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傷口不易痊癒? 小心是摳皮症!

您是否注意到家人身上有一些傷口總是反反覆覆出現,即使已經擦藥好幾個禮拜,傷口還是沒有痊癒,甚至還出現新傷口?小心!可能是罹患「摳皮症」!

身心專科醫師劉誠崇表示,摳皮症是一種較易出現在女性身上的精神行為症狀,常與生活壓力過大有關,持續摳抓臉部或身體的舊傷口,除了讓傷疤難以痊癒,影響患者自信心外,嚴重時恐造成傷口感染,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等嚴重後遺症。

劉誠崇醫師說,一名22歲女大生,半年前為了準備考研究所,承受龐大壓力,原本右耳下方長了一顆粉刺,讀書時常用指甲去摳抓,造成傷口輕微流血,剛開始女大生不以為意,後來常常不自覺邊讀書邊去摳舊傷口,造成傷口反覆結疤,讓她相當困擾,有一晚在寢室讀書時,用筆去挖傷口後,造成皮下組織及血管受損,因傷口血流不止被室友發現陪同就醫,經精神科醫師診斷治療,才發現真正原因是「摳皮症」。

「摳皮症」的特徵是患者會持續以手指或尖銳物品摳起身體上的舊傷疤、老化皮膚,或痊癒中的傷口痂皮,造成傷口持續無法痊癒,甚至因為皮膚嚴重感染,留下外觀不雅的傷口及疤痕。 摳皮症患者摳抓自己皮膚的動機通常為了減輕緊張及焦慮,或是試圖去除皮膚上的瑕疵,大部分患者並不會主動尋求醫療協助或告訴家人,通常是嚴重傷口感染或血流不止才就醫,即使是一般皮膚科也難以察覺原因,需要有經驗的醫師主動詢問方可發現。患者就醫時除了注意傷口本身的處理外,還需要精神科醫師的協助治療,方可有效控制與改善症狀。

「摳皮症」的患者甚至可能無法克制自己的衝動,進而影響生活與工作,此病態行為的衝動一旦出現,患者如果抗拒或壓抑此衝動身體就會非常不舒服,一定要做出摳抓皮膚行為,而且是反覆搔抓,才會感到放鬆舒坦。 劉誠崇醫師提醒,「摳皮症」與患者的生活壓力高度相關,民眾除了平常應學習正確紓壓技巧外,若發現身邊的親友不斷出現同一處傷口難以痊癒,甚至一直出現新傷口時,應協助患者尋求精神科醫師檢查診斷,才能了解摳抓皮膚實際原因並且對症治療,遠離「摳皮症」惱人的困擾。

 

打呼多年就醫 竟是肺癌晚期

42歲的陳小姐,生活習慣極佳,但是睡覺時常打呼, 在家人建議下至睡眠門診就醫,接受胸腔檢查,赫然發現左右肺均有腫瘤,已經是肺癌第4期。

一項健保資料統計發現,經常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患者,罹患肺癌風險明顯較高,雙和醫院胸腔科主任李岡遠醫師指出,長舒睡眠障礙直接影響患者的免疫系統及自律神經系統,慢性發炎狀態下又缺氧無法排出廢物,讓身體的負擔格外沉重。

陳小姐在積極面對病情下,採取化療搭配針劑標靶對抗腫瘤,身體已幾近康復,醫師呼籲,肺癌初期並無症狀,一旦發現,只要及時治療,都有一線生機。

 

良好飲食配合運動 遠離非酒精性脂肪肝

臨床上,1名患者因平時愛喝含糖飲料,飲食上也喜歡吃油炸食物,加上不愛運動,某次健康檢查發現肝功能異常,且出現中度脂肪肝;醫師施政言,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胃腸肝膽科指出,脂肪肝嚴重程度可分為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等,近幾年已逐漸成為文明病之一。

肥胖和三高 提高罹患脂肪肝風險

脂肪肝通常未有任何徵狀,部分患者會有疲倦、食慾差或右上腹部不適等正旺,嚴重時,恐出現黃疸、腹水、水腫,甚至肝昏迷或上消化道出血等併發症;施政言說,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壓等都可能埋下脂肪肝的危險因子,另外像是類固醇或荷爾蒙製劑等藥物,或化學產物也可能造成脂肪肝。

維持正常體重 有效對抗脂肪肝

治療上,應從平時飲食習慣改變、控制體重、血壓、血糖以及血脂肪等工作開始;施政言說,體重過重的患者,建議每周減重進度約1至1.5公斤最佳,避免快速減重,否則容易引發膽結石等疾病,通常經適度的減重後,包括肝功能、脂肪肝等都能有效舒緩。

除非症狀仍未改善,建議可諮詢專業醫師建議,透過藥物治療,防止肝細胞繼續受到損害,有效改善症狀;施政言提醒,研究顯示,部分降血脂藥、降血糖藥等,已能有效控制脂肪肝進展,控制肝功能惡化,因此除了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外,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有應盡快就醫治療,才能避免症狀惡化。

 

爬樓梯膝蓋疼痛無力 恐是膝蓋外翻惹禍

你曾在走路時感到膝蓋疼痛嗎,尤其爬樓梯時疼痛加劇,小心恐怕是髕骨外翻造成,髕骨是位於膝蓋上方的骨頭,當髕骨因彎曲動作離開中央位置的滑動軌道,就可能已經引起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但因多數民眾並未聽過類似病症,因此常被誤診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

骨盆較男性寬 女性易膝蓋外翻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包括前膝痛、髕骨周邊或者髕骨下疼痛、髕骨外翻等症狀,其中又以女性患者居多,主要是因女性骨盆較男性寬,加上久坐少運動,當肌肉拉扯時,就會使髕骨會往外遷移,尤其過度活動時就會出現外翻現象,惡化時不但會使髕骨會往外遷移,長期下來也會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

少走樓梯多保護膝蓋 減少髕骨受損

想要避免髕骨外翻,可透過平時幾個保健方式有效預防,像是應避免頻繁的上下樓梯,因髕骨面需承受較大壓力,減少上下樓梯,能降低磨損機率,且也應減少儘量避免膝蓋全蹲的動作,尤其非必要,應避免長期間穿高跟鞋走路,主要是因穿高跟鞋容易使膝蓋受力加大,容易使髕骨不穩定導致受傷。

平時除了可穿戴護膝加強保護外,也可配合訓練骨四頭肌等運動,加強膝蓋附近肌力,幫助支撐髕骨,若症狀仍遲遲未改善,建議仍盡快就醫檢查,早出原因對症下藥,才能避免症狀惡化,影響日常生活。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