確診個案,但一些猴痘流行和非流行的國家最近都出現個案,世界衞生組織呼籲各地政府作好準備。

為加強本港監測和應對猴痘的能力,政府刊憲把此疾病列為香港法例第599章《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的表列傳染病,以及香港法例第599A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例》下的指明疾病。按照規例,醫生若懷疑病人感染猴痘,須向衞生署呈報。

至於應變計劃分為戒備、嚴重和緊急三個級別,會因應風險評估和猴痘對本地社區造成的健康影響而啟動。防護中心指,各應變級別有相應的指揮架構,並已制訂應變系統框架,協調不同政府部門和機構按議定機制採取行動,以減低本港的猴痘患者和死亡人數。

政府會繼續與世衞保持緊密聯繫,密切留意外地錄得的猴痘感染個案和世衞最新建議。

市民如出現猴痘症狀,包括發燒、劇烈頭痛、肌肉痛、淋巴結腫大、口腔潰瘍和皮疹等,應盡快求醫。

馬鞍山銀湖・天峰錄兩宗陽性個案

政府完成在馬鞍山銀湖・天峰第一座的強制檢測行動,發現兩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該廈劃為受限區域,741人接受檢測。

當局並派員到訪該廈257戶,會跟進無人應門的單位。

與內地通關挑戰甚大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立法會答問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目前與內地通關的挑戰很大,若以去年9至12月與內地的討論基礎而言,短期內看不到通關的可能性,但隨着新一屆政府成立,將會與內地重新討論有否調整空間。

林鄭月娥今日回應議員在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會的提問時說,與內地通關甚具挑戰的原因,是面對內地與海外各有一套抗疫理論和措施,香港處於中間,必須謹慎評估以採取達致兩全其美的方案。

林鄭月娥說,她日前與專家顧問召開會議,評估本港最新疫情,她指大部分專家不太擔心,認為雖然Omicron變異病毒株傳播力強,但其引致的病徵輕微,而本港已通過自然感染和相對不俗的新冠疫苗接種率形成保護罩。

她強調,這個保護罩不會令人免於感染,而是減少重症和死亡,但至少有了這道保護屏障,感染者也無須住院,更不會出現重症或死亡。

她又說,疫苗接種已應對了抗疫首要挑戰,就是保護本港公營醫療系統。截至昨晚,醫院管理局轄下醫院確診新冠肺炎留院370人,當中只有17人屬嚴重和危殆,四人在深切治療部留醫,因此即使現時每日新增感染數字回升至500至600宗的水平,也不至令專家認為政府須採取即時回應措施,如收緊入境限制或社交距離措施。

林鄭月娥表示,既然無法避免病毒傳播,政府會響應專家的呼籲,繼續提升本港疫苗接種率,她相信下屆政府也會從這基礎出發。

弱勢社群工作有實效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本屆政府在弱勢社群的工作有實效,社會福利經常開支五年間增加六、七成。不過,隨着人口老齡化,挑戰嚴峻,在勾畫長者醫療護理藍圖方面,政府仍要繼續努力。

林鄭月娥今日出席行政長官答問會時表示,她曾任社會福利署署長三年多,對於弱勢社群工作有一定掌握和承擔。政府過去五年投放在社福的經常開支增加六、七成,增幅之大屬罕見。

她指出,第五波新冠疫情暴露了院舍照顧和醫社合作方面有很大改善空間,她期望下屆政府分拆出專門處理醫療衞生的政策局後,能牽頭探討如何令長者不入住醫院也能獲得適當照顧,而非在他們身體出現問題時立即送院。

支援照顧者研究報告公布

勞工及福利局公布由局方委聘的顧問團隊提交的「香港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的需要及支援顧問研究」報告。政府原則上同意研究報告提出的發展方向和建議,並會作出跟進。

該局表示,政府鼓勵居家安老及協助殘疾人士在社區生活,就此提供多項支援服務,提升照顧者的能力和紓緩他們的壓力。

現時,支援服務包括照顧技巧訓練、情緒支援、暫託服務、借出康復器材、協助照顧者組成互助小組、各項經濟援助及所需支援的先導計劃等。

顧問報告建議支援照顧者應從四個方向着手,即由社區承托照顧者、提升照顧者能力、多方協作,以及確保照顧者支援措施的可持續性,並建議支援模式分為三層,分別為提升照顧者能力、鼓勵家庭和非正規支援,以及服務整合的協作模式。

報告具體建議共11項,包括提升照顧者對服務資訊的重視和認識、提供照顧者為本的培訓和介入服務、促進家庭為本的支援和朋輩照顧者間的互助等。

顧問研究強調,支援照顧者是家庭、社區、企業和政府的共同責任,不同界別、專業、機構和政府間應多方協作,推展服務,如靈活創新並善用科技,善用政府及非政府資助提供可持續的支援,同時應整合政府已投放的資源,從而提升服務的成效。

勞福局表示,稍後會向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匯報研究報告;政府會跟進顧問報告提出的方向和建議,適時徵詢持份者的意見,考慮切實可行措施,持續支援照顧者。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